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精览又一年的CAUP茶文化课程 | 2019我院研究生设计课程之茶文化设计作业集锦


茶文化设计课程归属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专题设计(IV)课程,自2010年开设至今已有十年,由左琰老师指导,以茶文化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倡导的是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回味茶文化所传达的慢节奏,进而品味生活。


课程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做出1:1实物产品,集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制作、经济性分析等过程于一体,全方位提高同学们设计思维的落地性。


本次课程要求学生设计一款茶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包括产品设计、产品使用说明书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材料运用分析等,将千年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并试图能够找到市场需求,让该产品成为在现代生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实物载体


方案展示

方案一:“流转·济缘”同济文化茶灯

设计者:罗晓梦、秦天悦、楚童


概念生成:

济源

烛光摇曳,亦如茶之翻腾

荡涤浮沉间,淬炼浮生的初相

馥郁出自浮沉

回忆现于影绰

品茶,是一个追求真味的过程,茶最珍贵的是经过几泡的冲刷最后流露出来的醇香。人也是一样。本次设计希望做一个承载回忆的茶灯,追寻茶之真味的同时也能回顾自己的源。


济缘

“沉思往事立残阳

赌书消得泼茶香”

闲情偶寄,悠然品茗

回忆如缕缕茶香,袅袅升腾

缘是茶之遇水,人之逢友

风月往昔都化作相视的一抹笑靥

品的是茶,静的是心

等的是缘,炼的是情

作为校友聚会或独自冥想时增进感情/调节气氛的记忆匣子,搭配以行茶令使用,让校友们在此惜缘,随缘.


流转

不知道下一杯茶是什么味道

也不知道下一次浮现的是哪般光影

只是几经浮沉,百转千回

过往济忆永不消散

蜡烛产生的热气流带动内部同济元素旋转轮回,投在茶灯幕布上形成忽隐忽现的流动效果,象征校友的同济情结虽不常表露,但永藏心间。


方案设计:

灯罩设计:

挂片设计:

投影分析:


使用方法:

行茶令:唐朝时期就有以“续诗接龙”的助兴饮茶的游戏,三五个人聚成一圈,以“茶”为主题,循环作诗接龙。若是接龙失败,或者所作诗文与“茶”无关,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便是早期的茶令,以今天的角度看来,它不仅能够培养融洽气氛,还可增进茶友情感交流,茶令魅力经久不衰。



产品参数:


产品照片:


视频展示:



方案二:“弈茶”棋盒-茶海设计

设计者:叶灵莹、陈欣、梁懿修



产品名称:


概念生成:

小时候,物缺人不孤;

长大后,物丰人唯独。

以棋会友,可解忧。以茶会友,可解愁。

茶入喉,初生苦,后回甘。

棋布局,始云雨,终见日。

棋茶一味,味相随。

以言会人,可识其巧;

以棋会人,可知其慧;

以茶会人,可明其道;

观其棋、茶之行,可辨吾友。


方案设计:



产品参数:


产品照片:


使用方法(礼品版):

使用方法(便携版):




方案三:月光茶盒

设计者:肖晓溪 王萌 蒋征玲

适用人群:

目标人群: 25岁左右初入职场的小白,收入不高

喝茶目的: 喝茶是为了提神、健康、减少焦虑,也想了解茶文化

茶具偏好:喜欢传统也喜欢时尚

人群需求:不爱随身携带茶具,但办公桌杂乱,茶具须便于收纳整理;想有简单的仪式感,想在有限的空间做一个精致的人



概念生成:

针对办公室年轻职场小白的茶具收纳盒设计

“挫折可以改变情绪/却不变信仰”

职场小白是刚踏入职场的各行新人们,在不断升级打怪、不断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感到焦虑甚至渐渐忘却对生活、对梦想本该有的那份初心。


“茶叶可以改变水的味道/却不变茶心。”

谈初心,喝茶也有初心,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与茶相遇的方式。

一个人越往前走,后方的路便会越来越模糊,无可避免。需时常回首,才能加深印象,以不忘来时的路,从此走得更稳。


“月光宝盒可以改变时光/却不变人心”

月光宝盒正是找回初心的魔法通道。“月光宝盒”源于《大话西游》电影,月光宝盒将时光倒流,帮助使用者去到心境之中期望的某个时间和空间。


茶能洗心/光能涤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希望在你打开月光茶盒,在[光影]中品味不同味 道的惊喜茶包,去用心感受最初的自己对生活、对梦想本该有的那份充满热爱的初心。



方案设计:

外盒设计:多宝盒是一个很神奇的设计,箱盖中有盒、盒中有套匣、套匣中又有屉,看上去四四方方没 什么特别的,但打开后你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设计参考多宝盒抽屉的储纳方式。


