新闻中心
2017年12月13日下午3:30,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题为“生命的哲思”的“一叶知秋”暨“《现代生命科学与人居环境》课程作业展”在学院B楼评图大厅开始开幕。开幕式当天邀请到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院长李振宇教授、党委副书记刘颂教授、副院长孙彤宇教授、党委副书记王晓庆副教授以及景观学系副系主任金云峰教授等院系领导,景观学系、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特邀嘉宾老师出席了开幕式,上海市虹口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施孝平书记带队莅临指导。
嘉宾合影
本次开幕式由刘颂教授主持,彭震伟教授、李振宇教授、施孝平书记、金云峰教授分别致辞,肯定了展览的成果,鼓励了同学们的创作。
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指出,本次课程作业展作反映了同学们通过课程教学加强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环境的感知,加强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通过同学们的作品,看见了不一样的生命哲思。
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谈到,四季是轮回的,生命是轮回的,生命的姿态是多姿多彩的,同学们的作品对孕育、生长、凋零、转化这四个过程解读得十分丰富,从今天的作品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感悟和思考,这说明我们课程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景观学系主任韩锋教授从印度新德里通过微信平台对本次课程作业展表示支持。景观学系副主任金云峰教授提到这门课已经连续办了三次“一叶知秋”落叶展,线上线下效果好,也希望能够保持下去,鼓励学生多关注人居环境多从专业角度去思考问题。
上海市虹口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的施孝平书记看到学生们这么多作品非常感动,希望接下来能够跟学生们多互动,组织“一叶知秋”课程作业展去虹口区9个公园内巡展,同学们的创意对虹口区的绿化管理工作有很多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次展览由《现代生命科学与人居环境》课程85名学生共同完成,室内室外各有42组作品,B楼评图大厅为室内作品展出地点,室外结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B、C、D楼前楼后场地环境呈现作品。采取嘉宾和学生现场投票以及网络投票的方式室内室外各评选出前三名,前三名的作品将永久保存于学院。同学们的创意作品为秋冬季节的同济校园带来一抹亮色,异彩纷呈。“一叶知秋”作业展将持续至2017年12月31日。
指导老师陈静感谢了同济大学和夏威夷大学双学位项目(DArch-Global Track Double Degree program)、同济大学2017—2018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虹口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对课程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同济有空营造社团的协同办展。
“一叶知秋”作业展的主题是《生命的哲思The Philosophy of Life》,鼓励学生研究生命循环的四个过程——孕育、生长、凋零、转化,选择1~2个过程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装置、绘画、模型等表现形式,体会生命循环演化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生命和环境关系的理解。自2015年“一叶知秋”课程作业展举办以来,每年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线上线下征集作品,教学互动效果良好。
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和院长李振宇教授参与互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部分学生作品选登
脉
作者:徐凝沙 缪雪旸
所用材料:玉兰树叶,红豆,颜料,胶水
叶脉的卵形,让人联想起母亲对生命的孕育,同时黄色的叶脉也能使人产生秋日的想象。在秋天,树叶逐渐凋零而果实渐渐成长,完成生命的周期。我试想将叶脉作为上一代奉献的象征,包裹着种子,体现生命的孕育和传承。
草木泊
作者:蒋涵 蔡欣宜
材料:芦苇 水杉 白色瓦楞纸 雪弗板 灯泡
文人诗篇里的“泊”是旅途暂停,是生命短暂而脆弱的一种状态。草木凋敝,生命终止,灵魂需要停泊之处,我们使用白色瓦楞纸和雪弗板营造出一个纯粹的场所,以呈现生命凋零的静美之态。
秋天的味道
作者:高宇澄 包琳
材料 :碰碰香,迷迭香,火龙果,菠萝蜜,牛奶,酸奶,吉利丁片(明胶),白砂糖
在调香的世界里,丰饶、成熟又略带诱惑的苹果香象征着丰收的秋天。
于是我们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秋天放上舌尖呢!
