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光先生追思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8-05-18

      5月14日上午,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退休老教师银发联谊会牵头组织的赵汉光先生追思会在学院明成楼B1会议室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院长李振宇教授、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黄一如教授、学院副院长李翔宁教授、建筑系主任蔡永洁教授等三十余位老师参与追思会,追思会由贾瑞云老师主持。各位老师深情地回忆了与赵汉光先生的交往和友情,回忆了赵汉光先生为学院学术发展所作出的重要支持与贡献。


      赵汉光先生曾是学院知名的建筑学教师,在同济校园内就有原化学馆、原留学生餐厅等多项设计作品,其中1960年代由他主持设计的同济大学校门更是作为学校一个时代的记忆被保护沿用至今。他于1980年代中期旅居美国,并主要从事油画创作。

      贾瑞云老师主持追思会时,讲到赵先生在学院长期任教,为学院的教学、建设发展也付诸了努力,当她本人得知赵先生离世的消息时十分悲痛,希望通过追思会的形式来缅怀赵先生,并对来参加赵先生追思会的诸位老师表示十分感谢。

      此次追思会退休老师赵秀恒教授首先通过回顾赵先生的生活照片,诸如赵先生与贝聿铭先生、金经昌先生和陈从周先生等人的合照,以及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带领大家深切怀念了赵汉光先生在建筑系求学以及旅居美国的经历。在回顾照片的过程中,有两副肖像画,一副是金经昌先生、一副是陈植先生,赵老师说:“这两幅肖像画,不是靠照片画的、而是根据回忆画出来的,这说明赵先生对同济和同济人的深厚感情。”


      伍江教授回忆道:“他对于我们建筑系的学生抱有很深的感情,是情感非常丰富和真挚的一个人。我在美国求学的时候,与赵老师结成忘年交,得到了他的许多帮助。他说:“看到你们年轻人起来了,我也非常高兴。”每次在聚会上介绍我的时候都讲“这是我们同济大学的学生,后起之秀。”他与我讲论文远楼和方塔园,讲艺术,讲哲学,讲人生态度,他留给我们做人的遗产是要积极的生活。”

      退休老教师陈锡汕教授回忆起他和赵先生交往的往事,“赵先生当年在同济的时候教学效果非常好,授课很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不仅如此,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都很拮据,而赵先生依旧保持着十分积极的生活态度。”

      退休老教师刘佐鸿教授和赵先生在圣约翰大学时就是同学,后来又成为了赵先生的学生,后来留校在同一个教研室,是参加追思会的老师中和赵先生交往时间最长、也是最年长的一位。他的女儿和赵先生的女儿在美国的交往也十分密切。他谈道了赵先生为人的乐观自信,尤其是对于赵先生在油画创作上的突出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赵先生是油画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退休老教师张为诚教授和赵先生晚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说:“赵先生乐观豁达,与人为善,他知道我喜欢集邮,每回从美国给写信,来信信封上都贴滿纪念邮票,反映出他的待人之真诚。

      李振宇院长讲到赵先生才华横溢,并有着十分突出的绘画功底,这对于赵先生在建筑学的设计和造诣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赵先生生活态度积极,很热爱生活,这些都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和继承。

      金云峰教授讲道:“赵老师为了给我们讲解风景区与茶室,画了方塔园的茶室效果图挂在教室启发同学们,非常精彩,我们从中得到许多启迪。”

      2017年,张鹏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受学院委托,坐了七小时的大巴前往波士顿看望赵先生,并受赵先生委托带回了其所作的陈从周先生的画稿,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在赵先生的家里看到,先生的居所中多是油画,层层油画叠加起来,堆得比人还高,那种爱画爱艺术,并刻苦专研、孜孜不倦的精神风范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感怀并敬佩。”

      

      蔡永洁教授讲道:“赵先生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传说,现在很少有这种全才型的人物,只是还可以把握更好的机遇。一个时代造就一批人,希望现在的年轻老师能够把握机遇,发挥自己的才能。”

      黄一如教授讲道:“听过赵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触动,他是同济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建筑系历史发展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像赵先生一样的老师来沉淀同济精神。”

      和赵先生同辈的老师和曾被赵先生教授过设计课的老师们回忆道,赵先生是当年青年教师的佼佼者,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很有耐心,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的离开时是我们建筑系的一大损失。各位与会老师还提到,赵先生爱国心强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兼顾家庭、教学、艺术,是我辈的楷模。

采写:马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