中间盒体拆解构件(沙比利实木板) ,内部抽屉拆解(沙比利实木板);两侧盒体拆解构件(沙比利实木板、内贴镭射膜),内部隔板拆解(透明亚克力板、部分贴镭射膜)。


茶包设计:国家规定一个月的工作日是20.83天。宝盒内有20天定量惊喜茶包,没有署名只有编号,每天喝的都是一个小惊喜。宝盒内另设一个抽屉,可储备0-10包备用茶包, 供其余工作日和加班使用。此外,可配套购买整月茶包或整季茶包。



使用方法:

初看宝盒,低调但精致,便于收纳。开启宝盒,茶包在光与色中沉浸,每一个茶包都是一个小惊喜。

开启茶包,饮茶的同时收到暖心鼓励。合上宝盒,茶香、光色依旧回绕在心中。


产品参数:


产品照片:


视频展示:



方案四:“芷瑜”—失智康复玩具

设计者:陶光平、罗路雅



概念生成:

汉语中“芷瑜”与“治愈”同音,意指设计者希望能通过该产品帮助阿尔茨海默患者减缓心智衰退,阻止病情恶化,治愈因患病给他们和家人造成的创伤。“芷、瑜”又分别具有“香草、玉石”的含义

※ 元素一:文化性

该产品是对中国传统益智游戏七巧板的功能和形式转译,图形分割在平面上借鉴了中国传统格窗的造型意象。

※ 元素二:功能性:

茶架与茶盘两种茶文化主要功能的引导下,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沉浸在茶文化的氛围中。

※ 元素三:疗愈性

在茶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与产品使用结合的认知康复训练体系,赋予产品一定的疗愈功能。


方案设计:

※ 使用人群定位:

该产品适用于患病1至3年的阿尔茨海默老人。(该阶段的患者还保留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视听功能无太大障碍,能够判断色彩、文字、符号,能够表达自我的想法与情绪,大多数愿意参与社交活动)


※ 需求定位:

访谈调研得知,顾客在购买该类产品时虑最多的因素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价格和益智性。


※ 其它考虑因素:

(1)情感性。阿尔茨海默患者要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会自我价值,积极面对生活。

(2)趣味性。将趣味性融入产品能给使用者带来积极的情绪,改善其对事物的消极认知,强调二者的良性互动。

(3)群聚性。强调产品的多人操作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人类作为一种高级情感动物,需要和他人经常地沟通交流,高龄老人和病患群体更是如此。


使用方法:

※ 该产品需配合阿尔茨海默症康复训练指南使用


训练一、汉字拾忆

阶段一:患者打开茶海取出内部的零件,在平面上对零件进行组合,形成简单的汉字,家属或陪护人员可以先示范,之后由老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认知水平进行发挥。发放字卡帮助认知衰退严重的老人拼砌并认识相应汉字。

阶段二:学习拼装难度较高的汉字,引入茶文化内容,为下一步的训练学习做好准备。患者在指导下采用局部堆叠的方法拼装“茶”字。为患者介绍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具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训练二、眼疾手快

患者从茶海中选择不多于9块零件,根据给出的成品照片和步骤,尽可能快地组装出图上的茶架,由陪护人员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随后的训练。

    Level 1. 在陪护的帮助下完成拼装

  Level 2. 能独立完成拼装,用时较长

Level 3. 独立完成拼装,且用时较为理想

通过循序渐进的重复动作,直至患者达到 Level 3时,可以尝试拼装其他类型的茶架,在本疗程结束时对患者进行奖励,如茶叶、茶杯、茶文化纪念品等。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模式四


训练三、吴越同舟

阶段一:两位患者组成一队,基于各自上一轮的作品,通过增减板材使两个茶架灵活组合为一体,并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水平面,能容纳下提供的一套茶具。若患者处于居家疗养的状态没有其他合作队友,则该部分工作可由家属代劳。

阶段二:配合“眼疾手快”活动中获得的茶具以及在本轮活动中完成的组合茶架,疗养机构可以举办茶架作品展,并鼓励患者向其他老人、陪护人员介绍自己的作品。


训练四、殊途同归

阶段一:举办中式茶会,利用茶海和老人自己搭建的茶架成品,配合茶具、茶叶现场冲泡(陪护人员完成),鼓励老人分享自己与茶的故事。茶会结束后老人需要根据记忆将茶具归回原位。

阶段二:在时长一个月的疗程的最后一天,患者需要将之前完成的茶架拆除,归类,并收纳到茶海中,既可以选择比“拼出规定图案的速度”,也可以选择比“拼出不同图案的灵活性”,另辟蹊径。


产品参数:

材质:梓木(茶海)、亚克力(茶架)

工艺:拼接、激光雕刻

尺寸:420mm×420mm×60mm


内部构件展示:


产品照片:


视频展示:




课程花絮

课程最终汇报场地由汪裕泰茶庄(大连路店)提供

课程最终汇报评委(从左到右):郑稼和先生,许乙弘老师(同济大学设创学院),李竹吟老师

供稿:茶文化课程团队

编辑:郭静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