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青年教师对研讨班进行学习小结
发布时间:2014-07-16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研讨班经过为期三天的活动,参与的教师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主动就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建筑系的林怡老师表示通过学习,中青年教师了解到利于提高科研效率的研究工具以及有效的研究方法;认识到作为中青年研究人员融入各类资源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高等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比重的增加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形势下,科研已成为高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生存力、竞争力,更是高校教师知识更新的持续推动力,教学能力提升的源动力。王珂老师则从科研工作讲座、小组讨论汇总与个人心得体会三个方面,对为其两天的研讨进行了详细陈述,对本次科研工作研讨班给予高度评价,并从建筑学科研与学术的关系出发,结合自身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提出将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贯通的一些建议。

规划系中青年教师在座谈中认为,本次科研研讨班各项特邀报告非常系统、全面,给了大家很大启发,帮助中青年教师理清了思路。大家达成了以下四点共识:第一,科研的前期设计非常重要。青年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自身发展计划。在科研项目中,也要做好科研前期设计。例如要从课题申请开始,就为成果类型、成果申报做好设计。第二,科研要关注学科布局、关注学科交叉、关注前沿、关注需求。根据学科发展形势,要加强规划学科布局组织工作;要研究如何将相关学科交叉组合到学院科研中来;要强调关注规划学科的技术前沿,关注大数据等领域;科研选题上要关注来自规划实践的应用需求。第三,团队合作非常重要。讨论中对比了国外大学的科研合作机制,尤其科研分工中、在成果署名中、研究生培养中的团队合作形式,认为国外大学这些方式值得借鉴。不仅在科研中,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提高科研的产出率。在教学成果申报过程中也要有团队合作作为支撑。希望能更多地创造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通过加强交流促进科研。第四,各项科研申请、申报必须有事先准备,要打有准备之仗。希望能梳理一个各类科研申请、成果申报年度时间表。教师能够依据个人目标和定位,预留提前量、做好材料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景观学系中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这次科研培训非常及时,形式新颖,从报告、讲座到参访交流分享,具有良好的互动;内容上从战略目标到信息工具使用,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感谢学院党政班子的精心安排与关怀。教师们在充分考虑个人及本系特点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大家认为针对本系人少缺设计院的情况,要面向社会需求和教学办科研,先建省市科研基地,开拓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科研要立足学科前沿,外引(基地、合作单位)内联(跨团队、跨专业),以横(向课题)促纵(向课题)。教师们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精力,按照4-4-2的时间安排:40%教学,对着先进做,找差距;40%科研,要确保有实际精力的投入;20%设计与实践,落实好。同时建议系里组织召开学科、教学、科研、实验、基地的专题会,成立专题工作小组,深入讨论,明确分工,制定计划,建立机制,持续推动教师的科研创新与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