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尊敬的各位毕业生家长和来宾,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亲爱的2019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毕业班同学们,大家毕业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你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9届本科、硕士和博士总共630名中外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窗外雨疏风轻,堂内笑语声喧。看到年轻昂扬的你们,纵有千言万语,也必须浓缩成两页纸,好把今天的时间留给你们的欢庆。在此,我想代表学院说:
诸位的毕业证书,是用两种时态写成的。
一种是完成时,一种是将来时。
完成时可以用一连串的数据来概括:
2019届本科毕业生共226人,其中建筑学(含室内设计)104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15人,城乡规划60人,风景园林47人。89位同学已被中国大陆的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其中同济87人,清华、复旦各1人。海外大学录取50人,其中哥伦比亚、宾大各7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香港大学各5人,代夫特大学、华盛顿大学各3人,哈佛大学2人,MIT、耶鲁各1人。参加工作近40人,分别前往同济设计院、中建设计集体、浙大院、上海院、骏地设计、天华等多家设计单位。也有前往外交部等政府部门担任公务员、以及部分自主创业。
2019届硕士毕业生共283人,其中建筑学180人,城乡规划74人,风景园林30人:22人录取为博士生:同济11人;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米兰理工、东京大学、慕尼黑工大、根特大学、格罗宁根大学等各1人。到设计院工作的有128人;到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有34人;去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3人;6人作为选调生、公务员,在上海、贵州、武汉、山东工作。
通过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68人,其中建筑学35人,城乡规划学21人,风景园林学17人。主要去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包括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
国际学生53人。其中包括双学位硕士毕业生38人,分别来自柏林工大、波鸿鲁尔大学、凡尔赛建筑学院、维也纳工大、米兰理工大学、威尼斯建筑大学、帕维亚大学、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夏威夷大学和九州大学。全日制毕业本科生7人,硕士生5人,博士生1人,及同济-同济新南威尔士本科双学位毕业生2人。
我们深知,这些数字后面是许多许多的数字支撑的。这些数字写进了你们的成绩单,写进了你们各色各样的奖状里,自然也写进了你们的毕业证书里。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学得辛苦了,各位老师们,你们教得辛苦了;各位家长们,你们等得更加辛苦了!
而将来时是没法简单用数字概括的。
建筑系系主任蔡永洁教授曾经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们是希望我们的学生现在好呢,还是将来好?作为院长,我第一反应就是回答:现在、将来都要好。但是仔细想想,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的学生将来好。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已经为将来的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
第一份是眼界。
学院努力成为世界的AUL-Port,世界建筑规划景观之港。国内外院士、大师、名家,在这里抬头不见低头见;过去的五年中,国际专业报告有700多场;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讲座有20多次。你们几乎每天都有直面名家,提问对答的机会。本科生的你,也许在佛罗伦萨写生,台中测绘,波士顿游学,厦门、拉萨毕业设计;也许在1111校友论坛上做志愿者;数十人的课程设计在鹿特丹、芝加哥进行;更多的人在各大设计院参与设计实习。博士生的你,有的人曾在厄瓜多尔亲耳聆听基多宣言,有的人参加首尔UIA大会并发表论文,有更多的人参加世界各地的建筑、规划、景观专业会议和各种国际国内竞赛。“行万里路”成为同济靠谱人的标配,视野开阔是你们共同的特点。
第二份是志趣。
从一进校门,你们就享受了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过程。你们抽签选导师,去安徽学砖刻,浙江学木雕,江苏学紫砂;你们扔鸡蛋,参加纸板和中空板国际建造节;你们有陶艺室和美术实习,实验班和建筑师评图,还有自选题抽签,植物实习,总规调研,李德华罗小未教席教授设计课,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竞争学院奖。你们参加同济设计夏令营,数字建造夏令营;还有双学位选拔演讲,国际联合设计, 140多位中外研究生出国和来同济一年双向双学位学习,参加总数有70多门的全英语课程;全体博士生与国内外博士生一起,加入同济国际博士生院。在专业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积累对优秀和卓越的理解。“读万卷书”对于你们来说,既有纸质的书,还有多姿多彩专业经历写成的书。志向高远,专业趣味高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第三份是胸怀。
在空间上,你们接受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熏陶,从北京奥运场馆,世博会规划,四川青海地区灾后重建,到杭州亚运,一带一路有关规划项目,北京副中心规划,雄安新区未来城市研究,振兴乡村实践,城市微更新,社区小花园;在跟随老师们一起实践中,养成了我们的家国情怀。对于未来,你们学习了学院“生态城市、绿色建筑、数字设计、遗产保护”四大发展方向,对未来和已来的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当代社会、美学发展的发展,共享经济、文化创意新格局等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正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了解国际格局的变化,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作好准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你们的毕业证书上,用将来时写下了三个词:眼界、志趣、胸怀。在CAUP,我们已经一起作了诠释,那就是:博采众长,缜思畅想,同舟共济。
还有一个词,就是成功。成功没有尽头,需要用一生的努力去写。成功的没有标准答案,是每个人试验的权利:既有情理之中,也有意料之外。
我个人的理解,成功就是:
能享受专业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快乐,努力克服相应的困难,为学术思想和社会生活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海阔天空,云舒云卷。祝毕业生同学们不断把“眼界、志趣、胸怀、成功”的将来时改写为完成时,不怕困难,迎接成功!
李振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201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