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年12月6日,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al Festival,简称WAF)颁奖典礼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我院章明教授主持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入围决赛(WAF Shortlist),获得城市景观类别奖(Landscape Urban Category Winner),并最终获得年度景观大奖(Landscape of the Year)。

世界建筑节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评选盛事,自2008年起由英国EMAP集团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被誉为建筑界的奥斯卡。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设计公司及事务所通过紧张的全英文的项目汇报和答辩,经历三天的比拼,角逐出:建筑年度大奖、室内年度大奖、未来项目年度大奖、景观年度大奖及小项目年度大奖各一名。章明教授主持设计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经过激烈竞争,在景观类别21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入围项目中以精准恰当的设计把控、精彩的项目呈现、深刻的学术思考和巨大的社会价值,摘得今年的年度景观大奖。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是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启动段,改变了曾经“临江不见江”的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了“还江于民”。面对杨浦滨江这样一个有着百年工业历程的区域,章明教授强调了历史和记忆的重要性,扭转了曾经漠视历史、大拆大建的设计和建设趋势,振兴了工业文化遗产,使其重新融入城市日常生活。公共空间建设使得工业遗产焕发生机,开启了城市更新的步伐,促使周边区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杨浦滨江示范段的建成为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建设乃至整个45公里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都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中国范围内存在的大量产业转型期的滨水工业遗地,杨浦滨江示范段在城市更新方面所作的探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杨浦滨江改造记

同济报 程国政

     “一到节假日,这里就游人如织。”初夏的晨光里,一位晨练的老者告诉记者。老人锻炼的栈道就是杨树浦水厂的亲水步道,它是 45公里黄浦江贯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旅游达人提供的滨江游览手册已将杨浦滨江列入上海游览的“打卡”地:“杨浦滨江坐拥浦西中心城区最长岸线,全长 15.5公里。这里,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杨浦滨江如何华丽转身?它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章明教授团队紧密相关。


杨浦滨江,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杨浦滨江位于黄浦江岸线东端,被称为上海滨水“东大门”,其滨江岸线是黄浦江沿岸五个区中最长的。杨浦滨江岸线主要分为南、中、北三段,南段从秦皇岛路到定海路,中段从定海路至翔殷路,北段从翔殷路至闸北电厂。

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1869 年,公共租界当局在原黄浦江江堤上修筑杨树浦路,拉开了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序幕。随后的岁月里,杨树浦工业区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众多之最。至 1937 年,区域内已有 57家外商工厂,民族工业已发展到301 家,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工业基地。据统计,中国近代工业上海约占其中的 70%,而杨浦约占上海企业比重的 1/3。杨浦有中国最早的机械造纸厂,拥有最多船坞的修船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工业自来水厂、远东最大毛条生产厂、中国最早综合性塑料加工厂、中国最早的纺纱厂、中国最大电站辅机专业设计制造厂、远东最大制皂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等。目前,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  杨树浦水厂仍在运行中。

老工业区更新,仅杨浦滨江南段,规划保护 / 保留的历史建筑总计 24 处,共 66 幢,总建筑面积达26.2 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保存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工业遗存。例如,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怡和纱厂废纺车间锯齿屋顶,1911年)、中国最早的钢结构多层厂房(江边电站 1 号锅炉间,1913 年)、近代最高的钢结构厂房。这些遗存都是中国近代工业史留下的重要遗产。黄浦江沿岸的杨浦老工业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  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 。

“锈带”变“秀带”从规划开始

新世纪以来,上海沿黄浦江两岸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企业搬迁势在必行,但空出大量的土地、厂房如何安置, “锈带”如何转身进入新时代?章明介绍,结合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打造五个中心的目标规划,在深入调研区段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工业传承为核,打造生态性、生活化、智慧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滨水岸线”的设计理念,将杨浦南段滨江的开发建设视为杨浦转型发展过程中奏响的一部交响乐,提出了“后工业、新百年——  百年工业博览带、杨浦滨江进行曲”的愿景,并提出了“三带、九章、十八强音”的构想。

“三带”是指 5.5 公里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漫步道、慢跑道和骑行道“三道”交织活力带,以原生植物和原有地貌为特征的原生景观体验带。

20 世纪 30 年代,沿着黄浦江边在杨树浦路以南挤满了工厂、仓库和码头。因此,杨浦滨江南段有独特的条件可以形成 5.5 公里连续不断的工业遗存体验,且在时间秩序上也有相当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在 20 世纪的发展历程。

“九章”就是对于整个杨浦南段滨江的区段划分,我们在场地遗存的特色厂区基础上进行不同空间形态、情绪体验、功能倾向的规划设计,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九个章节。

章明说,从宏观到微观设计,我们都围绕工业传承这个核心展开。从总体布局到章节段落再到特色节点,我们在充分调研场地工业遗存的基础上,提炼出包括“十八强音”在内的工业遗存改造新亮点。“十八强音”分别是船坞秀场、钢雕公园、编制仓库、工业博览、焊花艺园、创智之帆、舟桥竞渡、浮岛迷宫、芦池杉径、沙滩码头、渔港晚唱、生态栈桥、钢之羽翼、塔吊浮吧、绿丘临眺、深坑攀岩、知识工厂、失重煤仓,设计这些景观,目的是要体现节点设计的趣味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焕新始于杨树浦水厂栈道

现在,从丹东路、安浦路口的转角进入杨浦滨江段的栈道,你首先 看 到 的 就 是 曾 经 的 全 国 第一—— 上海鱼市场,旧时的黑白影像印刻于规整的透水混凝土步道之上,形成一套独特的鱼市相册。

