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今年是同济大学建筑系葛如亮教授(1926-1989)和龙永龄教授(1935-2016)合作设计的浙江建德灵栖洞及其入口建筑习习山庄(1980-1982)开放40周年。葛如亮先生在1980-1989年间曾规划设计过22个风景建筑,其中尤以习习山庄、瑶圃等作品具有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传统精神与现代技术相得益彰等品质,堪称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的代表作品。
11月3-4日,由我院与浙江建德市新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主办的“灵栖胜境四十年——习习山庄与葛如亮现代乡土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建德顺利召开,我院钱锋教授、支文军教授、张松教授、彭怒教授、华霞虹教授、张晓春副教授等组成的同济大学代表团赴浙江建德考察,共商习习山庄保护与更新,葛如亮现代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20世纪现代建筑遗产申报等议题。曾与葛如亮、龙永龄等教授合作设计的叶同宽老师、邓永良老师和朱红霞老师等均参与研讨。
代表团在习习山庄合影
【葛如亮与习习山庄】
位于浙江建德的“灵栖胜景”是一个喀斯特溶洞景区,曾经也是86版《西游记》拍摄取景地。景区里面有个清风洞,洞的入口是一座名叫“习习山庄”的建筑,看起来非常低调朴素,但事实上,它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作品。
设计建造习习山庄的建筑师是1980年代同济大学的葛如亮教授,他是为数不多被西方人编入建筑史的中国建筑师之一。
葛如亮先生1926年出生于浙江奉化,1957-198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在80年代短短10年间,他参与设计规划了22个风景建筑,其中最经典的就是习习山庄。
【致敬经典建筑:习习山庄】
沿着规划好的石阶向上,习习山庄掩映在浓荫之中,就像一个普通山里人家一样,非常低调朴素。
进门时一个比较宽扁的走廊,中间部分凸出去的屋顶,将这个空间分成了三段。游客在进门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亮的、暗的、亮的,三组明暗空间节奏的变化。
习习山庄内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长长的坡廊。整个坡顶有22.8米长,上宽下窄,顺着山势从高处向下俯冲下来。
习习山庄里面有一种葛如亮先生创造的构造做法,叫“灵栖砌法”。三种颜色形成了一个抽象的墙面的砌筑方式,非常现代。
长坡顶下面有三块天然的岩石,葛如亮先生把他们有机地组织到空间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当时风景建筑的经典做法。
清风洞内的钟乳奇石。习习山庄的进洞流线是经过葛如亮先生精心考虑的——通过不断转折,拉长流线,让进入洞内的人拥有了更多的期待。
1989年,63岁的葛先生在上海病逝。在他最后10年的创作旺盛期,大部分作品都在浙江。习习山庄之所以如此经典,在同济大学教授华霞虹看来,这是因为葛如亮先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山水、人文,倾注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习习山庄
地址:浙江省建德市石屏乡铁帽山灵栖胜景风景区
葛如亮,1926年出生于浙江奉化,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1957-198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1989年在上海病逝。葛如亮教授毕生致力于建筑设计和建筑教学、科学研究,擅长于体育建筑和风景建筑。他设计的长春体育馆被收入世界上最权威的建筑通史之一《弗莱彻建筑史》。
部分来源:一条
编辑:许鑫、赵立文、张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