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乡村振兴研习社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身丰富的乡村调查与实践经验,依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优势,致力于推动全校范围内跨学科的「乡村振兴」相关理论学习,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组建了由学院专业教师、热心校友、在读博士生组成的“乡村振兴宣讲团”。

本次“乡村讲堂”系列课程立足10位授课嘉宾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储备,传播乡村振兴相关知识,希望能激起人人参与的共创。202036日起,乡村讲堂课程在同济大学官方B站、快手、抖音进行直播,10期课程共计30余万人次收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嘉宾介绍 & 课程回顾

以自身经历铺就理论传播之路

 “乡村讲堂”邀请到了10位具有丰富的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热心校友及博士生,组成专业导师团,作为指导乡村振兴的田野调查和创新实践的“推进器”,传播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和同济创新实践案例。


涵盖五大板块,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课程围绕“乡村振兴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从三农政策宣讲、乡村社会经济、乡村人文地理、乡村规划与设计、乡村振兴创新实践经验讨论等方面解读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提升公众对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理论认识,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系列课程回顾如下:

杨贵庆: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法

杨教授及其团队通过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等实践,推动了黄岩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一系列振兴,梳理出了包含10条、40个要点的“乡村振兴工作法”。

乡村讲堂系列1:杨贵庆——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法(上)

乡村讲堂系列1:杨贵庆——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法(下)


季正嵘:自然种子计划

迈向乡村学习的第一步

自然种子计划,以活动的组织构建人们对乡村的期待,把资源注入乡村、把乡村的内生力量整合共同创造。播下小种子,正是我们迈向乡村学习的第一步,希望可以依靠更多人的力量,将种子种大,共同见证它们的生长。

乡村讲堂系列2:季正嵘——自然种子计划,迈向乡村学习的第一步(上)理论篇

乡村讲堂系列2:季正嵘——自然种子计划,迈向乡村学习的第一步(下)实践篇

董楠楠:乡村景观中的景观策略与途径

课程从解读乡村景观政策、识别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开始,结合实践案例及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进而提出一些乡村景观的策略和途径、乡村景观实践的要素。

乡村讲堂系列3:董楠楠——乡村振兴中的景观策略与途径(上)

乡村讲堂系列3:董楠楠——乡村振兴中的景观策略与途径(下)


杨默涵:在乡村工作与生活

讲者在乡村工作和生活已经7个年头了,从一家4间房的客栈发展到现在全国12家分店,参与并经历了乡村复兴的开始。课程通过大乐之野的一些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些乡村开发和工作的经验,希望我们的乡村越来越美好。

乡村讲堂系列4:杨默涵——在乡村工作与生活(上)

乡村讲堂系列4:杨默涵——在乡村工作与生活(下)


姚栋:上海市郊野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

课程主要针对乡村风貌中的住宅风貌,包含村宅院落、道路门户、设施场地、环境地景四个部分,虽然其他地区的乡村和上海有所差别,但本次所讲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乡村讲堂系列5:姚栋——上海市郊野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和建设导则(上)

乡村讲堂系列5:姚栋——上海市郊野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和建设导则(中)

乡村讲堂系列5:姚栋——上海市郊野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和建设导则(下)


徐钰彬:星空图书馆

课程围绕乡村社区图书馆更新实践案例,提出乡村建设的星系构成理论,通过对乡村闲置空间更新,形成一套小规模多机能、能够自我生长的“共享”单元,以此向周围辐射、带动整个乡村的振兴和发展。

乡村讲堂系列6:徐钰彬——星空图书馆 乡村建设中50㎡的可能性(上)

乡村讲堂系列6:徐钰彬——星空图书馆 乡村建设中50㎡的可能性(下)


张海翱:人间烟火

柴米油盐也有诗和远方

人间烟火是有家人、有同伴、有邻里、有争吵的空间,我们将它分为两个定义:代表生活的部分、代表精神的部分,作为设计师应把设计面向基层用户,让他们能获得设计的力量。

乡村讲堂系列7:张海翱——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也有诗和远方(上)

乡村讲堂系列7:张海翱——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也有诗和远方(下)


初松峰:我家老房怎么办

是不是所有的老房子都需要保护修缮?明确老房子的价值,保护修缮只是手段,更要思考修缮后的老房子如何发挥作用。课程以永泰庄寨保护修缮导则为例,分享永泰的经验。

乡村讲堂系列8:初松峰——我家老房怎么办(上)

乡村讲堂系列8:初松峰——我家老房怎么办(下)


陈晨:产业驱动的乡村振兴之路3.0

课程基于浙江省936村的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典型模式,凝练乡村振兴模式代际图谱,并对浙江省乡村振兴的三种典型模式进行阐释,开发App“掌上智村”。

乡村讲堂系列9:陈晨 | 产业驱动的乡村振兴之路3.0版——对浙江省9镇36村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典型模式研究(上)

乡村讲堂系列9:陈晨 | 产业驱动的乡村振兴之路3.0版——对浙江省9镇36村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典型模式研究(下)


李婧:自然保护地乡村的去与留

本次课程是一个关于保护地社区价值的探讨,借用中国乡村社区的传统生态智慧,论证乡村对于自然环境保护事业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

乡村讲堂系列10:李婧——日暮乡关何处是 自然保护地乡村的去与留(上)

乡村讲堂系列10:李婧——日暮乡关何处是 自然保护地乡村的去与留(下)



版权声明:

乡村讲堂系列课程版权归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和演讲者本人所有,未经研习社允许,不得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致谢:

特别感谢各地方政府对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的科研和实践工作的大力支持;

特别感谢上海合旅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意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对课程拍摄提供的大力支持。


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以下简称“研习社”)是以同济大学众多优势学科为基础,以「乡村振兴研究和实践」为主旨的同济大学学生跨学科学术团体。宗旨是推动全校范围内的「乡村振兴」相关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工作。



来源 | 乡村振兴同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