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汲取榜样力量,启航时代征程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1-08-19浏览次数:1248

近年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始终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勠力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他们分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各级两优一先表彰。

让我们一睹榜样风采、凝聚奋进力量,从党的百年伟大光辉历程中汲取丰厚滋养,在专业实践及教学科研中服务国家战略,投身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奋力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张志敏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科级专职组织员、组织部借调组织员,曾担任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委员、辅导员、连续八年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曾赴甘肃定西支教,曾参加教卫党委首批组织员海外研修项目。怀着对党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对师生负责的态度,张志敏坚持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担责成事的工作态度,深深扎根于基础党务工作,无私奉献,辛勤耕耘,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循循善诱,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栋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是每位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任务。张志敏将学生作为工作导向和出发点,重点关注学生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教育, 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

主动深入学生群体后,张志敏发现,许多新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熟悉,对未来的发展也非常迷茫。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就成为她一直思考的问题。她在院内首次尝试“点- 线- 面”层级递进式学业指导新模式:依托院内优秀专业教师资源,以学业“问诊”形式,为学生预约一对一个性化指导;邀请校友及行业内的知名设计师做小范围的面对面交流座谈;邀请系主任、知名教授、院士等,面向全体学生讲授专业发展前景、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这一模式在学院推广后,反响很好,不少学生表示,与学界“大牛”、专业老师的交流中逐渐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张志敏这份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信念, 多次得到师生的肯定,曾获“同济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济大学优秀心理辅导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可爱老师’”等称号,先后入选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育、优青系列等。

相比起发光发热的太阳,张志敏更愿意将自己比作一滴水,无声地滋润学生。2008年春,张志敏作为同济大学第十二批辅导员支教团成员赴甘肃定西常河中学支教,担任两个高一班级的数学教师。踏上常河这片苦脊的黄土地,恶劣的风沙天气没有让她退缩, 落后的生活条件没有把她吓到,一群红着脸蛋求知若渴的孩子却让她的眼里泛起泪花。尽管因汶川地震震感明显,收到当地校领导尽快返回的要求,她还是决定留下来。每次课前,她总是把题目做一遍,模拟上课情景,下课后还要花两三个小时批改作业。最艰难的时候,三人小队中一位队友生病,另一位队友要外出负责当地招生,短短一个晚上,她不仅要熟悉自己的教案,还要准备队友的教案。一天五节课工作强度让她精疲力竭,但只要想到她所教授的知识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命运,她就又有了上课的动力。

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从辅导员转入组织员岗位从事党建工作以来,她时刻牢记:“我的第一身份是党员,我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她全身心投入,认真完成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专题教育、组织换届、干部管理、党建研究、统战工作等党建工作。

张志敏不满足于做一颗只知道机械运转的螺丝钉,她总是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工作更上新台阶。她协助学院党委成功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培育创建单位并完成验收工作,结题报告和支撑材料多达40多万字,协助学院教工三支部获评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和教工八支部获批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主持拍摄《乡村造梦》优秀党员宣传片获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优秀奖等,发挥标杆院系党建示范作用。她结合党务工作经验,协助组织部编制《同济大学发展党员指导手册》,组织培训近10场,并将发展党员经验转化为校级党建研究课题。她十分注重自主学习,虚心请教,努力实现自我提升。她发表党建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以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4篇,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党建课题6项,其中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上海市课题4项,成果多次获上海市一、二、三等奖。

作为学院疫情防控总联络员之一,张志敏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居家线上办公,她几乎每天加班到11点。她时刻牢记“管好人,看好门,做好事”是党组织交给组织员的特殊任务。还记得疫情刚爆发时, 她与家人还在国外旅行,接到学校第一次统计教职工疫情防控信息通知后,她在火车上就开始工作,甚至取消了当天旅行安排,一直在宾馆工作到深夜,之后几天,她克服时差困难,及时完成全院300多名教工健康信息上报。

身体力行,兢兢业业,做黑夜里散发光芒的灯塔

近年来,组织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张志敏敏锐地注意到,必须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 时刻磨炼专业技能。她特别感谢学校给予她机会,于2019年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首批专职组织员海外研修项目,赴英国牛津大学访学三周。期间,她学习了管理理念,主动向优秀组织员学习,提升了国际视野和工作能力,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被动地等待工作任务下达,永远无法真正做好工作。张志敏主动出击,提前预判,围绕学院工作大局, 贡献力量,协助学院取得了多项集体荣誉,其专业高效的工作也帮助其在组织员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在特殊忙碌的2020年,她完成300多项大小繁杂的事务,保质保量完成全年重点工作,包括:协助完成首批标杆院系结题验收;协助学院党委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高效完成学院党委、行政班子换届;审核把关党员发展材料; 协助党委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是,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局面,她按周推进全校发展党员进度,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1000多份党员发展材料审核把关,全校党员发展同比增长近10%。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张志敏始终要求自己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基础,提升个人能力,为学校党建工作的运作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发挥特色,参与武汉疫后重建

