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 期终评图】景观学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期终评图
发布时间:2019-06-06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期终评图

将于2019年6月6日9:00-16:00

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D3报告厅举行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特邀评委:

(排名不分先后)

陈鲲昆 昆与林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设计总监

邓泓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李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

Lee Parks AECOM上海景观部门设计总监

秦颖源 上海寰景工程设计公司设计总监

张斗 SASAKI上海公司总监


第一组

课题名称:上海工业园区的历史变迁及景观再生设计

指导老师:骆天庆 刘立立 秦颖源

小组成员:龚修齐、吴钰宾、李爽、陈思羽、梁爽、杨珂、战颖、李心蕊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看,近现代工业发展也对于上海开埠及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上海的城市转型发展,使得传统工业地块功能发生转变,新型工业园区则面临新的建设要求。本课题针对上海近现代工业区开展历史变迁研究,提取典型类型区块,利用遥感影像解析城市形态要素和建设指标,并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和工作地形图,基于上海市绿化条例对于各类用地的绿化建设要求,以及上海市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要求等,对典型类型区块的绿化景观进行再生设计,全面提升其生态环境品质。


第二组

课题名称:地景城市

指导老师:陈蔚镇,翟宇佳

小组成员:曾明璇、何虹、李云宏、卢佳欣、伍柯、徐一珉、张宛馨、周天鸿

  利用柔和起伏、波浪状的城市巨型形态,创造一种在现代新城中几乎失去的空间连贯性。定义“流”与路径的曲线,导入基地周边的历史文化、绿色生态、经济活力,同时吸收和协调不同城市网格之间异质性;定义各经济空间关联度,使城市功能结构在生活空间基质上涌现,又有绿廊、街道、巷弄衔接、咬合、溶解各功能域,并在众多景观触媒及其所处的活力基底中提供多元场所感。最终,城市尺度的强大形式在理性规则的范围内变化,真实的功能结构“流”寓于“失真”的空间中,筑就地景城市。

第三组

课题名称:校园屋顶绿化规划设计

指导老师:董楠楠、Lee Parks(AECOM)、臧伟

小组成员:Chiara Dosso、FRANZISKA GUENTHER、Tom Goetz、戴旺、符思熠、刘艾、邱永贵


 校园屋顶绿化是城市立体园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针对地面绿化系统功能与布局的综合理解,该研究性设计重点从生态系统功能、建设条件适宜性、使用人群需求、养护运维保障体系等方面,对于同济大学本部校区建成环境开展综合分析,确定相应的校园立体园林规划目标、指标、类型与布局。在校园屋顶绿化总体规划基础上,设计小组以文远楼屋顶和中意学院屋顶为设计案例,分别从绿色性能和校园文化视角采集相关数据与实证资料,开展针对2栋校园建筑的屋顶绿化景观方案设计。

第四组

课题名称:文化景观视角下佘山历史场所保护规划及再生设计

指导老师:周向频 陈静

小组成员:陈鹏 丁歆 郭晓彤 李佳佳 林诗琪 钱翀 周梦洁 庄安頔

  本次设计从城市角度,将佘山遗迹作为地区的重要历史片段, 融入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传承演绎地方文脉,打造都市景观地标;从自然生态角度,将佘山进行生态安全评估,保护其生物多样性,结合环山绿道构建地区蓝绿网络格局;从历史文化角度,将园林遗址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引入虚实联想方式进行环境保护、 价值展示与文化再生。将佘山营造成为一座具有海派历史文化底蕴、绿色生态空间基底以及都市服务功能的文化主题公园。

第五组

课题名称:“城市滨水区再生——苏州河静安区段滨河复兴”

指导老师:戴代新、张斗

小组成员:陈敏思、邱杰迩、邢春晖、梁竞、张心素、鲁毅、黄一珊、黄洒葎、刘苏燕

  立足于城市更新与生态修复,期望从新的视角考虑苏州河(静安区段)滨水区的再生与复兴。基于前期分析与区域研究,最后成果将包含两个方面:(1)总体方案,在区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框定红线范围进行城市设计,考虑街区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安排、项目策划和生态设计;(2)节点设计,选取红线内代表性节点进行深化,将前期研究、规划落实到空间设计。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期终评图>欢迎参加!

时间:2019年06月06日 9:00-16:00

地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D3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