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今年五一,我院博士生徐钰彬在陕西韩城传统村落的一座庙宇举办了一场朴素的展览。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今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近年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师生利用学科优势,在祖国乡村振兴的理论和实践上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场展览的策划者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徐钰彬,也是学院乡村振兴博士讲师团的首批“讲师”代表,他正在进行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是位于陕西韩城的柳枝村。


俯瞰整个村落(2020)

他第一次去柳枝村调研是2019年的春节,村落的基本巷弄布局是一直延续下来的,还保存有相对完整的关中窄四合院,关帝庙、木牌楼、祠堂、孙家大院、望春楼都是整个村落历史的见证者。柳枝村所在的韩城地区不乏优秀的历史文物资源,作为司马迁的故里,这里有太多的历史典故值得回味。传统村落里仍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可惜的是它们就像那些濒危动物一样,面临着消亡。例如照片里的村落只剩了几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年轻人早已经搬去了新村,眼前的一切像极了圆明园里的断壁残垣,遗留的建筑好似拄拐的老人在这荒野里独自吼着秦腔。


仅剩下残垣断壁的传统村落(2019)

作为一个乡村研究者,徐钰彬想做的更多是“存续”。眼前的村落都有百年以上的年龄,它们需要与人共同存在才有可能延续自己的生命,只有如此才能避免这一砖一瓦慢慢被大自然侵蚀。

值得庆幸的是柳枝村仍然是一个有人居住、生活、劳作的村落,它是具有生命力的传统村落。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关中乡村的印象来自于《白鹿原》等小说。而对于柳枝村,高大的围墙、窄长的院子、笔直的巷道构成了城市人对村落初步的印象,当然,还有那路上随意流淌的雪水和空旷冷清的庙宇。


村口仅存的木牌楼和路上的雪水(2019)


这座传统村落有不少老宅院和历史悠久的庙宇、祠堂,它们在村落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位于村落中心的关帝庙建筑群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查到的历史资料,关帝庙建于明嘉靖14年,而从献殿的大阑额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对于这座庙宇来说,它经历的风雨一定足够写成一部史书,从庙宇献殿西侧山墙上的赈灾碑记便可见一斑,这次展览活动或许也会被后人记入关帝庙的历史吧!



关帝庙的展览


5月的展览场地就设置在关帝庙的献殿,展出的内容不是什么新奇的舶来品,而是村民既觉得熟悉又感到陌生的东西——发生在身边的历史和记忆。今年因为情况特殊,这次展览活动的计划一再推迟,这也给与了更多时间去积累、沉淀那些发黄的史料。他在省图书馆查到了清乾隆四十九年刊本《韓城縣志》,古籍上面记载了该村北面的一处古庙(竹林寺),短短几句勾勒出了当时庙宇周围宜人的风景,只可惜现已不存。


“竹林寺,在柳枝邨,名勝志云:距西莊數里,映水開軒者,曰竹林寺。寺之前,筼筜如林,小桃夾岸,梵唄聲與泉韻相宜,為觴詠清境。”


在献殿展出的其中一份史料,里面记载了当年竹林寺的景象

根据村落的文史资料及对村里人的访谈,他整理了一张关帝庙的复原平面图和复原模型,这让老一辈的村民感到颇为神奇,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用手里的拐杖指着过去庙里的那些老建筑,“太不容易了,真是一模一样,感觉又回到了过去!”,这些过去的老房子不仅仅是几栋建筑,它们承载了太多的集体记忆。这座庙可以说是一座活的博物馆,这里曾经办过学校、唱过戏、开过会,一个小小的展览让村民可以重新聚集在这里——一个曾经有深厚故事的地方。


关帝庙里有四座建筑,正殿、献殿、华佗庙和娘娘庙,传统的庙宇名字都很直接,听名字就知道里面住的什么神仙。据说当年香火最旺的是华佗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村民对身体健康的期望。老一辈的村民说这里很灵验,尽管当年这些庙已经做了学校的教室,学生在庙里面上课的同时,外面还有村民在跪拜,人和神和谐地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关帝庙献殿的展览现场(2020)


事实上,展览是徐钰彬在传统村落研究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展览能让大家重新聚集在关帝庙,回顾历史并对关帝庙未来的规划提出建议。展览的内容并非是多么高大上的艺术品,而是大家最容易参与和理解的东西。活动甚至还有意外的收获,一位长辈从家中取出了一张村里解放前的手绘地图,这张图在大伙的手里逐渐展开,仿佛尘封了许久的“藏宝图”。


老人从家里拿出的解放前村地图(2020)


从2019年开始,这座传统村落的人、地、物便与徐钰彬联系在一起,近日,他与导师赴柳枝村针对方案进行了村民意见的二次征询和汇报,关于这座传统村落的故事还将继续,还有越来越多的故事等待去发掘。他始终认为,“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初心”,牢记作为青年人的使命,每一个个体的能量汇聚成社会发展的动力,乡村振兴的夜空将会变得更加璀璨。” 


注: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由作者自摄,感谢各级部门领导及柳枝热心村民的大力支持


作者:徐钰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师:李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