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UP可爱老师们 | 胡玎老师:将“特色”作为人生和教学的动力源
发布时间:2022-11-23

时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0周年院庆之际,我院第八届“最可爱老师”系列特色活动也拉开了序幕。此前通过同学们的第一轮网上投票,共有16位老师进入入围名单,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CAUP官微将陆续对16位候选的“可爱老师”进行分期介绍。

本期为大家介绍进入本次“最可爱老师”入围名单的胡玎老师,他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以及对同学们专业学习的建议。

CAUP可爱老师-胡玎

1995 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士学位

1999 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2013 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博士学位

1999—2004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任职

2004—至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任教

城市要特色发展,保护历史遗产和孕育当代精品并举,比创城市特色,增强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将特色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塑造“当地特色,世界唯一”的中华名城。

 人要特色发展,基于兴趣,保持初心,快乐地学习和工作。

 衷心感谢同学们的共鸣和支持!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彰显个性,稳步成为全面且有专长的人才!

研究方向

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与实践、特色名城规划与建设

Q: 在您的教学生涯中,有没有什么特别令您难忘的事情呢?

我在CAUP已经31年了,我想最难忘的就是建筑城规学院的师生为国家灾后重建做的一系列工作。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了特大的洪灾,学院组织师生赶赴江西,去现场做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我当时还在读硕士研究生,是去江西的余干县,灾后条件是很艰苦的。

还有2008年是汶川特大地震,学院组织师生为都江堰做了大量的灾后重建规划设计。特别是那年的暑假,我们的博士、硕士、本科同学一起,克服困难,做了很多工作,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的一等奖。那个时候,我既是老师,要指导同学开展灾后重建规划,同时我也正在职攻读博士,所以我就以在职博士生的身份登台,做了同济大学都江堰灾后重建暑期实践团的汇报,也是很特殊的一次经历。

2013年雅安地震,2019年宜宾地震,我们学院的师生都开展了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工作。

用我们的专业能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灾区,非常令人难忘,同时也已经成为了我们CAUP的一项传统。

2008年景观学系教师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现场

Q:大家对您的评价是儒雅且博学,所以想问问您平时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学生相处的呢?

四个字,就是亦师亦友。

可能是我一毕业就从事了多年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一方面是要指导研究生做一些工作,比如说研究生会的换届,开展各类学术和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就是服务于研究生,从他们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所以,总的来说我跟学生是很亲近的。

2004年,我完成了五年专职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要回到系里任教了。那一年,正好是“首届最可爱老师”的评选,我就很荣幸地获奖了。

回到景观学系,专业教学也还是和学生交流得非常好的。比如设计课,我尽量因材施教,鼓励和辅助学生,做出有个性,有特色的方案。我上的理论课是《城乡特色文化与空间》,和各位同学一起探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所在,以及如何通过我们的规划设计让它们更有特色。我引导每一位同学为自己的家乡出谋划策,彰显家乡的特色。同学们边做边学,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情,以及专业能力都融入了作业成果中。我看了特别高兴、特别有共鸣。

如果说每位老师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那我的特色就是始终鼓励学生,亦师亦友!

讲授《城乡特色文化与空间》理论课

师生一起踏勘古典园林设计作业之古猗园基地

Q:近期风景园林专业取消了一级学科,您对于这件事情和教学的关系,或者是您关于这个行业发展有什么预期吗?

风景园林专业经历过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同济大学创办了中国的风景园林专业,但1990年代国家调整专业目录时,趋向宽口径、宽平台教育,竟然把风景园林专业取消了。我和我的本科同学拿到的是那个阶段最后一批风景园林的文凭。同济大学创造性地通过办旅游管理专业,曲线救专业,在全国工科院校中唯一保持了风景园林专业的办学没有中断。2010年代风景园林专业获评一级学科,经历十年的快速发展,但种种原因,最近竟然又被取消了一级学科地位。我想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只能迎难而上,争取为社会不断作出有目共睹的贡献。景观学系的各个教学团队也正在不断探索和努力!

近期,大家都感受到全国的城乡建设高潮有点过去了,整个行业正在做一些调整。但总的来说,中国那么大,发展也还很不均衡,我们这个专业有太多用武之地。所以,我想整个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发展的空间应该还是巨大的,大家要有信心。

1991级规划园林本科同学会

公园设计终期评图评委和指导老师们

代表成果

参与科研

-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宜居社区建设支撑体系规划技术研究”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图示语言尺度嵌套机理及其适应性设计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及其形成机理”

著作

- 《城市中风与水环境营造》,同济大学出版社,主编

- 《上海世博会建设·绿化景观》,上海科技出版社,编委

-从研究风景园林“怎么教”转向“怎么学”——兼谈风景园林大学生的入学适应.园林,2021年

-风景园林大学生学习的质性研究.中国园林,2011年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对风景园林“学与教”的启示.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年

-风景园林认识实习教学设计.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

-重拾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园林,2007年

-景观学实践教育探讨.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2005年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园林,2020年

-建构上海耄耋特色文化空间.园林,2019年

-以形表意 文化图式融入城镇空间的方法及应用.风景园林,2015年

-比创城市特色——彰显自然特色的城市建设.园林,2014年

-城市特色规划设计方法 —植物文化景观 .园林,2012年

-城市特色规划设计方法——参与式文化景观.园林,2010年

-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场地设计.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

-因地制宜的爱知世博会.中国园林,2007年

-关注浦江—上海世博会景观规划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上海世博园景观规划设计刍议.规划师,2004年

代表作品

- 四川眉山东坡醉月地文化旅游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学生评价

胡老师是一个有很大反差的人,他在平常和我们相处的时候很温和宁静,但在生活中他很爱运动,有时候会分享他踢球跑步的经历,有时候会参加学校的游泳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可能就是动静兼修吧。他始终把每个同学都当做自己的学生。有时候设计课不一定会分到他的组,但在课程过程中也会对你被毙掉的方案进行安慰和指导,还会把自己小组收集的案例分享给大家,这点对我帮助蛮大的。

获得2022年同济设计集团足球赛“青春无敌奖”

——  学生 刘佳

胡老师是一个比较温柔同时特别特别有才华的人。在设计过程中不论你有多么天马行空的想法,他都会帮你完善并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帮你把设计有效推进并完善。大家都会觉得,把自己最初很喜欢的想法实现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有才华在于,他有用不完的想法,私下交流时,你可能发张草图或者自己行不通的点,他会发散思路,亮明很多不同的方向。

—— 学生 骆文慧

我上了胡老师的课程《城乡特色文化与空间》,很幸运地被认可进行登台宣讲,汇报前胡老师帮我修改ppt。大概有80多页,每一页内容也很多,但是胡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给了我一个word文件,里面是非常详细的修改意见,标明了每一页要怎么修改,有哪些顺序需要调整,哪些图片需要统一,哪些图纸需要深化。而且我记得有一个部分我自己做的并不是很满意,胡老师就还会帮我添加内容,那个部分马上就亮眼起来了。由此可见胡老师不仅工作效率极高,专业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刚开始接触胡老师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一个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人,但深入接触以后你会发现他同样也非常务实,跟着老师做设计能学到特别特别多东西。

——学生 张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