循着秋天的脚步,我们来到香草花园——选取肥厚多汁、发香浓郁的碰碰香,略带姜香的迷迭香;配以时令鲜果——用清香的火龙果打底,蜜香的菠萝蜜点睛,完成了这款名为“秋天的味道”的布丁。
浓滑的布丁入口,头调香草清冽的苹果香袭人而来;细细咀嚼,随之而来的是中调诱人的蜜香;待下咽喉后,仍能感觉到姜木混合的成熟余香在口中萦绕……
以秋天之名,品秋天之味,我们希望借诸君的舌尖,留下这个秋天独一无二的记忆。
落叶景墙
作者:孙婧怡 孙旻玥 李依静
所用材料:紫叶李、梧桐和八角金盘
这是一面3600*840mm的景墙,由我们拾到的落叶装饰成,最深的紫红色是枯萎的紫叶李叶子,其次是红色和黄色的梧桐,最后是八角金盘。颜色渐变而成,同时也是生命的绚烂姿态,象征着生命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虹口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的评委对这个作品高度评价,成本低操作简单,在今后街道整治工作中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银杏的一生
作者:刘睿灵 龚修齐
所用材料:银杏(叶片,树枝,果实)
银杏的一生。银杏是四平路最为重要的秋天记忆之一。我们用滴胶的的方式将银杏的各个阶段进行整合利用,做成了一套属于整个秋天的首饰:戒指由树枝和嫩叶组成,代表着银杏的生长。耳饰系列由银杏叶片制成,模拟了银杏叶片飘落的过程,象征着银杏的成熟。项链由叶片和树皮制成,象征着银杏的凋零。手镯由银杏种皮制成,代表着银杏树在秋日的孕育阶段。于是乎,银杏的一生就这样被我们凝结,镌刻成永恒。
Floating Time
作者:秦佳莹 邱杰迩 符思熠
所用材料:银杏叶、透明气球、氦气、卡纸、记号笔
银杏就是四平路的秋天。通过氦气球这一媒介,携带成串的银杏叶片向上飘去,将室外的空间室内化,和参观者形成互动。高低浮动的叶片象征着叶子的生命状态,即升起和降落。“彩蛋”气球上还写有一些有趣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落花灯
作者:王瑾 侯子璐
所用材料:亚克力灯罩,超轻粘土,铜线灯串,透明胶带,银杏、鸡爪槭、梧桐叶、枫香、玉兰、桑叶
树叶里的脉络在光的照射下,在叶子里肆意生长。每一片叶子都有相应的故事,即使枯竭,风骨犹存。灯下,叶攒成花,生命仿佛又有了灵魂。谁能辨清花叶,不过一念春秋。
凋零的年轮
作者:姜路琪 杨珂
所用材料:榔榆落叶、相框、白纸、胶水
春去秋来,榔榆叶片由绿色慢慢变为橙黄甚至深褐色,凋落之后完成它的一生。但树木的生命却一年一年,随着树叶代代轮回而生生不息。我们用从绿、黄、橙到棕色渐变的榔榆叶片由中心螺旋向外排列,摆出年轮的形状,装入画框制成作品。它寓意个体生命的凋零轮回与整体生命的生息繁衍,也包含更加玄妙的哲思。
植物色立体
作者:陈茜 李蕙序
所用材料:悬铃木、樱花、榆树、枫香、杜鹃、南天竹、木板、雪弗板
自然界中的色彩远比色谱上的色彩丰富,本作品旨在表现叶片由生至死的过程。在一面上我们随意的散布了一些树叶,颜色由绿到紫,来表现植物从成熟到凋零的过程。在另一面上我们挖了一些小洞,从洞中透出落叶的颜色的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
叶中世界
作者:曾姣姣 汪宏涛
所用材料:法国梧桐
每一片树叶都是不一样的,都能反应出复杂的世界,采用法国梧桐大大的落叶,四副画分别表达叶中仙子、叶中孩童、叶中城市、叶中小鹿。树叶代表着植物,依次想表达植物的内在生命、植物与人的关系、植物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植物与动物的密切。以小见大,从一片叶子的脉络、纹路、形状等特点,转化出植物与万物的共通性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