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
2025年度校外开放课题资助名单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2025年度校外开放课题申报和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开放课题以“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以创新性、开拓性及具有较强应用前景的标准,遴选资助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学科中与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研究方向吻合,应用背景明确、具有学术和社会经济意义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2025年度入选资助校外开放课题19项,每项课题资助额度3万元,执行期2年(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序号 | 课题编号 | 单 位 | 姓 名 | 职 称 | 课题名称 | 课题所属实验室 |
1 | 20250101 | 重庆大学 | 宫聪 | 副教授 | 高密度山地城市公共空间出行疗愈机制研究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 | 202501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庄典 | 副研究员 | 知识-数据双轮驱动高层住宅建筑室内空间识别技术研究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3 | 20250103 | 天津大学 | 宋祎琳 | 副教授 | 高密度城区三甲医院更新模式与空间配置研究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4 | 20250104 | 武汉大学 | 蔡萌 | 讲师 | 高密度城市视觉环境对行人情绪异质性影响机制研究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5 | 20250105 | 复旦大学 | 陈神飞 | 博士后 | 基于视网膜对比度调控的阅读光环境优化与近视防控研究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 | 20250106 | 首都师范大学 | 张雪 | 讲师 | 时空间行为视角下高密度城市中混合居住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社会健康的影响机制及规划响应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 20250107 | 东南大学 | 史宜 | 副教授 | 面向高密度人居环境的城市动态结构时空推演与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8 | 20250108 | 南京大学 | 欧阳婉璐 | 助理教授 | 基于可解释人工智能(XAI)的城市蓝绿空间降温效应动态机制与优化研究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9 | 20250109 | 桂林理工大学 | 刘韩昕 | 副教授 | 多模态感知驱动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夜景照明恢复性效应与智能优化研究——以桂林为例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0 | 20250110 | 中国矿业大学 | 彭茜 | 讲师 | 职住双生活圈视角下上海城市公共绿地的时空访问特征与供需适配研究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1 | 20250201 | 西南交通大学 | 陈蛟 | 讲师 | 极端高温口地铁站域慢行空问热舒适性提升优化研究 |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 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12 | 20250202 | 重庆大学 | 胡长涓 | 助理研究员 | 山地城市历史街区存量资源评价与活态再利用研究 |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 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13 | 20250203 | 浙江大学 | 邹永华 | 研究员 | 浙江未来社区的可持续运营:理论框架与模式创新 |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 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14 | 20250301 | 广州大学 | 师浩辰 | 讲师 | 都市郊野区慢行游憩空间选择影响机理与规划响应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 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
15 | 20250302 | 北京林业大学 | 叶阳 | 讲师 |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城乡交错带绿地生境网络级联机制与优化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 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
16 | 20250303 | 南京师范大学 | 舒谦 | 副研究员 | 基于高精度时空模拟的超大城市极端天气与污染的复合风险及韧性提升研究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 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
17 | 20250401 | 安徽建筑大学 | 陈萨如拉 | 副教授 | 复杂空间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典型徽州传统村落火灾蔓延机制研究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18 | 20250402 | 天津大学 | 叶亚乐 | 助理研究员 | 区域遗产整体保护视角下的两淮盐场建成遗产的多层次关联性及其测度方法研究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19 | 20250403 | 湖州学院 | 崔燕宇 | 讲师 | 基于历史地图解译的村镇历史景观特征识别研究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对于资助清单,如有疑问和建议,请与建成环境技术中心联系。
联系人:单霞
电 话:021-65980048*220,13916803193
E-mail:18666127@tongji.edu.cn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