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师生参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年会并获多项奖项
发布时间:2019-10-23

20191018—21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年会在上海市富悦大酒店顺利召开。来自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等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风景园林与美丽中国”,会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交流风景园林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保护国家风景名胜资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成果。进一步弘扬中华园林文化和精湛技艺,加强学科发展和行业建设,广泛凝聚各界力量,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年会邀请了IFLA主席James Hayter教授、有关部委领导、中国科协计财部杨文志部长、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院士、同济大学常青院士、吴志强院士,清华大学杨锐教授、美国哈佛大学Niall Kirkwood教授、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前校长进士五十八教授、上海辰山植物园胡永红园长等知名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

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院士和吴志强院士作了主旨报告,景观学系韩锋教授、刘滨谊教授、金云峰教授、张德顺教授、吴承照教授、李文敏副教授、刘悦来博士、王敏副教授、陈筝副教授、杨晨博士等7位学者在各会场和分论坛中作了报告或担任主持人,景观学系吴伟教授、王云才教授、李瑞东博士、戴代新副教授、周宏俊副教授、汪洁琼副教授、沈洁副教授、许晓青博士等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同学参加了大会,并斩获多项殊荣。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为本次年会的主要协办方之一,组织了大学生设计竞赛的评奖工作,并辅助举办了“乡村风景园林”分会场和“风景园林理论历史与文化景观”分论坛。其中,在“风景园林理论历史与文化景观”分论坛中,作为牵头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韩锋教授主持了风景园林“理论历史与文化景观”分论坛下半场。

开幕式上,常青院士做了题为《史地维度与景观质感——城乡历史环境再生思考与案例解析》的主旨报告,从中西词源和语境比较的角度,追溯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学科因缘,辨析了广义的“景观”-天然的景色scape与人作的景物artifact,以及狭义的景观”-风景(地景)landscape与文化地景-cultural landscape的概念异同。认为景观设计只有关注史地维度,才能使修景和造景有文有质,也就是找到在地的景观文脉和质感。常青院士最后列举了他所主持的文化地景再生设计案例。

闭幕式中吴志强院士做了题为《智慧绿色城市的探索》的主旨报告。报告强调要做好中长期的技术预测,指出这是当前风景园林学科行业要思考 的重大问题。报告着重介绍了当前城市和建筑领域确定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具体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对风景园林学科行业确定未来发展重点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滨谊教授主持了闭幕式环节上的主旨报告。

  韩锋教授在分会场1绿色基础设施,做了题为《绿色基础设施与保护地体系的多规合一》的主旨报告,报告通过剖析大型国家公园、风景区、世界遗产案例中存在的价值观、科学性问题以及多规冲突,揭示其本质,提出以五位一体包容性价值为导向的保护地多规融合策略和方法。

  金云峰教授在分会场2城市风景园林,做了题为《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实施下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会议报告,依据编写标准10年的工作经历,结合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解答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等重要内容。

      金云峰教授在分会场3乡村风景园林,做了题为《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在风景园林中实践》的会议报告,结合本人40年规划实践,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项目,到近期的国土空间规划风景规划专项试点研究,探讨了未来风景园林发展的实践方向。

        张德顺教授主持了分会场4园林植物景观,并做了题为《上海应对气候变化的园林树种对策》的会议报告,报告提出只有正确把握当地气候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才可有目的、有计划做出针对性的响应策略;只有提升园林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才能保障风景园林系统的生态安全和绿地健康。

        吴承照教授在分论坛3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做了题为《国家公园游憩规划》的会议报告,报告指出游憩需求评价、社会影响和社会承载力评价、经济影响评价是我国国家公园及保护地游憩规划需要深化研究的内容。

        王敏副教授在分论坛8长江经济带与风景园林,做了题为《共生·共享·共赢: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复兴的范式转变与实证研究》的会议报告,报告从价值融合、多元参与、供需匹配的角度提出并倡导新时期价值理性引导下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复兴的范式转变。

        李文敏副教授在分论坛11诗意的风景园林,做了题为《苏河奕奕印芳华——上海苏州河步道普陀段贯通工程设计分享》的报告,报告以上海苏州河步道贯通工程设计实践为例,依托女性独特而细腻的视角,呈现了诗意般的滨水岸线景观。

