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结果揭晓
五项获奖我院据两项



4月8日,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结果揭晓,共五个获奖项目,其中我院教师获得2项。我院景观学系刘悦来老师主持的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获得社区营造奖,建筑系章明教授主持的“绿之丘”——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获得生态贡献奖。祝贺两位老师!

奖项获奖者代表集体合影




奖项介绍

三联人文城市奖

由《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建筑/城市评奖,以推动公众启蒙,激发公众参与,推动未来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2020主题:重建联结

在今年全球疫情背景下,来思考和回应社交隔离之后,如何回到人与人的交往和关联。


我院教师获得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两个子奖项的详细情况介绍:


1.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治理与社群营造。


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

获奖项目: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


获奖理由:这是非常罕见的设计师通过实验性城市行动改变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城市的成功范例:通过社区种植这样一种看似无比纤弱的改造手段,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抵抗并逆转大规模开发对城市无情的格式化进程,使城市原本荒废的剩余边角空间化身为具有高度社会凝聚力的情感场域。设计师团队不仅提供行动方案,同时也作为社会动员和实施运营的操作主体,为“社区花园”理念的落地、推广、及可持续发展,构建了一种易于学习和复制的保障性机制。


获奖感言:“疫情当中,当所有公园、剧院等公共空间都关闭的时候,社区花园是开放的。我们改造的都是小的、废弃的隙地。小小的空间,联结了人和自然,也联结了人与人。我们的目标是在上海建设2040个社区花园。希望这些花园汇聚成一片绿色的网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师、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发起人刘悦来


颁奖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与朱小地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朱小地,和获奖人刘悦来合影


2.生态贡献奖(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对生态环境表示尊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乡村的实际发展问题提供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的作品,包含生态修复、乡村建设等项目。


“绿之丘”——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

获奖项目:“绿之丘”——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


获奖理由: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存量改造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与城市新规划相抵触的历史遗存建筑,“绿之丘”的建筑师将其视作不可再生的宝贵城市资源。通过创造性化解城市交通、景观规划与既存建筑体量之间的冲突,“绿之丘”从原有的功能性构筑物变身为一个公众喜闻乐见的生态场所,不仅成为上海杨浦滨江改造项目中的点睛之笔,也为中国当代的城市更新提供了一个设计范例。


获奖感言:“曾经这是一片已经被判了死刑要拆除的厂房。最终我们将一个冰冷的厂房,转化成一个联结城市的温暖的复合体。人们在这里可以发呆、散步,也可以徘徊。这是城市中属于人的多余而自由的空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


颁奖嘉宾、诗人翟永明与历史作家马伯庸,和获奖人章明合影


颁奖典礼盛况回顾


2021年4月8日,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在成都麓湖水上剧场落下帷幕。这是由《三联生活周刊》在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建筑/城市评奖。它以“重建联结”为第一届主题,希望在疫情之后这个特殊时刻,通过评奖这样兼具专业性和传播性的方式,来推动一场关于中国城市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讨论。

人,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以人为本的城市是什么模样?这场颁奖盛典是对优秀城市空间案例的揭晓,本身也呈现了对城市应该如何融入环境、承载人类记忆与情感的理解。

颁奖盛典的现场被精心设计成了一个沟通人、自然和城市的“生境花园”。在麓湖这片巨大而清澈的人工湖畔,装置艺术家兼导演王茂布置了绵延数十米的条状灯带。它迂回盘旋的曲线代表着对量子跃迁轨迹的想象,是赋予空间与时间的另一重解读,也如小径一般,将人们引入到“花园”的深处。


灯带装置将宾客引向麓湖水上剧场。麓湖水上剧场位于成都天府新区麓湖生态城,是一座兼具“剧院”+“LiveHouse”多功能的综合性演艺场馆。

伴着空灵的鸽哨声作为入场背景音,宾客从剧场侧面的通道进入,蓦然发现已经置身于舞台,被流水声与虫鸣鸟叫环绕。舞台上,本土植物、灯光和生活物品组成了一个个“孤岛”。观众穿过这些岛屿,再到台下落座。经过这样特殊的动线,仿佛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重建联结”的思考——当常规的生活被疫情打碎,需要怎样的纽带来建立新的秩序?

颁奖盛典的现场被精心设计成了一个沟通人、自然和城市的“生境花园”

王茂联合声音艺术家秦思源、新媒体艺术家毕振宇(代号In_K)、现代舞团体鹰剧场一起献上开场表演。他们的创作来源都是城市——秦思源广泛收集了过去走街串巷的小贩所用响器的声音,和另外一位艺术家黄锦一道,将它们加工成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毕振宇用激光点云的技术来记录城市空间,从而有了时而具象时而抽象的城市影像;鹰剧场的演员们认为城市里总有一些被忽略的角落,他们以身体语言来勾连起这些遗落的碎片。

鹰剧场的演员们以肢体语言表达对城市的理解

秦思源和另外一位艺术家黄锦一道,将声音素材加工成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现场表演的四位艺术家包括:王旭、申岚、张蔚和秦思源。

哪怕在疫情的隔离之中,几位艺术家也持续保持着交流,商讨如何从各个角度相配合,讲述他们所看到的城市。城市里的声音、城市里的形象和城市里的行为一起,在今夜构成了堪称完美的融合。

腾讯网副总编辑、首席主持人陈晓楠担任颁奖盛典主持


“重塑雕像的权利”继而带来两首歌曲:Atmosphere和 Sounds for Celebration。“重塑”的音乐以如建筑般编排严谨的结构著称,但并不妨碍他们迷幻而酷炫的演唱将气氛推向高潮。

重塑雕像的权利,用演唱将气氛推向高潮


表演环节是从听觉、视觉到感知的享受,就像一场浓缩的城市体验。而有关城市体验最丰富的展示,就在接下来的颁奖阶段。

在颁奖前的嘉宾致辞中,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回顾了奖项设立的初衷与评奖过程。终审评委在对全部入围的24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再投票,这是基于对“身体性”的认识。建筑和城市都是为人而存在的。只有和建筑空间面对面,让身体去选择,才能做出公正评判。好的建筑,必然带来的是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分享了作为城市居民在城市中的生活体会。城市的人文性体现在步行友好的街道,也体现在不再有栏杆来分隔的马路。城市的样子并不是自然发展而成的,而是体现了人的意志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力所能及的改变开始,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
奖项的公正性则由独立计票机构普华永道来确保。随着致辞嘉宾、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市场及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正式将计票结果递交,颁奖典礼也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

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周星 

民谣唱作人吴卓玲和独立音乐人KUN一起带来After Party环节的演出


五个获奖项目,提供了一个理想城市的若干可能性:可以容纳人们多种多样的生活的公共空间,重建紧密的邻里关系的社区,拉进人、自然与城市距离的精巧的建筑设计,在绿色指标之外的自然生态的建筑,老城更新给城市带来的无限活力……城市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正如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所说,建筑物落成完工,只是物理生命的完成。恰恰是使用者,才真正给予了它们精神生命。使用者不是别人,正是城市中的居民。城市的形态如何,和每个人都关系密切。今后,三联人文城市奖将继续邀请公众参与到家园的建设中来,让每个人都获得有尊严、有品质、有幸福的生活。

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成员致谢

三联人文城市奖提名人、评审团、终审团以及奖项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