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建筑》公共空间与城市活力论坛
<NewArchitecture> Magazine - Public Space and Urban Vitality Forum
时间:2015年11月21日(周六)
地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 Keywords
公共空间 | 城市活力 | 上下结合 | 营造、体验与反馈 | 城市活力实践
主办单位
《新建筑》杂志社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NewArchitecture> Magazine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of TongjiUniversity
联合主办
AECOM
策划 承办
408研究小组
演讲嘉宾 | Keynote Speaker
卢济威
伍江
韩冬青
刘泓志
汪原
杨宇振
冯果川
龙瀛
侯斌超
沈同生
AECOM
SWA
论坛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卢济威
同济大学城市设计中心教授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刘泓志
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汪原
《新建筑》杂志副主编教授
蒋涤非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院长
谭少华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龙瀛
BeijingCity Lab 主任
王洁
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
王海松
上海大学建筑系教授
黄蔚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郑颖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王浩峰
深圳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盛强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杨滔
《城市设计》杂志副主编
董贺轩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王新征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戴晓玲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徐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
孙彤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院教授
庄宇
同济大学城市设计中心教授
徐磊青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王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系主任
陈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凡
同济大学城市设计中心副教授
华霞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刘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许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田唯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论坛秘书长
徐磊青教授
策划 执行
徐蜀辰
媒体支持
建筑中国
国匠城
澎湃新闻· 市政厅
BeijingCity Lab 北京城市实验室
408研究小组
城市数据派
三开间
日新建筑
设计物语
论坛导言
在消费主义、日常性和存量优化的影响下,当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剧烈的转型,在公共空间的生产、消费、使用和营建过程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转型与变化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行为的影响是什么?理论上如何批判?并且,当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以及社会节奏加速,使得时空压缩和场所分解的情况非常普遍。新技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景会是什么?
公共空间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媒介。城市活力存在诸多向度,这些活力的向度如何分析与测量?设计不一定必然导向活力城市,但是好的设计应该把城市的活力向度考虑在内,实践界对此是否建立了一套方法和应对策略?不断涌现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区,对于设计实践和城市活力产生了什么新的影响?公共空间的使用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取向和力量?涌现了哪些生动的故事?
此外,新技术和大数据带来了崭新的强悍的研究推动力。数据类型的多样化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公共空间研究产生了新的面貌。那么新数据环境下,公共空间与城市活力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突破是什么?
我们特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各路学者就这一议题进行讨论。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