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o. -

01

1.《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全200册)


       本套丛书的编撰过程是对中国1911年-1949年建筑史料的一次完整、系统的整理。它收录了355种源自国家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的史料近8万页,均为国家图书馆珍贵典藏,内容包括建筑期刊、建筑学专著,以及一批首次公开出版的行政规划文档、调查报告和说明书等,涉及近代中国建筑思潮、学术研究、设计实践、建筑教育,以及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堪称新时期出版界的一大盛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组织清华、同济、天大等建筑史强校14位专家对史料进行系统编目,并撰写130篇专项研究权威导读,收入第1册,具有极高的学术专业性和导向性。

       第一册为总目录,包括史料目录、专项研究、史料名称索引和人名及机构索引(院图可提供电子版);

       第二册至第二百册为影印史料,按内容分为六编:

       第一编为近代建筑及其历史研究,包括当时大学所用的建筑教材,如华南圭的《房屋工程》,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成果等;

       第二编为近代建筑结构及工程研究 ,包括力学、岩土及相应的期刊等内容;

       第三编为近代建筑技术研究,包括建筑的物理、构造、材料设备,以及消防与防空等内容;

       第四编为近代城市研究,除收录论述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基本原理方面的著作外,还汇集了近代时期各个主要城市相关的文件;

       第五编为近代建筑规章、机构,包括全国各地的建筑规章、项目工程说明书和代表了近代建筑业发展的若干章程和文集;

       第六编为建筑期刊及其他,收录了重要的近代建筑期刊和杂志。

       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吴良镛担任学术总顾问并题写书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天津人民出版社耗时5年出版。

图1 | 分册目录

- No. -

02

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本书由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与著名历史地理专家、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共同领衔主编,是上海师范大学钟翀教授领衔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之一,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出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1949年以前编制的中文地图近8000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海内外均首屈一指。其中的山川名胜一类,涵盖了大量背景各异、题材丰富、绘画细致、设色古雅,并使用传统测量法绘制的舆图文献,其中更有许多珍本、孤本,极具学术与文献价值。本套舆图集成共编纂出版十卷,编纂团队精选了中国国家图书馆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74种100幅册古舆图,并全面搜集整理了入选舆图的相关信息,对作者生平、版本流传、图面内容、绘制方式进行了多方位的考证、研究和综合评价。

第一卷 川图 长江:本卷收录了《长江图》《长江名胜图》《峡江图考》《长江图》《长江大观全图》。

第二卷 川图 黄河、运河:本卷收录了《黄河全图》《黄河发源归海全图》《大河南北两岸舆地(图)》《山东黄河全图》《山东十七州县运河泉源总图》《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直隶)》《运河图》。

第三卷 川图 湖泊、其他川图:本卷收录了《西湖全图》《西子湖图》《西湖全景图》《西湖胜景图》《西子湖图》《江浙太湖全图》《洞庭全图》《苏门汤泉全图》《卫河全览》《则灵潭图》《湖南西路常辰沅靖河图》《高要县属基围全图》《永定河图》。

第四卷 山图 五岳、佛教名山:本卷收录了《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太华山全图》《古南岳图》《南岳全图》《泰山图》《五台山圣境全图》《五台山名胜图》《五台山行宫坐落全图》《五台山圣境图》《敕建五台山文殊菩萨清凉胜境图》《四川大峨眉山全图》《御题天下大峨眉山胜景(图)》。

第五卷 山图 佛教名山、道佛教名山本卷收录了《敕建南海普陀山境全图》《东南第一大九华天台山全图》《大九华天台胜境全图》《峨山图说》《五岳真形之图》《武当山图》。

第六卷 山图 道教名山、其他山岳:本卷收录了《武当山全图》《太白全图》《天台山十六景图》《闾山观音阁图》《盘山名胜图》《直隶长城分防险要关峪各口山水形势地舆城图》《汤山地舆图》《丹山胜景之图》《福建武夷山图》。

第七-第十卷 名胜图一~四:收录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共计22种40幅册。本卷收录了《御制避暑山庄诗》《避暑山庄全图》《关中八景图》《山西山水图》《南巡临幸胜迹图》《西湖三十二景图》《浙江胜景图》《江山胜迹图》《热河名胜图》《桂林十二景模本》《韩江八景图》等名胜古迹图。

       这些舆图的时间跨度上起金代,下迄民国,系统和完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山川名胜舆图的发展源流、题材类型和重要的历史典籍价值。

图2 | 山图样例


No.

03


3. 《山西古建筑档案(第八批国保)》


       本书收录了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的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54个山西古建筑(群)。依据相关地方史志、碑刻、设计文件、竣工资料及申报信息等档案文献,对这54个古建筑(群)的历史渊源、规模特征、艺术价值、技术特点、保护维修、经验教训等进行详细记录,内含精选的719幅图片,包括平面图、实景图、建筑线图(含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图3 | 大成殿细部图

No.

