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同济•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3-05-21

 

开幕式及第一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颁奖仪式

518日在同济大学106周年校庆之际,以“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同济•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成功举行。此届论坛由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参与协办。来自国内主要规划院校、设计机构的约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上午的开幕式和主题论坛在129礼堂举行,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教授主持,吴志强副校长和石楠秘书长分别代表同济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致辞。论坛开幕式上同时举行了第一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颁奖仪式,吴长福院长代表主办单位宣读了获奖名单,共有6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10篇论文获“佳作奖”。

与会嘉宾合影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教授、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崔功豪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副院长毛其智教授、黄鹤副教授、厦门大学规划系系主任马武定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段进教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盛洪涛局长、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编研中心殷毅主任、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顾浩院长、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吕传庭主任、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马向明总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王世福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段德罡副院长、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邹兵总规划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赖寿华总规划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自上海的专家包括上海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叶贵勋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屠启宇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宁越敏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协会朱若霖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周效门副处长、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王林处长、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敬东副院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孙珊副院长、詹运洲副总工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董鉴泓教授、邓述平教授、陈秉钊教授、陶松龄教授、彭震伟教授、唐子来教授、赵民教授、孙施文教授、杨贵庆教授、戴慎志教授、潘海啸教授、夏南凯教授、童明教授、张松教授、李京生教授等以及上海同济规划院10多位总工、所长、中心主任出席了开幕活动。这些嘉宾也同时受邀参加了下午和晚上的各项活动。

在主题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分别作了“关于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认识”、“快速城镇化下的中国建筑传承与创新”、“半城镇化的思考”三个主题报告,从城镇化的宏观环境分析、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等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29礼堂座无虚席,报告内容受到了大家热烈欢迎。

主题报告嘉宾:吴志强(副校长)、邹德慈(院士)、何镜堂(院士)

邹德慈院士认为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长期未能融入城市,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他认为,城镇化质量是要通过城镇化进程的效果来检验和判断,既要看是否促进城乡发展,又要看是否有利于农村、农民生活稳定。他还提出,新型城镇化要遵循“积极稳妥推进”方针,要兼顾城乡两利、城乡统筹,路径也必须多样化。他还特别提醒,要将城镇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在概念上划分清楚,不要混淆。何镜堂院士结合自己多年来建筑创作实践,提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建筑设计既要传承“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和谐观”、“整体观”,也要与新的科学技术、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结合,凸显其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吴志强教授以《中国50%城镇化的思考》为题,比较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在不同时期城镇化率达50%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这些国家发展中成功的经验和为世界城镇规划作出的贡献。他引用狄更生《双城记》中开篇语“这是一个最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表示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0%,我们虽正处于一个伟大时代,这也是问题最多的时代,我们应该冷静地、健康理性地推进城镇化,因为“健康的城镇化远比城镇化指标重要得多”。他表示,我国必须选择一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鉴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他建议制定分级分梯队的城镇化战略。

518日下午,“城乡统筹”、“城市文化”、“低碳城市”、“和谐住区”、“开发区转型”5个分论坛在建筑城规学院和规划大厦同时举行。5个分论坛分别由彭震伟、张松、赵民、唐子来、夏南凯教授主持。采取主题演讲与专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实践领域面对的矛盾。从92名报名者中遴选出的来自18家设计机构、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7名青年规划师,围绕5个主题做了专题发言,分享了自己在规划实践中的思考与体会。在开放讨论环节,受邀专家一起与青年规划师共同探讨、交流了规划理念与实践创新的重点。会场提问踊跃,气氛热烈。

518日晚在规划大厦底层还举办了“《理想空间》十周年回顾展开幕式”和“《乡村规划——2012年同济城市规划专业乡村规划教学实践》一书的首发式”,周俭教授、夏南凯教授和彭震伟教授分别致辞并向出席论坛的嘉宾致以谢意。

各分会场及《理想空间》十周年回顾展开幕式

《上海教育新闻网》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