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上海“数字未来”暑期工作营 | “全筑”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国际论坛系列活动开幕
发布时间:2018-07-03
  

  

全体参会师生合影

学员报到

 

2018年6月30日周六上午9:00,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B楼钟庭报告厅举行了以“人机共生”为主题的第八届上海“数字未来”暑期工作营&“全筑”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国际论坛系列活动的开幕仪式。此次仪式,由同济大学袁烽教授主持,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上海全筑建筑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惠霆先生均为开幕式作了重要致辞。袁烽教授随后对历年DigitalFUTURES工作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回顾,教授作了精彩的开幕讲座。


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致辞


全筑集团副总裁蒋惠霆先生致辞


袁烽教授回顾历年工作营


教授开幕讲座

 

     

       来自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CODE)的Shajay Bhooshan,南加州大学的Biayna Bogosian,密歇根大学的Matias del Campo,南加州大学的Behnaz Farahi,小库科技创始人及CEO何宛余,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数字设计研究所的Dylan Wood与Tiffany Cheng,博洛尼亚大学的Alessio Erioli,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新学院教授、尚想实验室创始人Kostas Terzidis与Hyejin Lee,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徐炯,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莫方朔,同济大学的袁烽教授教授等均做了详细的工作营介绍。



导师

阵容







高速打印堆叠结构

Print Fast, Pile High


工作营第一组由Patrik Schumacher和Shajay Bhooshan与两位ZHA CODE的核心成员Federico Borello, Taole Chen领衔,旨在开展一个协作型的设计-建造练习,旨在寻找计算砌体和3D打印软硬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参与者将看到一个定制的交互式设计环境(IDE)。 IDE能够整合设计在几何,结构和材料上的可行性,并通过3D打印压缩主导型材料 (compression-dominant materials)。


Shajay Bhooshan老师介绍第一组




无人机与环境感知

Drones and Environmental Sensing


本次DigitalFUTURES 2018 工作营无人机与环境感知组的主题将继续以无人机作为环境信息收集的载体,利用多种环境数据传感器和物理模型重建技术作为数据收集的工具,后期将研究如何建构PC端数据可视化界面,最终借助HoloLens等增强现实设备实现更加沉浸式的数据可视化体验。


Biayna Bogosian老师介绍第二组




虚拟现实及实时机器人建造

AR and Real-time Robotic Fabrication


本次工作营涉及AR(增强现实)在建筑领域的新兴应用。学生蒋学习如何创建一个AR应用程序,以实现在物理环境中虚拟建筑元素的可视化和运用。

建筑生产的新兴领域的探究,使得推测一系列可能的建筑体系结构成为可能。建筑的增强现实带来了对建筑中装饰、信息和协作场景的价值的全新讨论。

学生们将创建一系列自我相似的面板,这些面板将被组装成图形。


Matias del Campo教授介绍第三组




气动穿戴装置

Pneumatic Wearables


本工作营的目标是提供设计充气织物作为改变形状或改变刚度的材料和研究可变物体的实践经验。学生还将使用程序设计(Grasshopper)设计自然模式以控制气囊及其形式转换。我们会根据人数进行分组,学生最终会开发出一种气动式可穿戴式设备,它将反映人体的结构,并能够根据穿着者身体的运动进行重新配置。


Behnaz Farahi老师介绍第四组




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可能

The Possibility AI Urban Design


本次的课题内容聚焦在图像识别部分,副标题为“深度学习与建筑立面风格”。这次的工作营课程将着重建立学员对目前人工智能基本技术及城市相关数据应用的认识。学员将会参与对数据集的收集、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标注,并参与学习模型的部分搭建,从而运行模型以得到结果。学员可以根据结果来验证数据集的有效性,并以此改进数据集或参数调整,以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另外,也可一窥计算机对特定标签的理解。和其他的问题导向的设计研究一样,深度学习在开始时需要不断试错,因此各组学员可以任一形式呈现数据结果和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发现、调整测试、寻找策略)。


何宛余老师介绍第五组



编码材料智能:响应式混合生物系统3D打印

Programming Material Intelligence:Mechanisms for Shape-Changing 3D-Printed Bio-Hybrid Components


本次工作营力争探索高级计算设计方法和机器人建造技术在新型自主化变形材料及相应的大尺度建筑构件的设计建造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工作流程。其中,“材料编程”意指一种基于材料对于物理环境的响应式行为的编程化设计算法,诸如材料在温度、湿度条件变化下的变形模式、运动及速度的计算化模拟。通过将这类响应式行为直接纳入可变结构的设计方法中,从而得以取代传统的电子和数字信号等附加的控制系统和机构。

基于上述方法学,本次工作营将关注这类气候驱动的材料的响应式物理行为,并综合讨论相关的基于仿生学背景的建筑设计方法。相关的行为算法将被融入设计和算法编写的研究之中,从而在一个大尺度的建筑构件的设计和建造实验中被尝试和验证。


Dylan Wood老师与Tiffany Cheng老师介绍第六组




整体化建构

Integrated Tectonics


本次工作营将讨论基于代理的构建方式,利用简单行为规则和几何约束来探索设计空间的可能,找寻物体最大的清晰度、丰富性与复杂性。建模以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环境约束为基础,而算法程序(基于代理)驱动分布式判断并加强构建集成,根据多种内在因素来解决建筑问题。


Alessio Erioli老师介绍第七组



 

       此次夏令营,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大顶尖高校、著名事务所与科技公司的学者、建筑师和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多位优秀助教,组成了杰出的教学团队。在14台机器人、2CNC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5台无人机、UWB室内定位设备、热成像仪和多台3D打印机的设备支持下,来自不同背景的学员无疑将在这个夏天的数字设计与建造夏令营中碰撞出激烈的灵感火花,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