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包豪斯周记(第八-九周 2008年10月20日-10月31日)
发布时间:2008-11-10
两个月前告别焦热的上海,走过9月蓝天的海港,10月黄叶的小镇,一切都开始平息,10月的下半段的生活频繁地奔波于寝室与图书馆。选择图书馆作为我们的话题有太多充足理由:就舒适程度而言,图书馆决不亚于宿舍;就效率而言,图书馆又远高于宿舍,尤其是分组讨论的场合。
魏玛包豪斯大学图书馆是德国587所大学图书馆之一,Steuben街上的新图书馆为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有关建筑、土木工程、设计以及媒体的专业信息。图书馆目前拥有书籍435000余册,期刊1000余种。除此之外,图书馆系统拥有顶尖的书目信息和全文数据库。作为魏玛包豪斯大学的一个学术机构,图书馆直接由校长负责。
新图书馆作为德国公共图书馆网络GBV的一部分向公众开放,并与Anna Amalia图书馆、李斯特音乐学院图书馆一起构成了魏玛当地的图书馆系统。接下来分软硬件两部分介绍。
硬件部分,即关于图书馆本身。包豪斯大学新图书馆位于魏玛老城南部,南边的Steuben街是魏玛新老城区分界线之一。图书馆部分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自2005年9月开始使用,图书馆所在地块原先是Steuben街Schützen巷与Brauhaus巷之间的一座啤酒厂。图书馆与报告厅工程呈南北向的两翼并列东西,以中庭连接,北接信息中心,西邻Limona图书馆并在地下与之连为一体。该项目由慕尼黑Meck 事务所的Andreas Meck教授设计,工程建造时间始于2001年12月,2005年7月底竣工。此工程---魏玛包豪斯大学新图书馆与演讲厅---还获得了2006年图林根建筑与城市规划奖。
新图书馆与演讲大厅建筑如同地块中其它建筑的连接件:建筑两翼较大一侧以巨大的玻璃面慷慨地面向三幢建筑(图书馆,信息中心,LIMONA图书馆)的入口内院,而东翼的办公用房则处于另一个安静的内庭。两个内院的公共空间与城市街道的连接也恰倒好处,南北之间的地形高差通过室外台阶与图书馆内部台阶得到连接,使得南来北往的使用者充分体验场所的学术氛围。
魏玛的内城以老建筑占主导,这些建筑有着半木的结构与粉刷的外墙,在此之中的新图书馆自然非常引人注目。而建筑师则认为大片细致的灰色混凝土与大扇的玻璃窗外立面设计是一种现代手法对旧主题的诠释,因为这种暗淡的灰色与沙石的质感保持了魏玛典型的传统本色。而我们则认为是玻璃对老建筑完美的反射造成了地块总体环境的协调。
当然对于内部的使用者来说,玻璃的穿透性显然也是在现代的氛围中充分体会魏玛老城区的主要原因。与外表的谨慎不同的是,图书馆的内部温馨明快。除了白色抹灰、油漆混凝土涂料等包豪斯建筑的传统主题外,内部几乎全由原色橡木装修,给人“木质图书馆”的感觉,使人不觉联想起木头的Anna Amalia公爵夫人图书馆。
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入口层平面图及照片:

然后介绍图书馆的家具与软件,即如何使用。至今为止,在做两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图书馆:查资料与讨论。查资料可以现场查阅,复印打印扫描;或者网上查询数目与预定。只要进入图书馆主页就能查询,只要查询到的书就能知道书籍所在位置,因为书籍编号一般是首字母A-Z,然后是阿拉伯数字,书架侧边写好藏书的编号范围,十分方便。实在不行的话就写下书名找管理员,总之肯定能搞定。
如果查阅的书籍或者杂志可以外借,那么只要点击预留的选项,工作人员会拿出我们想要的书籍,而我们只需要去服务台拿自己想要外借的书籍。
馆内有许多公用电脑与多台打印机,只要用自己的用户名登录便可以使用。还有专用的扫描仪,扫描范围之大速度之快功能之全都是闻所未闻。而且只要插入usb或任意一种存储卡,机器会自动建立文件夹,以PDF或者JPG等格式存入。
另一件比较流行的图书馆功能就是独立的房间,因为我们经常要以小组方式讨论课题或者旅游行程。有供2人使用的小房间以及3-5人使用的大房间,有的房间内还有电脑、音响与白板。具体做法是:先到服务台要一个房间,如果要大房间需要至少3人同时到场;然后刷一下拿到的卡进入;如果需要打印则吧文件传到可以连接到的馆内的打印机,记住你使用的电脑编号,然后按墙上的说明按部就班地操作;如果需要自拍presentation视频则可以使用房间内固定相机的架子。另外,任何一张桌子(不仅仅是房间内)都有多个电源与网络插口,台灯,以及便签纸。因为讨论旅游计划往往需要多台电脑上网工作,以及考虑到房间内的白板,所以在图书馆的大房间讨论是最佳的选择。

规定闭馆时间邻近时你会听到多国语言的提醒,包括汉语,此时需要提醒自己及时交还房间卡以及抹去在白板上画的地图与行程安排。
其实对于德国大学的图书馆,这些可能是新建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对比我们去过的其他一些图书馆,他们之间也许建筑风格相差很大,但就基础设施而言没有太大不同。因此,把此文作为德国图书馆的一个例子,与今后实用的参考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