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茶文化设计课程归属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专题设计(IV)课程,自2010年开设至今已有九年,由左琰老师指导,以茶文化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倡导的是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回味茶文化所传达的慢节奏,进而品味生活。
课程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做出1:1实物产品,集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制作、经济性分析等过程于一体,全方位提高同学们设计思维的落地性。
本次课程要求学生设计一款茶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包括产品设计、产品使用说明书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材料运用分析等,将千年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并试图能够找到市场需求,让该产品成为在现代生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实物载体。
方案展示
方案一:沐茗(为视障人士设计茶具)
设计者:郭静、曾宪宪
设计概念:
沐光之下,品茗而上
▼“高可及,共用”的通用设计,定位有光感的视力障碍人群
据调查,视力障碍人群基数大,增长率高,而中国是视障人士最多的国家。但当前市场上针对特殊人群定制的产品品类单一、价格不实惠、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茶文化博大精深,明目养心,我们的设计是为视力障碍设计茶具,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无障碍地喝茶。
▼视障人群需求+茶文化
目明——”暖曦涤目、拂尘而明”
约有77%的视力障碍人士拥有感光性,加入光源设计是对他们精神上的抚慰,不仅带来视觉上的温暖,也扫除心灵上的迷茫。
木鸣——“沁水于木、触壁而鸣”
视力障碍人士常用听觉、触觉等观感弥补视觉的缺失。当茶水流入茶海,将有潺潺流水声提醒茶满。
沐茗——“氛氲落沐、净心品茗”
通过盲点、卡槽等设计,视力障碍人士可以与常人一样进行无障碍的喝茶步骤。
形式操作:
▼ 观茶
茶海的设计中设置灯带以实现卡槽的光度提醒。视力障碍人士可以在品茗中沐光,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弥合。
▼ 听茶
杯满水溢出继而随着弧面通过槽口触碰金属弹片产生声音流入储水的盒子中。通过声音就可以提醒视障人士倒茶结束是一种听茶的意境。
▼ 触茶
茶海由木质外盒和储水的玻璃内盒组成。是不同材质在不同位置的功能体现。同时干湿分离,使得手可及之处都是暖性材料。
▼品茶
品茶犹如品人生,茶海的弧度似茶叶在水中、人在世间的起伏,最终归于平静。是茶禅一味的精神和茶人应有的处世态度
产品参数:
材质:椴木,玻璃,磨砂亚克力,麻绳,磁铁
工艺:拼接,热加工冷却,手工打磨,喷漆
尺寸:310mm×170mm×35mm
产品清单:茶壶*1,茶杯*1,发光灯带*1,电池盒*1,开关*1,木制外盒*1,玻璃内盒*1
视障人士细节设计:
灯光设计:
使用过程:
产品展示:
制作过程:
视障人士音频版产品介绍: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xOTYwMDQ2OA==.html?spm=a2hzp.8244740.0.0
方案二:茧之灯(茶灯)
设计者:赵鑫、张晏寿
设计说明:
烦恼三千 丝丝成茧 绰绰微光 破茧成蝶
产品名称:茧之灯
产品受众:喜爱品茶的年轻茶客
设计目的:以“茧”为意向,将茧的造型特征和精神内涵融入到茶灯设计中,以光线的亮度变化喻意由作茧到破茧的过程,创造一款外观新颖、造型独特、立意鲜明的茶灯
使用场所:独饮或聚会时均可,既可以放在家中,又可以在茶室内使用,旅行时亦可方便携带
产品材质:树脂,羽毛,椴木、铁
光源:磨砂LED15W可调节LED球泡
产品规格:15cm*15cm*22cm
开关类型:可调节开关
灵感来源:
产品的设计灵感取自“茧”与“烦恼丝”: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陆游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华浮影愧成诗。
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
▼茶饮三道,烦恼皆消。烦恼不会凭空消失,品茶亦不是为了忘记烦恼,而是更真实地看清自己,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让人明心见性。茧灯其实也是一盏心灯。打开灯光,慢慢调亮,隐隐绰绰的微光透过茧散发出来,心灵也像那其中的蒲公英,柔弱但坚持地挣脱烦恼,破茧成蝶。
产品结构:
产品展示:
方案三:Time is Loss
设计者:谢国忠 dion
设计说明:
将时间与空间凝结,以呈现茶道“自省精神”的物件。
产品名称:Time is Loss
产品受众:喜爱品茶的年轻茶客
使用场所:独饮或聚会时均可,将茶道的精神浓缩在方寸之间,期许使用者能心领神会
产品材质:树脂,盐
产品规格:7cm*7cm*16cm
文本来源:
▼阴翳礼赞
浑浊之美:在我们喜好的雅致之物中,不可否认,其中几分的不洁不卫生的成分掺染在内。与西方人非把污垢清除的一尘不染相比,东方人反而将之郑重的保存下来并且就此美化。
▼茶之书
流动与可变:真正重要的不是完成,而是趋于完成的过程,现在是运动着的/无限/,是/相对/自然而成的领域。/相对性/寻求/调整/,而调整就是艺术。
设计草图:
产品展示:
方案四:般舟三昧(同济礼品泡茶器)
设计者:孙文达
设计说明:
般舟佛立,注心杯中,漂浮不断,圆入三昧
泡茶器漂浮在杯中好像行船一般,茶叶汇集在泡茶器里,住心一处,静念相续,即为般舟三昧。三个泡茶器好比校徽上的三人,三人得三昧,无限漂浮无限修行无限成茶无限接近于佛。最终三人成佛横竖三世,横竖三世佛下凡茶杯中化身为三个建筑,立于同济大学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杯中茶共济情。
文化追溯:
般舟一语,本是梵语,汉译佛立,故般舟三昧也称佛立三昧,此念佛法门,不坐,不卧,不眠,不休,常行,故又称常行三昧。
得其三昧,正定正受等持,此云等持,离沉浮故。
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
心浮气躁,苦也。心地清净,乐也。
阿弥陀佛。
产品参数:
工艺材料:食品级硅胶,不锈钢。
适用人群:商务办公高校相关品茶人士
产地:杭州
耐污染性:良好
包装:纸箱
价格:三个一套99元
使用说明:
产品展示:
方案五:言吾(茶具套组)
设计者:徐佳逸
设计说明:
言吾为语,茶言茶语,吾言吾心。
将游戏和饮茶相结合,这里设计的游戏是一个造字游戏,希望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茶文化的同时,增加一些趣味性。
概念生成:
人群定位:
使用流程:
游戏流程为随机抽取字条(共有字条16根),尝试组字,对照“字书”判断能否成功组字。例如,字条“人”、“草”、“木”可组成“茶”字,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喝茶?两人同玩时,可使用计分盘进行计分。
字条收纳:
当抽取字条太多时,可有如下三种方法进行收纳,或进行积木游戏。因构件均使用相同尺寸的燕尾榫,所以构件间可进行任意插接。
部件组成:
字书组字:
产品展示:
课程花絮
方案讨论:
参观邬达克自宅:
参观米丈堂家具工作室:
终期汇报方案点评:
终期汇报合影:
课后茶室品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