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李振宇教授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2018年年会暨理事会会议”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8-03-28

李振宇院长致辞


尊敬的主持人王建国院士,尊敬的刘院士,尊敬的赵理事长,何处长,顾校长等各位领导,尊敬的庄理事长和各位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各位理事,老师们:


      中国建筑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在同济大学隆重举行,我谨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建筑学教育”,这是学会、分会领导和承办单位大家经过认真讨论共同决定的题目。现在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未来已来”,而事实上,这并不是特例,而是常态。借用80多年前哲学家卡尔·贝克尔(1873-1945)的话,世界看起来“一直都在演进之中,一直处于尚未完成的状态”;对于建筑学教育来说,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建筑学教育来说,尤其如此。


      上星期,我们在学院欢迎了恢复高考后首届建筑学77级校友,庆祝入学40年。送别他们时,我蓦然一惊。40年,从教学的内容到形式,从规模到方法,发生了多少变化!那应该是当时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好在我们的前辈,部分地预期了发展的趋势,借鉴了先发国家的经验,更有国家的发展,历史的机遇,全体的努力,我们的建筑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在世界建筑教育领域占有相应的地位。


       那么四十年后,建筑教育的发展又会怎样呢?现在人的寿命长,据推测可以活到120岁,希望我们在座的都会看到那时的情景。可以想象,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面对的挑战也更加多样。


       首先,建筑学正在受到信息社会、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挑战;

       其次,城镇化的增长总会放缓,社会的需求会改变;

       第三,建筑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内涵和外延更加多元;

       第四,我们的青年学生跟上两辈的老师不一样;他们更加聪明,见多识广,条件优越,不迷信,不盲从,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强。

 

       所以,我们面向未来的建筑学教育,必将更加多元,更加智慧;承前启后,怀古纳新;拥抱新技术,融合新领域;她仿佛要制造一部智能手机,可以便于接插的开放系统,能让学生将来自主运用不同的APP。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努力和兄弟院校一起,努力探索,面向未来。当前,我们至少要认真面对以下五对矛盾:

       算法与体验;生态与建构;共享与专属;当代与传统;社会与美学。

 

       最后,要感谢学会、分会和各位理事单位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信任,让我们有机会来承办这次会议。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