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复兴的世界中,“德性”有着重要地位。帕拉第奥同样希望在建筑中实现“德性”《建筑四书》的卷首上就端坐着“德之女王(REGINA VIRTUS)"。自1570年《四书》首次出版,这位女王就手捧打开的书,陪伴无数人阅读了帕拉第奥、他的建筑和林林种种的诠释

  现在,“德之女王”向我们伸出援“手”邀您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与我们一道捧起一本本来自沃纳·奥克斯林 (Werner Oechslin) 图书馆的藏书,共同阅读漫漫历史。

展览涉及版权所有人:
沃纳·奥克斯林图书馆基金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雨林、Martin Linsi

本网站内容、图像、照片或其他文件的版权和所有其他权利仅属于具体指定的权利持有人。下载或复制内容、图像、照片或其他文件不会转让对内容的任何权利。复制、使用任何元素必须事先获得版权所有者的书面许可。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是世界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大师。他创造性地继承古典建筑遗产,广泛吸收同时代杰出人物的思想与实践,以非凡才能和不懈探索,设计建成大量优秀作品,也撰写了不朽的理论著作。帕拉第奥又是“建筑史上被效仿最多的建筑师”,从意大利到英国再到美国,其设计语言与建筑思想的传播,形成了帕拉第奥主义或帕拉第奥式传统,影响不仅扩展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而且绵延至当代。

在《北堂书目》所记载的、明末至民国时期伴随基督教传入中国的5千余册西方典籍中,建筑书籍有40余册,意大利语、法语版的帕拉第奥的名著《建筑四书》位列其中。诚然,建筑师帕拉第奥真正为我们所知,应始于西方建筑学传入中国的20世纪初。如今这位建筑师的作品在建筑学人和职业建筑师中早已耳熟能详,《建筑四书》中译本也有两种,甚至是,其设计理念与西方现代建筑之间的源流关系,亦已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界的一个广泛关注的理论议题。但即便如此,国内学界对帕拉第奥的研究和认识仍然有限。2020年,由同济大学与沃纳·奥克斯林图书馆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帕拉第奥的理论与实践:时代与影响”国际工作坊,集聚中外学者,以多个议题对这位文艺复兴建筑大师的作品、理论与设计方法及其传播影响展开了研讨,本次展览正是研讨活动的延续和拓展。

在西方,研究帕拉第奥及其后世影响的学术成果已汗牛充栋。但建筑史学家沃纳·奥克斯林仍强调,对帕拉第奥建筑应有“正确的理解”,其内涵的深意是,认识这位伟大的建筑师及其深远影响,首先仍要尽可能回到历史原境中,追溯其设计与思想的知识形成、转化和传播的过程与途径。帕拉第奥身处的时代,欧洲印刷术开始普及,书籍从此成为建筑学知识建构与传播的主要形式。以收藏西方15~19世纪建筑古籍著称的沃纳·奥克斯林图书馆,正是一座留存学科历史记忆、探寻学科发展轨迹的宝库。

此次展出的54组图像,均扫描自沃纳·奥克斯林图书馆中与帕拉第奥相关的珍本书,跨越自16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三个多世纪。它们或是著作的卷首页,或是其中的某幅插图,虽数量有限,但通过四个主题的组合,以及每幅展品的文字概述,策展人尝试以图像史的形式,构成一个帕拉第奥及其影响的精要编目,形象呈现这位文艺复兴建筑大师思想和作品的知识形成、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展览也是一扇特别的视窗,为大家分享沃纳·奥克斯林图书馆的珍贵典藏,既引发对认识历史人物及其学术遗产的更多好奇和追问,同时也将这些著作对位到图书馆文献收藏的原有位置——学科知识体系的秩序中,以示一位建筑师的成就与影响与更宏阔智识世界的时空关联,也从中体味一位当代专业图书馆学者为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延续建筑文化传统生命力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