眼前,渔码头的铁轨上放着吊轨花车,其造型酷似码头上曾经的吊机轮脚,两端的花坛、中间的长凳,面江而坐,湿润的江风习习拂面。再走,进入响响的木栈道,奇特的路灯映入眼帘—— 那是输送水电的管道变来的。杨树浦水厂江面

一侧 550 米钢木结构栈桥悬浮于水面上,栈桥以“舟桥”为理念,颇像条靠泊的大船。550 米的菠萝格木材桥面上,结合江上原有的工业痕迹以及水厂的部分设施,设置了八个景点:“箱亭框景”,钢结构翻折形成箱型凉亭,成为栈桥上一个遮阳点,从一侧望去,滨江景色尽

收框中,其效果如同一个相机“取景框”;木质结构的座椅从栈道上“生长”出来,座椅背后是花池,花草绿树生机盎然,它就是“枫池闲坐”了;与英式水厂最亲密的接触发生在“回廊高台”上,栈桥在这里以坡道接驳二层液铝码头,你迂回登高,便可一览江天。忽然,身后传来哗哗水声,原来水厂大圆柱的长“舌头”开始吐水,水流飞泄成瀑。知情人说,能看到“小瀑布”靠的是运气,有时几天才有一次。再往前,栈道开始变窄,进入上海船厂滨江区域,你会看到轨道、登船梯、塔吊,凭栏望江,游目骋怀,说不定就心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感喟。

章明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杨浦滨江(内环以内)作为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决心把封闭的生产型岸线转变为开放共享的生活岸线,努力打造成为百年工业文明展示基地、后工业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按照这一理念,我们利用曾经输送水电的管道设计为路灯,让他们输送光,在滨江平台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水管灯序列;原有的混凝土地面最终得以保留,采用了局部地面修补、机器抛光处理、表层固化的施工工艺,实现了老码头地面原有肌理的保留与提升;防汛墙采取保留或后退隐藏于绿坡之下的方式,形成缓坡式的开放空间。章明说,防汛墙是场地遗存的重要特征物,因而在示范段保留了近 300米的防汛墙,斑驳的墙面和厚重的墙体提示着场所的记忆;设计没有刻意填平码头之间的空隙,而是通过搭建钢栈桥连通路径的方式,让人感受到码头空间的变化和江水拍打驳岸的声响;植物配置打破了模式化配置方式,一方面利用原来厂区已有的野生植物,另一方面注重同后工业景观粗犷气质相吻合的植物选配,如细叶针芒、蒲苇、狗尾巴草等,有意区别于普通的小区景观;保留的锚栓列阵布置,可以穿行、休憩,可以在其间滑板、平衡车;团队利用防汛墙后原怡和纱厂的低洼地设计了一个雨水花园,配置了如芦苇、水杉等,新建的钢构廊桥穿越其中,不同长度的圆形钢管顶部的 LED 灯亮起来就像萤火虫闪烁明灭在树林草丛之中。

“城市的发展不是推翻重建,而应当像底片叠加,色彩越来越丰富。”章明说。

规划改造,亮点多多

何谓工业遗产?章明引用李格尔(Alois Riegl)的理论说,建造之初都是用于生产实践,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观念转变,其中一些结构与建筑,成为被观赏、欣赏的对象。这些建筑与结构一旦被认为是值得保存的东西,观念上就成为工业建筑遗产。

章明说,杨浦滨江一期示范段的项目中我们就提出了“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的设计策略:工业遗存再生利用—— 强化场所记忆,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路径线索梳理整合—— —营造公众体验,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原生植物复原保留—— —根植生态理念,修复改善城市生态水文条件,打造绿色生态友好型城市景观;周边地块沟通联系——  促进城市更新,通过公共空间营造带动城市发展与激发城市活力。按照这些原则,我们不仅评估房屋建筑,对设施设备、特色构筑物、地坪肌理甚至原生植物都仔细评估,凡是对场所精神的存留有帮助的“痕迹”能留尽留。我们认为,场所精神既存在于锚固在场地中的物质存留,又是若即若离于场地的诗意呈现。

场地原生性的锚固、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生态修复,营造出极具后工业景观特色的滨水区风貌区。按照这些原则,团队尽可能地保留场地上原有乔 / 灌木,新增植物选择滨江场地原生的植物品种。主创设计师张姿介绍,现场踏勘时,发现场地上大片芒草、狼尾草及水生植物水葱、芦苇等,与工业建筑相互呼应,对比强烈。于是,它们依然保留并有意识地恢复种植。

团队介绍,杨浦滨江焕新设计贯彻的是海绵城市理念。铺装系统均采用透水铺装,并结合绿化和地形条件设置下凹绿地、滞留生态沟、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还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雨水收集和回用装置。景观用地总体实现了渗、蓄、滞、净、用、排 6 项功能,雨水经渗透、储蓄、滞留、净化、再利用之后,多余水量才通过排水系统输出到市政管网中。水厂防汛墙后那片低洼积水区,我们有意留下的水葱、芦苇现在已经绽放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又在低洼地中配种了水杉,洼地蓄积雨水的调节功能继续发挥,洼地的江南味儿越来越浓郁了。

团队介绍,湿地中穿梭的钢结构廊桥结合露台、凉亭、展示等功能,成为了湿地林木花草中的多功能景观,高低不同的圆形钢管 LED灯光高低跳跃,在林间、芦苇间星星点点、浪漫随性,行走其间,人想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