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画境人生”——第一、第七和退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7

        2017年12月12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教职工第一支部、第七支部、退休支部部分党员和行政职能部门的老师们一起,在阴佳老师的带领下,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了主题为“画境之外—城市与乡间的时空印迹”的阴佳老师个人作品展。

        在展示馆二楼,走进一条宽阔的走廊,两边墙上大幅面浓墨重彩的油画在大家眼前展开了阴佳老师的艺术世界。走廊尽头照壁上的大幅画作,远看是一幅水墨画的崇山峻岭,走到近前才发现是每一笔皴染,竟然都是无数个铅笔头组成的。阴老师为大家介绍说,这幅作品是基于他多年在教室里收集废弃铅笔头的积累设计完成的,让大家体会到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会是艺术的来源。

        长廊转折,我们看到了安徽的古村落建筑和风景,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速写;看到了1994年阴佳老师和刘克敏老师共同创作的不锈钢壁画《上海建筑神韵》,这幅长达200米的巨作曾是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台的艺术展品,后来因为城市改造而拆除迁移,这里展出的只是局部,从而成为了上海城市空间发展历程的见证。展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排排风景写生小品,四周墙壁则以水面的光线等主题集中展示着世界各地的城市风光,这些都是阴佳老师多年来带队本科生海外艺术实践过程中创作的。

        最后一个展厅里,是名为《老房子》的版画装置作品,由木刻底版构成的“里弄纪念柱”、木刻版画和大中里等旧式里弄拆除前拍摄的老照片三部分组成,反映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蕴含着城市成长记忆的物质被逐渐抹除、老城市街区逐渐消失的过程。

        观展的党员和老师们认真倾听阴佳老师详尽地回顾、阐释这些作品创作的心路历程,欣赏着阴老师三十多年教学生涯中笔耕不辍的心血结晶,体会“时空•回眸;艺术•对话;印迹•刻痕”三个板块、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所呈现的阳光、色彩、质感和这些表象之后的人文历史,纷纷赞扬阴佳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培养学生,同时也数十年如一日地将艺术融入自己的生活,从而在影响和改变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成长为一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大家深深被阴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一致表示要学习阴老师“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风范,在今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中继续倾注自己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