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UP可爱老师们 | 胡滨老师:慢慢积累、稳定输出,做自己应做想做之事
发布时间:2022-12-03
图片


时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0周年院庆之际,我院第八届“最可爱老师”系列特色活动也拉开了序幕。此前通过同学们的第一轮网上投票,共有16位老师进入入围名单,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CAUP官微将陆续对16位候选的“可爱老师”进行分期介绍。

本期为大家介绍进入本次“最可爱老师”入围名单的胡滨老师,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师生相处及对学生发展的建议和思索。



美国 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博士

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建筑系(TU-Delft),访问学者

意大利 帕维亚大学 建筑系(University of Pavia),客座教授

瑞士 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 建筑系(ETH),访问学者


现任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地域建筑、现当代建筑、建筑教育







C

A

U

P

 | 

 | 




















C

C

A

U

P

 | 

 | 





















C

A

U

P

 | 

 | 

















C

A

U

P

 | 

 | 




















C

A

U

P

 | 

 | 




















C

A

U

P

 | 

 | 



















C

A

U

P

 | 

 | 




















图片

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选择的、该做的事。我们各自努力吧!




Q:首先老师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吗?


我1989年进入东南大学攻读了本科和硕士学位,然后在1997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东南教书。在1999年参加了为期一年的“东南大学与瑞士ETH的交流项目”,结束后直接从瑞士去美国,花五年时间读完了博士。2005年来到同济教书,持续到现在,大体上是这样。


图片



Q:在您的教学生涯中,有没有什么特别令您难忘的事情呢?


教学生涯中难忘的大部分时间可能不是我在教学生的时候,大部分是在我可能因为什么原因,要回看以往学生作业的时候,觉得当年学生这么辛苦做到这个高度,为什么当时还要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好,骂他们呢?那时候可能会有很多感触。现场教学时候因为没有什么突发事件,也有了很多年经验和见识,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见过,所以没什么特别的、意料之外的事情。当然会有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能会留下印象,但是更多的感触还是来自于多年之后回看学生们作业的时候,对他们当年的付出的感慨吧。


图片



Q:您平时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学生相处的呢?


我好像平时跟学生相处,从来没有把学生当做朋友来看。因为在美国当助教,之前必须要选修一门课讨论“怎么去教好一门课”。其中第一句话就是“忌讳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跟学生交朋友”。当然朋友有好几层含义,最普通的就是你不能在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做朋友,所以我一般在教书的过程中,跟学生的关系就是你最好别给我发私人微信,我也最好别给你发私人微信,课后最好来别打扰我,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打分的时候出现一些不公平,真正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状态。大体上讲就是上课我们俩见个面,下课各自散。

所以我一直也很困惑,为什么会被选成可爱老师,我现在知道原因了,是因为你刚才说的“吃零食”,“设计课,老师给我吃过零食”,哈哈。主要是由于我自己的工作习惯,我不喜欢在一种很严肃的氛围下工作。平时自己单独工作的时候,我也是要放点什么声音出来,或者放音乐,或者是放个连续剧。所以,在一个大家都很安静的氛围下,我会感觉很不顺畅,不能以一种舒服的状态来上课,所以可能这是一个原因吧。但可爱,或是和蔼这件事情我觉得很难说,我打球的时候挺和蔼的,哈哈。其他的时间我觉得很难说,看是不是在一个专业的场合里。你打说球呀?我打羽毛球。


图片



Q:您提到了喜欢打羽毛球,您觉得我们学生应该怎么平衡体育锻炼和设计课之间的关系呢?


体育锻炼当然一方面是我喜欢,另一方面对于我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它是一个调剂。因为我念书的时候,实际上设计课也很紧张,特别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现在不想回想,简直就是地狱,各种压力,有语言的压力,有老师看不上你的压力,还有跟别人看的方式也不一样的压力,各种压力。所以羽毛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调剂。就是这个时间段我去花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让我可以从我原来很困惑的一件事情中脱离出去,忘掉他们,是一个心理调节的活动,我把它当做一种自我调节。我现在回想,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调节、生活调剂的一个状态,让我自己别再特别纠结一些事情,“今天老师喜欢我、今天老师批评我”等等这些事情,爱咋地咋地吧,反正我现在要去打球了。所以羽毛球对我来说不是挤出来的,而是我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情,就是到点了,我管你是怎么样,我必须要走。但是回过去,我还得专心做原来的事情。我可以理解现在的学生们,都是做设计的,每个人都很痛苦嘛,我们老师也都是这样过来的,也都经历过,即使工作也是一样的。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自己爱好的活动去调剂,但是不要让这个调剂的内容成为自己学生生涯的最主要的内容,然后啥也没学到,这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图片



Q:您有比较丰富的国外经历,想问一下您,从您的工作和学习经历来看,中国的学生和外国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各自比较的优点有哪些?


