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竹韵风清 | 同济大学“风之亭”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一等奖

       

       2019128日,第二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同济大学团队获得一等奖。评审委员会执行主席仲德崑教授宣读了颁奖词:“同济大学的作品完美地结合了建筑设计的创意、建造,以及和环境的融合。所有评委都认为实至名归,体现了很高的设计水平和建造水平。”

       本次大赛由由安吉县人民政府、国际竹藤组织主办,安吉县经信局、安吉县竹产业发展中心、安吉竹材应用行业协会承办,浙江竹境文化旅游发展股份公司策划和执行,14所全国知名建筑院校受邀参赛。

建成照片


团队

       同济大学参赛团队共有13人,自称“竹队友”,组建于20195月底,由4位本科生、4位研究生、5位教师组成。参赛学生:邓希帆、黄于青、王梓童、白一江、易锦球、陆婕祎、潘颖嘉、林子涵;校内带队教师:张婷、谭峥;校外特聘评图嘉宾:彭超(结构师,华东院)、董晓(建筑师,上海博风)、肖闻达(建筑师,上海城间所)。

    方案于20197月初基本确定,后续的34个月与结构师、业主、施工方密切配合,并持续进行深化调整。

竹队友全员漫画


刚组队时候的竹队友


缘由

    “风之亭”的场地位于安吉龙山源。这里处在天目山的余脉,拥有山丘、田野、水塘、茶园等多重景色。这里也是越国贵族墓群的所在地。近些年这里被保护性地开发,形成了一片结合自然与人文游赏的公园。业主希望以竹为结构,在这里建造一座可供人休息、并容纳小型演出和团建活动的构筑物。

基地原状


基地

       基地选址在一个三岔路口旁的坡地上。主路连接园区和遗址,岔路连接着更低处的田野。这里曾经有一处砖房,如果可以利用这块空地,则可以尽可能少地破坏场地周边茂密的松林。场地曾被被简易地平整过,因此在东部有明显陡坡。

设计

       设计的初始概念是“嵌入场地的帐篷”:以人字形的帐篷为原型,提供在自然中庇护的感受;通过分叉,吸纳来自园区、遗址、田野三个方向的动线,使人们可以在此穿行、停歇。在后续的推进中,我们结合外部和内部的空间需求对“帐篷”进行了异化,通过边拱向三个不同方向的景色打开。最终的形态好像风拂过,帘子鼓胀起来。这也是“风之亭”名字的由来。

模型照片


结构

       常用的排架方式会增加落柱,对空间产生较大的束缚感,结构对此进行了改良,选用自平衡的弦支竹梁进行空间的跨越,成组 的人字柱获得体系的竖向承重及水平抗侧能力,大大地减少了结构杆件的数量,实现轻盈通透空间感受的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性。

结构简图


地形

       场地西低东高,坡度接近13%,高差约3米。我们将两个主要平台的标高差定为1.2米,用坡道连接,意图是希望人们可以高高低低地自由穿梭,混合使用。高平台作为小剧场,可以容纳近百人席地而坐。后部环形座位嵌入山体。人们可以轻易地走上山坡,远眺田野。低一些的平台是品茶休憩的场所。挡土墙结合水池设计,可以满足清洗加工的需求。到了采摘季,可以和西边的烧烤台地联动使用。

场地空间与行为图解

渲染图

建造体验:擦竹子

现场与马工讨论建造细节

建造过程:主结构成形

建造过程:檩条搭建完成

建造过程:场地施工,基本成型

建造过程:场地施工,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