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先,我谨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位规划专家、学者、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一直以来对本论坛提供巨大支持和帮助的全国各兄弟院校、各省市规划局、规划设计研究院,表示衷心的感谢!论坛至今已历10届,取得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每年吸引汇聚国内外规划学术前沿的学者们,在此畅论交流、传播思想,广大学子们在此也受益良多。
当今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深化转型,期待我们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我是建筑学的教师,是第一批一级注册建筑师,由于我重点研究住宅,所以跟规划的关系比较密切;(吴志强老师说过,李振宇做规划师更合适;但他说得太晚了)。在我这个没有做成规划师的建筑师看来,当今城市规划学科,面临着4个新的任务:超前,回采,批判,关怀。
“超前”就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条件下,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的成果,把城乡规划的学科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紧紧相连;
“回采”就是在我们改革开放35年之后,关注既有建成环境的优化调整;在新建了200亿平米住宅、每年还在建设10多亿平米住宅的情况下,我们“高大快重”的高密度、大规模,快速度、重污染城市化现状,需要我们重新收拾;
“批判”就是学科的发展研究不能只是现状的解释者,而是要对现状提出更多的审视和反思。例如,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年前就成型了,现在基本没变。(二十年我们的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如此之快,人均绿化面积增加了十倍,可是建筑密度还要控制得如此低吗项目地块还要控制得那么大吗?)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发挥更大作用。
“关怀”,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尊重我们的国情和条件。珍惜发展的来之不易的今天。
这四点,归纳起来就是“前后左右”。规划规划,都是实话,纸上一画,遍地开花。规划师的责任,比建筑师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更加不能“奇奇怪怪”。所以规划就是要瞻前顾后,左右逢源。
预祝本论坛会取得成功,希望通过各位嘉宾的努力,通过本论坛创建的学术平台,为促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201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