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3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各地围绕 “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防灾减灾宣传推介和专业科普。为此,5月12日当天,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携手上海市民防协会、上海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等单位,组织开展了“品质城市之系列科普:走进地下空间”科普活动(该项目得到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2DZ2301000),重点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灾害应急管理专业知识普及。活动分上下午和晚上三个场次分别进行,既有面向居民的“科普进社区”,也有面向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进人防”,还有面向学生的“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科普卡片和视频,以及实地参观、专家讲解等方式,宣传推广地下空间安全防灾知识,对地下空间灾害、安全管理和人防工程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进行推介。该活动同时还得到了上海市民防宣教中心、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铭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科普进社区
5月12日当天的第一场活动于上午拉开序幕,主要面向全年龄段社区居民开展科普进社区防灾宣传推介。
在创智坊居委会会议室现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上海城科会城市市政与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委员赫磊博士,重点阐述了地下空间的特殊属性以及灾害风险,以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和现场讲演分享了地下空间火灾、水灾、毒气灾害、大人流等常见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了与会社区居民和物业管理人员对地下空间灾害风险的防范意识。
在大学路云海广场活动现场,活动主办方设立科普咨询摊位,专业老师通过边讲解边发放地下空间防灾宣传卡片手册和文创宣传品等方式,对市民进行防灾知识普及,带给社区居民不一样的科普体验,一定程度上开阔了附近居民的科学眼界,掌握了科学实用防灾办法。
科普进人防
5月12日当天的第二场活动是下午开展的“走进人防”科普。
在董家渡停车场现场开展的地下空间实地参观和现场解析活动中,科普工作者们特别制作了人防标志一览表,使参与者对人防工程有了大致的认识。随后,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人防设计院副院长葛怡璇带领参与者参观了整个董家渡人防工程,重点介绍人防工程的设施,包括战时主、次出入口、民防工程人员掩蔽通道、扩散室、人防物资库和战时水箱等设施。同时介绍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民防工程平时使用须知、防护单元维护管理制度和防化设备房管理制度等。据此,参与者对人防工程增强城市整体防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2003年上海地铁4号线董家渡段建设事故的介绍,令参与者对地下空间减灾防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科普进校园
5月12日当天的最后一场活动是科普走进校园。晚上,在同济大学校园,融合数字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最新实践,专业讲演老师向同济北楼部分师生讲解了地下空间的科普知识,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地下空间的潜力和价值,以及与此同时带来的危险和责任,增强防范意识。
本次科普系列活动持续一天,通过现场面对面科普及街道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宣介,重点对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应急疏散与人防工程设施设备等知识进行科普宣传,现场参与超200人次,活动覆盖的受众人群预估达到500人次。活动通过揭示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人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可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社区及居民潜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行政、居委、物业和居民防灾减灾和设施设备管理的自觉习惯,增强民众自救、互救等防灾减灾意识,更多了解地下空间,更科学地防范地下空间灾害。
主办和活动支持方及专家们纷纷表示,将继续支持“品质城市之系列科普:走进地下空间”等科普活动,后续将结合上海科技节等大型活动,持续策划推出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努力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精准科普服务。同时,继续深化与社区、学校及其他机构组织间的合作,拓宽科普教育渠道,拓展服务人群,实现科普“零距离”,更加有效并有力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