因为我见到的外国学生是已经很久远了的事了,所以评价的不见得是现在的状态,对中国的学生的评价可能是以现在的状态为参照的,所以两者是在不同时间点的状态来比较的。而且我看到的也就是瑞士学生、美国学生两个学校的,我对比的只是同济的以及可能部分东南的学生。

一定要比较,我觉得一个不同就是大家对“尽最大努力”的认知程度不太一样。我们的学生经常跟我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比我高考还努力了”。可能你们现在还好点,以前本科的学生十点钟就熄灯了,所以他们经常有时候拍一些在楼道里,在灯下面拿个图板画图的照片,然后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但是我看到的外国学生的最大努力,可能比中国学生的最大努力还是要更辛苦一点吧,我觉得就是大家关于“可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的认知上面可能不太一样。

对我来说第二个不同,就是美国学生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好一点,尽管他们的基础并不见得比同济学生好。但是他们好像不是特别care,因为他们可能没有保研的压力,也没有要出国、绩点的压力,所以他可能更关注的是他喜欢的课程,他知道这个设计课是最重要的课程,所以他可能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然后他也不会因为绩点,而会考虑这个设计课到底应该投入什么程度得到什么样的成绩是最高效和有效的。我觉得相比近几年我碰到的同济的学生,对我来说,美国学生相对更单纯一点。其他方面我觉得这些年,国内跟国外的学生相比来说,在见识方面差距越来越小了,不像以前差距那么大。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问题,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所以这方面会好很多。总体来说,我觉得可能做事的态度上大家都需要更加努力吧,大体上是这样。



Q:对您教授的专业,对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和忠告吗?


从建议、从专业学习来角度,我每次都跟学生说,“先生们女士们多去看点案例吧,课后假期里面多去看看案例,多多到外面出去走走、旅游旅游、多看看房子。”我觉得现场对我们的专业非常重要,现场的观察、体验和看别人的案例,这两件事情非常重要。但是老师们也管不到学生,所以只能靠你们自己主观去做。第二件事情,我觉得是大家看到“周边有人突然间变得很好或者比你不好”的时候,别急。我觉得行业本身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所以有人就是快一点,而有人慢一点,我觉得都很正常,最后看的是你心态是不是很平稳的一个状态,以及你是不是为了想要自己变好可以一直努力的一个状态。否则即使那种有天分的学生,他会觉得他找到套路了,能应对老师能拿个高分了,他很快就变得普通了。而相对较慢的学生也可能不那么急躁,然后五六年之后,积累到一定程度他突然就好了,这都有可能。行业本身需要一个时间积累,它不像是做数学,你做过一加一等于二了,就能不断套用这个公式。建筑不会那么快地反映出来你努力的结果。所以慢慢来吧,慢慢找到一个事情调节自己,然后稳定地输出。我们各自努力吧!




代表成果


- 2023.1—202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空间模式重构乡村民居地域特征的方法研究——以藏式乡村民居为例”

- 2017.7—2021.6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计划“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项目,课题“青藏高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子课题负责人;

- 2014.1—201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统乡镇空间与地景的互动机制及其生长策略研究——以徽州为例”;

- 2006.1—2007.12 上海浦江人才计划



- 胡滨, 杜平, 葛正东. 藏式住屋的变迁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06.

- 胡滨. 空间与身体--建筑设计基础教程[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8.11.

- [日] Atelier Bow-Wow著. 胡滨,金燕琳,吕瑞杰[译]. 空间的回响, 回响的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15.03.

- 胡滨. 从大地开始,到天空之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实践[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1.



学生评价


我觉得胡滨老师是一个有丰富设计经验和非常渊博的专业知识的老师。他是一个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且非常看重学生设计中自己个性想法的老师,他会特别鼓励学生去发展自己的想法,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众所周知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所以上他的课会非常辛苦。但是他做事情是非常一丝不苟的,无论是给我们讲设计还是最后检查我们的图纸都会非常仔细和认真。同时他上课也非常地尽责,即使是上到最后可能拖堂了,他也一定要把他一天准备好的内容认真地讲完,到最后能够看到他已经非常疲惫了,他还是在非常尽责地、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节课他跟我们一起说的一句话,他说其实我们之中并没有天才,其实天才非常少,大家最基本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大家其实还是需要不断地去努力。他提到他自己曾经也是一个非常急于想要获得老师认可、急着去做老师希望他做的那些东西的学生。他有今天的成就、学识是一步步靠着他自己的努力。我们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去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  学生  吴蕴玉



我觉得胡滨老师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师,也喜欢跟你开玩笑,但是他在设计中还是非常严厉,用他自己话来说,甚至是有点“凶残”的老师。但正是这种严厉的设计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包括设计的手法和看待设计的一个角度,可能不再针对于某一张图,或者说是只是看着平面图、针对某一个场景去做我们的设计;而要去检验我们空间的每一个场所,更加注重逻辑性的表达和我们人在其中的体验。最后想和胡老师说,非常感谢您的指导。


——  学生  郑天午



采访 | 段博森

参与者 | 张巧艺 吕嘉欣

编辑 | 殷海晴

审核 | 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