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8年12月8日上午9:00-11:30,为庆贺王季卿先生九十华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王季卿先生九十寿辰学术报告会暨文选首发式”活动。祝寿活动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C1会议室举行,由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主任钱锋教授主持,共计60余位嘉宾出席。
现场嘉宾合影
王季卿教授是我国著名声学家,我校建筑技术学科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会长、中国声学学会环境声学会长、上海市声学学会理事长、声学研究所副所长兼建声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员会委员等;曾任《声学技术》主编、名誉主编,《噪声和振动控制》创办人之一,副主编、顾问,以及《声学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应用声学》、英国《Building Acoustics》等学术刊物编委。自1953年以来,致力于建筑声学研究65年,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专著(含合著和译著)14册;主持国内重要工程设计30余项;主持起草国家规范或标准5项,参加制订标准4项,其中一项获得建设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钱锋教授现场主持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首先致辞,代表全院师生表达了对王季卿先生的生日祝福,称赞王先生是师德高尚、学术拔尖、育人有方的代表,而且老先生笔耕不辍、风度翩翩、勤奋学术、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程茜教授、声学研究所所长毛东兴教授分别致辞,依次对王季卿先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祝福。
李振宇教授致辞
程茜教授(左)和毛东兴教授(右)分别致辞
在《王季卿文选》的首发式环节,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郝洛西教授介绍了王先生的学术思想、文选的出版历程、往年趣闻和浓浓的师生情谊。院长李振宇教授为《王季卿文选》作序,文选共分五大部分,分别为室内声学和音质设计、吸声隔声和噪声、实验设施和测量技术、传统戏场和音质、书情文情与友情。王先生在过去60多年里发表的200多篇学术论文中,亲自选定了60余篇,该文选反映了他主要学术思想的发展和成果,包括众多学术团队成员和研究生的合作成果。
郝洛西教授(左)和李振宇教授(右)介绍《王季卿文选》
在学术报告会环节,王季卿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建筑声学的一些故事”学术报告,讲述了“戏台下设瓮助声之谜”、“古希腊露天剧场座下有瓮助声?”、“悉尼歌剧院音乐厅的音质”、“纽约Philharmonic音乐厅声学风波”和“西德联邦国会大厅声学“祸与福””五个声学故事。王先生的讲课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颇受赞誉。接下来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刘少瑜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宋德萱教授、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学研究所莫方朔副教授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郝洛西教授依次发表了题为“生态城市塑造——绿色·节能·可持续”、“再问一章”、“不同建筑空间的混响时间和混响感”和“传承与创新:光环境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实践”的学术报告。
王季卿先生做报告
刘少瑜教授、宋德萱教授、莫方朔副教授和郝洛西教授依次做报告
嘉宾畅谈环节中,沈阳音乐学院周雍教授、苏州大学余亮教授、华东建筑设计院声学研究所所长杨志刚先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锡山教授、建筑系原系主任赵秀恒教授、同济大学化学学院王元正教授等嘉宾分别发言,畅谈王季卿先生的动人往事,表达了对王季卿先生的敬意和祝福。参加活动的嘉宾还有王季卿先生的夫人朱亚新教授及女儿王珠夫妇、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永毅教授、袁烽教授、朱晓明教授、杨丽研究员、钱锋(女)副教授、林怡副教授、崔哲副教授及戴奇研究员,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史洁副教授、张永明副教授和庄智副教授,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朱士明教授、盛胜我教授、王諟贤教授、梁华教授、龚农斌先生、方启文高工、俞悟周副教授、王旭副教授、蒋国荣副教授、刘海生副教授、朱芳英女士、研究生陈文杰和陶然,同济大学徐迪民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杜铭秋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沈荣瀛教授、法国XU-ACOUSTIQUE声学顾问事务所徐亚英主任、上海章奎生声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冯善勇高工、同济设计院王静波高工、建工设计总院顾樯国高工、广电总局设计院尹力军主任,华东建筑设计院声学研究所工程师金瑞、文立森、李佳菊和车奕辰,浙江大学建筑技术研究所何海霞工程师、中华全国总工会查新安调研员,另外还有陈佳俊先生、孙奕培先生等。
嘉宾畅谈
两位博士生曹亦潇和汪统岳向王季卿先生献花
薪火相传,德荫后世!王季卿先生九十寿辰学术报告会暨文选首发式的成功举办,让大家再次感受到了老一辈建筑学者睿智博学、儒雅方正的学术风采和求真务实、执着奉献的学术情怀。王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专业精神随着文集的出版,将感染和激励更多的后辈,尊师重道,不忘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