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包豪斯周记(第三十三 – 三十五周)
发布时间:2009-05-20
魏玛包豪斯周记    
 
(第三十三 – 三十五周 2009年04月20日-2009年05月04日)
 
 
所谓自我——记维特拉(vitra)家具厂区

    在经济、业主、技术等许多坚硬物质的夹缝中,许多美好的建筑物还是倔强完美地成长起来了。从细节到单体再到对环境的态度,都表现出建筑师们不同的理解与追求。所谓的大师也许就是能够淋漓尽致表达自我的人吧。我所感兴趣的,更是藏在他们作品背后的丰富的“自我”。 旅行所带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探索的可能。
    瑞士、德国、法国交界的地方有个叫Basel的小城,那是我目前旅行过,唯一有建筑旅行指南的城市。据它不远的地方有建筑界顶顶有名的VITRA家具公司。这片厂区聚集了Frank Gary, Zaha Hadid, Tado Ando, Siza 以及H&D等一系列大师的作品。好的业主,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是建筑设计肥沃的土壤,Vitra这个花园中于是开满了繁茂的花。
    许多建筑师做房子往往从文脉、环境、历史等角度入手,希望建筑是自然生长起来的,消隐于环境之中。希望空间也是自然形成的,就像周围的空气那么自然。好似中国的园林,虽是人为,宛若天开。安藤、西扎就是此类代表。而盖里和扎哈却背道而驰。当人家问及扎哈对传统的看法,她说人都有一样美好的愿望,要追求未来。当人家说要与环境和谐时,她说如果旁边是堆屎,也需要改变自己与其和谐吗?当谈到造价问题时,她说她卖的不是丰田,是劳斯莱斯。



    之所以会出现对待建筑这么不同的态度,我想这与每个建筑师的背景与经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有关吧。盖里出生在美国那样一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巨型城市、便利交通、即时通讯,时间和空间的尺度被人为地打乱。加之他深厚的美术背景,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的建筑正是某种现状艺术的表达,好像一件三维的当代艺术展品。而安藤深受东方文化影响,一人苦旅自学成才,于是造就了他不断自省的态度,以及宁静坚韧的内心世界。于是他的房子总在不断阐述他朴素禅意的人生态度。


如此种种,Vitra这片土地上于是充满了动与静、张与敛的对峙。每个建筑师带
着各自的风土文化与社会背景,用各自的理念书写着建筑。作为生长在东方文明中
的我,很容易地理解并接受安藤、西扎类建筑师对场地、文脉的尊重以及对宁静世
界的不断追求。可在维特拉,我亦喜欢上了扎哈、盖里玩弄空间、玩弄材质的肆意
性与高明手段。他们让我看到了建筑设计的另一个极端。


在日渐均质化的今天,建筑师这样个性鲜明的“自我”是给世界的礼物。这许
多“自我”将会和睦共处。就像盖里曾对安藤说:“你能不能把你的墙做短点?安
藤笑着回答:“别管别人的闲事。”此后两个人关系一直很好。又像西扎那片遮雨
用的飘顶为了不阻挡人们看扎哈消防站的视线,还特意采用了能升能降的高科技手
段。可见这些大师们是互相欣赏与喜爱的,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建筑师的魅力也正
在于此吧。
反推自身,作为未来的中国建筑师的我们何时才能停下来想想“自我”这个问
题呢?或许更是在旅行与学习的脚步中不断地迷惘、不断地成长吧。路还很长,Vitra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