  刘悦来博士分论坛11诗意的风景园林,做了题为《身边的自然 都市的田园:上海社区花园实验》的会议报告,报告以上海社区花园系列行动实验为例,介绍如何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身边入手通过共同缔造去改变提升绿地空间的多元价值,旨在为促进风景园林社会服务的多元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杨晨博士在分论坛4风景园林理论历史与文化景观,做了题为《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实践》的会议报告,报告认为全面应用数字技术将为科学认知和保护中国文化景观遗产提供重要支持,并助力我国传统风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向全世界的传播。


       陈筝副教授主持了分论坛9国际青年风景园林师特别对话: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大会期间进行了学会科技进步奖、规划设计奖、优秀论文奖、大学生设计竞赛奖等颁奖活动,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院师生参与的项目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规划设计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科技进步奖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完成人

获奖等级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 GB/T51346-2019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同济大学、华南农业大 学、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 限公司

贾建中、周海波、金云峰、吴岩、李敏、 束晨阳、林鹰、王忠 杰、刘海龙、谢爱华、 刘冬梅、刘宁京、魏 巍、刘颂、黄吉铭

一等奖

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开放空间绩效与规划方法究——以上海 为例

同济大学

金云峰、周向频、刘悦来、李瑞冬、沈洁、 陶楠、杜伊、陈丽花、李涛、万亿、彭茜、王俊祺

三等奖

应对气候变化的园林植物选择原理与方法

同济大学

张德顺、刘鸣、李秀芬、李科科、胡立辉、 王振、有祥亮、陈香 波、王铖、张京伟

三等奖

  

规划设计奖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完成人

获奖等级

扬州蜀冈瘦西湖 风景名胜区总体 规划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扬州市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

吴承照、匡晓明、张松、王辉、周思瑜、 姚海峰、周洁、杨戈骏、杨天人、陶聪、王婧、孙敏华、曹文祥、李加恩、朱玢

一等奖

新疆伊宁市区伊犁河两岸滨水景观带概念性规划 设计

上海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滨谊、陈威、武岭、 张广嘉、余露、阿拉 依、赵彦、马椿栋、 姜源、王野

二等奖

青岛中德生态园福莱社区中心屋顶绿化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有限公司

董楠楠、许晓梁、游 博林、边争、谢文黎

三等奖

  

  

在优秀论文评选颁奖环节中,年会评出25篇优秀论文,包括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9篇,佳作奖8篇。其中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佳作奖2篇。

优秀论文奖

论文标题

授奖项

作者姓名

单位

风景园林小气候对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 健康作用的测试分析

二等奖

连泽峰、刘滨谊

同济大学

上海南京东路热生理感应分析与评价

三等奖

彭旭路、刘滨谊

同济大学

宜居导向下社区生活圈公共开放空间导 控

三等奖

陈栋菲、金云峰、宋美仪

同济大学

城市复愈: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正义向度 的非正式公共空间更新

佳作奖

钱翀、金云峰、 吴钰宾

同济大学

基于 ENVI-met 模拟的城市滨江空间冬 季小气候与驳岸形式关系研究——以上 海杨浦滨江、外滩为例

佳作奖

邱杰迩、符思熠、戴代新

同济大学

  

  

大学生竞赛分设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共收到有效方案379份,其中包含本科生组161份,研究生组218份。此次评选出获奖作品59份,其中,本科组一等奖3份,二等奖6份,三等奖9份,佳作奖5份;研究生组一等奖3份,二等奖6份,三等奖9份,佳作奖18份。其中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学生获本科生组二等奖1份;研究生组二等奖1份,三等奖1份,佳作奖2份。

大学生竞赛

作品名称

院校

参赛完成人

指导教师

获奖等级

浦江春望——上海炮台湾湿地 公园南入口景观设计

同济大学

陈梦璇

沈洁

二等奖

(本科组)

滨水活力街区网络——上海苏 州河静安区段滨河复兴(URBAN PLUGIN

同济大学

陈敏思、邱杰迩、 邢春晖

戴代新、陈昆鲲

二等奖

(研究生组)

韧性建绿:一种流体力学景观   原型——喀什克孜勒苏河生态修复规划

同济大学

马椿栋、彭唤雨

刘滨谊、王敏

三等奖

(研究生组)

  

数构绿维——以数据分析为导向的校园屋顶绿化环境规划及文远楼屋顶花园专项设计

同济大学

刘艾、戴旺、Tom GoetzFranziska Guenther

董楠楠、Lee Parks

佳作奖

(研究生组)

Breath   and Circulation—— 上海市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污 染防治与海绵建设

同济大学

杨珂、战颖

刘立立

佳作奖

(研究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