04

4. 《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系列》5卷


       本书是在中国整体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迫切需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一套系统研究中国工业遗产的书籍,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12&ZD230)的科研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滚动资助,并在最终结项中获得免鉴定结项。

《第一卷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的工业近代化研究》

       本卷是关于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近代工业多元性、工业遗产和城市建设、作为物证的技术史等几个典型角度阐释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强调物证以及人在技术传输的作用,将工业史向工业遗产史研究推进,建立历史和保护的物证桥梁,为价值评估和保护再利用奠定基础。

《第二卷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

       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视角研究近代工业的空间可视化问题。包括1840-1949年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中国近代工业的产业特征之空间表达、近代工业转型与区域工业经济空间重构。第二部分研究了中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建构,课题组建立了三个层级的信息采集框架,包括国家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城市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遗产本体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最后进行了遗产本体层级BIM信息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

《第三卷 工业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本卷是关于工业遗产价值理论梳理和再建构的研究。包括工业遗产评估的总体框架构思、关于工业遗产价值框架的补充讨论、文化资本的文化学评估——《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估导则》的研究、解读工业遗产核心价值——十个行业的科技价值,并从文化资本经济学评价的角度尝试用TCM进行支付意愿测算。从文化和经济双重视角考察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为进一步深入评估工业遗产的价值提供参考。

《第四卷 工业遗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规划设计研究》

       本卷是关于中国当前从城市规划到城市设计、建筑保护等一系列和工业遗产相关的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研究。本研究考察了中国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包括中国工业遗产再利用总体发展状况、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实证研究、中国主要城市工业遗产设计实证研究、中国建筑师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访谈录等,总结了尊重遗产的真实性和发挥创意性的经验,为工业遗产进一步保护和再利用提供参考。

《第五卷 从工业遗产保护到文化产业转型研究》

       本卷是针对中国工业遗产转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问题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通过中国的文化产业调研,展示了中国目前的创意产业的实况,包括工业遗产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理论和背景研究、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区域发展概况、文化产业选择工业遗产作为空间载体的动因分析、工业遗产选择文化产业作为再利用模式的动因分析、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实证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调查报告、天津棉三创意街区调查报告等,探讨了中国如何将工业遗产可持续利用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实现保护和发展双赢,并走向创意城市的问题。

图4 | 工业遗产保护现状

No.

05


5. 《汉代建筑图像研究:以苏鲁豫皖地区为中心》


      本书取材于汉代建筑图像遗存, 系统梳理了两汉四百年的建筑形式、技术与观念。作者选取汉代文物集中发现之苏鲁豫皖及周边区域, 通览汉代的建筑图像资料, 从柱、斗栱、梁架、屋顶、墙壁、门窗、装饰等建筑构件和元素的微观角度, 深描汉代建筑营造的方方面面。

本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重大项目“中国汉代图像数据库与《汉画总录》编撰研究”(编号: 12 & ZD233) 分项成果并得到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资助。

图5 | 屋顶和墙壁

- No. -

06

6.《遗失的古城:29座历史名城的辉煌与沧桑》


     本书介绍了世界上29座古代历史名城, 生动诠释了知名古城的兴衰历史, 进而探寻古城背后的古文明。分布于非洲、美洲、欧洲、近东、中、远东等地的这些“遗失的古城”都曾是古文明的繁盛之地。书中利用详尽的文字介绍、城市规划图、想象复原图以及精美的摄影作品等对古代城市进行重建, 展示了大量的建筑群、庙宇、宫殿、公共和私人住宅、艺术品以及著名考古学家发现、研究和从历史中带回来的文明碎片。


图6 | 手绘古城插图

- No. -

07

7. 《文化和自然遗产:批判性思路》


     近年来, 批判遗产研究 (critical heritage study) 是文化遗产研究和工作领域颇具思辨性的方向, 而本书是该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作者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表征政治、话语建构等学说, 对当代主流的遗产观念和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 重新审视自然与文化、物质与非物质、官方与非官方遗产的关系, 提出了更具包容性和对话性的遗产模式。本书不仅关系到遗产学、考古学、人类学等领域, 更揭示着遗产对于当代世界的深刻意义, 与我们这个时代紧迫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诸议题紧密相连。


图7 | 插图,圣马可广场

No.

08


8. 《工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教育传承与工业旅游》


      本书利用工业文化的新理论, 提出工业文化遗产这一新概念, 作为深化研究与利用工业遗产的整合性框架。本书从集体记忆着手, 论述工业文化遗产的形成机制, 指出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生成过程是复杂而多元的, 这决定了工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多层次性, 也决定了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具有多重标准。工业旅游与工业博物馆是工业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托与载体, 而工业文化遗产本身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本书概述了中国工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类型, 结合中国与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案例, 分析了工业文化遗产弘扬工业精神的功能, 以及工业文化遗产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图8 | “工业锈带”与“生活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