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八骏”同济中生代建筑教师作品讲演会嘉宾发言侧记
发布时间:2014-05-26
 

520日,值同济大学107周年校庆,题名为“建筑八骏”的同济中生代建筑教师作品演讲会在学院钟庭报告厅成功举行。研讨会中,针对十位建筑师的建筑讲演,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支文军作出了精彩的点评,并对当下中国建筑实践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未来建筑的发展给予思考与展望。

中国建筑实践的困境

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就与会优秀建筑师各具特色的作品讲演作了简要点评,并提出当下中国建筑实践面临的几个困境。他认为全球化的建筑语境、建筑实践城市性的缺乏、较为落后的建筑技术以及建筑的社会性成为当下中国快速文化转变时期极其重要的几个问题。同时,他也指出建筑实践如何在这些困境中推进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文化是当下建筑师所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什么是好的建筑,给青生代建筑师的建议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肯定了与会建筑师建筑实践的独特性与趣味性,并借此为青生代建筑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指出好的建筑需要趣味性,也必须讲求技术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建筑道德性问题,建筑师需要在复杂背景下坚守正确的建筑价值观。最后,伍江教授对在场的所有建筑师给予了深切地期许,希望在场的建筑师,准建筑师在大时代下能够找到自己的路,并坚定不移地保持自身独特的个性,不被时代乱流所左右。

中生代建筑师的群体特征

《时代建筑》杂志的主编支文军教授就建筑师的本源特征进行点评,演讲的建筑师作为当代中国优秀建筑师的代表都带有同济的烙印,他们追求建筑的完成度和创造性。由于各自经历的不同,在建筑作品创作上也有不同的特点:学院教师身份的建筑师更多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开展建筑创作;来自小型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以追求建筑作品的品质为主;大型建筑设计院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而来自大型建筑设计院演讲的建筑师作品兼具研究性、学术性和思想性,非常不易。最后支文军教授表示,作为学术性的建筑师需要多层面的实践拓展,以研究为导向,通过长期坚持、用10年乃至20年的磨练来实现对建筑的毕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