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教育部认定首批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1691个、地方“赛道”2363个。同济大学共有2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居上海高校首位。其中我院入选三个,分别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


   我院入选专业简介

                            

                            

                        建筑学

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2 特色优势

作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六个二级学科。于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设立,历史悠久,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也是我国建筑学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首批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1992),先后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2017年建筑学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行列。

本专业教育坚持以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为灵魂,以自主创造、博采众长的学术品格为本色,以当代技术与地域文化的并重交融为导向,以国际学科前沿的跟踪交流为背景,坚持“当代的、中国的”原创精神。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形成了扎根本土、放眼国际、服务社会的独特培养体系和培养特色。

本专业还开设室内设计方向和城市设计方向。


3 国际交流

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先后与海外10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联系,与30多所大学建立实质性合作,与17所大学共建双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国际建造节、国际联合设计教学、海外访学计划、国际双学位培养、国际夏令营、国际博士生院、国际论坛和国际联合科研等一系列项目,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并形成了特有的全球化影响。


4 未来发展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除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深造以外,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包括:各级政府的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国内外各类专业设计机构,房地产公司等企业单位,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自主创业等。


5 杰出校友

本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可谓桃李满天下。校友中有魏敦山、邹德慈、潘云鹤、郑时龄、常青等院士,也有唐玉恩、时匡、郑国英、沈迪、邵韦平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还有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王澍,建筑师柳亦春、园林专家陈晓丽、歌唱家朱逢博、摄影家王小慧等著名专家,活跃在设计创作、创新创业、行政管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城乡规划

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胜任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以及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领导者。


2 特色优势

师资综合实力最强。1952年,同济大学在全国最早设立城乡规划专业,师资规模大、各专业方向布局齐整,为国家规划和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评估等级最高。在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获得最高A+评级,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核心引领地位显著。城乡规划学科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核心引领地位,基于城乡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入研究,通过规划编制和管理引导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3 国际交流

本专业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互动频繁。除了国际知名院校和学术机构外,还包括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银行、欧盟、国际燃气组织等)和国际著名的科研基金会(如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平台的广泛影响力,每年学院都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来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讲座的聆听和互动,成为学生课外自主安排的主动学习。同时,也创造和利用一些机会,例如与欧洲、台湾、香港等高校的交流互换生项目;借国外高校的教授来学院访问之机,安排在理论课程中的客串讲课;毕业设计和课程中引入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中外学生在同一个设计小组中交流学习,以及国外高校的教授也参与设计课的指导等。


4 未来发展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跨专业的领袖人才潜质,能够跨专业择业。目前很大比例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境留学,就业单位包括各类设计单位(规划设计院或建筑设计院等)、政府管理部门(规划局或建设局等)、城投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等。


5 杰出校友

杰出校友有邹德慈、吴志强院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终身教授张庭伟、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洪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张少康、原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等。



                            风景园林

1 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整个国土、城市与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空间建设,培养服务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城区与郊野环境、城市景观、公园绿地等资源用途管制与空间治理、规划设计和建设维护方面的风景园林专业引领者人才。


2 特色优势

学科理念三位一体:坚持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建筑学三大学科的三位一体,倡导工学、农林学、艺术三类院校,三位一体,创立了资源与历史、规划与设计、工程与技术三位一体学科体系,在学科核心内涵上,创立了空间形态、环境生态、行为文化的三元核心理论。

专业教育引领创新: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教案、教材为国内众多院校效仿与采用。

科研与实践前沿: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85部、学术论文1000余篇、完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600多项。

教学模式国际化:推进中外联合设计教学模式,实行中外教师、学生互动,科目、学分互认的国际化合作方式。

就业服务国家需求:毕业生除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以外,主要去向是在各类调研规划设计研究院、企业、政府部门从事风景规划与园林设计、风景治理与政策法规、资源评价与生态服务、旅游游憩策划与产业开发等工作。


3 国际交流

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分别与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英国、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等近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的相关学院建立了多层次的、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同时,根据合作方的不同优势和条件,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对象和方式,形成丰富立体的合作交流构架,为国际双学位、学生交流、教学合作、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4 未来发展

作为风景园林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的4所高校之一,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广阔。随着“生态文明建设” 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的服务领域逐步扩展到国土全域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新型城镇与美丽乡村、棕地修复与湿地保护、健康休闲与全域旅游等。


5 杰出校友

本专业培养了诸多优秀校友,如担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院长施海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规划系原主任韩笋生、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公共艺术部主任潘亚元、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原总工俞斯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