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故宫学院(上海)系列讲座
主讲人:王军(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时间:2023年4月17日(周一)18:30
地点:上海市四平路1239 号同济大学文远楼三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
主办方:故宫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
讲座题目
紫禁城时空格局探源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the Time-space Patterns of Forbidden City
主持及对谈嘉宾
张鹏(主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常青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晓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遗产》副主编
刘涤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遗产》编辑
李颖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Built Heritage》编辑
潘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遗产》编辑
朱宇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内容介绍
一万多年前,中国所在地区与两河流域上游的新月沃地独立出现种植农业,人类历史由此开创了新纪元。此后,新月沃地文化因战争与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断裂,唯中国所在地区的文化与文明持续发展至今,这是人类历史仅见的现象。支撑农业文明的观象授时体系,塑造了中国古代时空密合的人文观念与敬天信仰,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石,催生了以天地自然环境为本体、整体生成的规划方法,其对建筑制度的影响,突出体现在时间统领着空间的设计,由此形成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时空法式,这在紫禁城的空间规划中有着经典体现。
主讲人:王军(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时间:2023年4月18日(周二)18:30
地点:上海市四平路1239 号同济大学文远楼三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
主办方:故宫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
讲座题目
北京元明清都城营造的天文学研究
Astronomic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Capital City during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主持及对谈嘉宾
张鹏(主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常青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原系主任
刘涤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遗产》编辑
内容介绍
本讲座结合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对北京元明清都城营造的物质形态和思想内涵作深入分析,指出其乃中国古代时空观的经典塑造,在中轴线制度、平面布局、设计比例的运用方面,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与人文的核心理念,是中国古代都城营造思想性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文化与文明不间断发展的产物,包含了支撑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最具基础性的人文信息,彰显惊人的文化连续性。北京元明清都城的空间格局及其内蕴的营造思想,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流文化海纳百川、一以贯之的高度包容性与适应性。
主讲人介绍
王军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新华社原高级记者,《瞭望》新闻周刊原副总编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筑史学刊》编委,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长期致力于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研究,获文津图书奖、中国建筑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
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拾年》、《历史的峡口》、《建极绥猷——北京历史文化价值与名城保护》、《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等。其中,《城记》被译为英文、日文出版,2009年被《中华读书报》选入新中国“六十年·六十书”。2011年6月,《纽约书评》发表《城记》英文版评论,认为:“这本书与帮助人们改变城市环境思考方式的经典之作——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相似,并成为这个国家新兴的城市遗产保护运动的核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