1. 支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秩序。规划院总支第四党支部肖达院长牵头,党员同志带头, 勇挑重担,整合技术力量,启动了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第四党支部夏南凯教授领衔,亲自谋划,亲自布局;第四党支部的党员积极参与,于3月17日正式成立武汉疫情工作小组,全面开展武汉疫后重振相关专题研究。

2. 广泛发动各方力量

在学院彭震伟老师及张尚武老师等多位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邀请同济大学教授专家组建研究顾问团队,为专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技术支撑。借助同济大学科研力量,横向联合学院各专业老师的集体智慧,同时,美洲、欧洲、澳洲等多国同济学子和海外友人给与了广泛的支持,并深度介入,为武汉疫后重振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 研究持续推进,取得重大成果并服务武汉疫后重建

经多轮线上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五大研究方向(公共设施、产业、数据分析、宏观政策、专项规划), 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后,以公众号推文的形式征求更为广泛的意见与建议,获得了较为热切的关注与反响。研究持续取得成果后,主动和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接,针对疫后重振进行交流,并向武汉市局提交了九大研究课题成果,其中《武汉市应急系统与防灾减灾专项规划》《武汉市经济和产业重振专项规划》纳入到“武汉市疫后重振规划”系列规划研究之一。

由支部牵头积极开展的武汉疫后重建课题研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城乡空间与疫情防控的关系,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为武汉疫后重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责任担当,参与云龙扶贫

1. 勇当扶贫排头兵

2013年,同济大学开始定点帮扶云龙县,八年来,在学院党委、规划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以“规划引领” 为方针,探索了一条以城乡规划为核心引擎、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助力当地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特色道路, 为云龙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新蓝图。随着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同济规划院不断深化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将规划理念和设计落实到每一个村民心中,以云龙县永安村作为示范,倾力打造。

规划院总支第四党支部党员是助力“梦想家园”公益活动开展及扩大的主力军。由宣传委员葛凡华牵头,在全体党员的建言献策和踊跃参与之下,该活动已经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并受到了当地孩子与村民的热烈支持。

2. 扶贫扶志相结合,开展“我是小小规划师”活动

活动从永安完小的课堂开始,规划师带队开展村庄实地踏勘,引导孩子们打开观察的视角。通过自然观察、自然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打开五官六感,引导孩子探索村庄自然环境,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是小小规划师”活动,锻炼了孩子们观察、发现和动手的综合能力,拓展了孩子们对云龙未来的追求和主人翁意识,为偏远地区的青少年带来了优质的素质教育拓展,埋下了自我创变的种子。

3. 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11月,我们以“永安ji忆”为名,邀请永安村民和孩子与参与永安村建设的设计师,携手举办乡土创作展。展览分为“永安济忆、永安迹忆和永安寄忆”三个篇章,记录了永安村的这几年的巨大变化,也记录了同济人在这里的辛勤奉献,更加记录了所有人对永安未来的美好憧憬。孩子和村民也一同贡献了他们的展品。孩子们展示了他们描绘的“美丽新永安”。

三、冲锋在前,引领宜宾地震灾后重建

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损失。地震消息传来,同济大学第一时间与宜宾方面取得联系,并立即启动地震专项援助工作。受学校委托,同济规划院积极选派团队支援前线、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工作,长宁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得到了宜宾市及长宁县的高度认可,在本规划指导下的相关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1. 党建引领,创新“党建+项目”工作组织新模式

7月16日,同济规划院党总支召开长宁灾后重建专题研讨会,考虑到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同时也为更好地发挥党员规划师在项目中的带头作用, 会议决定采取党建引领的方式开展规划工作,探索出一条“党建+ 项目”的工作组织新模式。

第四党支部作为先锋队,于6月26日第一时间赶赴长宁进行驻场办公,在第一阶段15天的工作中, 驻场办公的同志与上海方面的同事一起,每天都工作到凌晨,齐心协力打好了灾后重建规划第一阶段攻坚战。

2. 党员带头,轻伤不下火线

项目攻坚过程中涌现了不少感人案例:为保证第二批调研人员到来之前所有同事可以尽快了解双河镇震后情况,规划师冒着最高温36度的酷暑进行了两天高强度的现场调研,多位同志累倒后仍带病工作一周之久,坚持到灾后重建第一阶段工作结束,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辛苦劳动与付出,规划任务才能按时完成。

支部工作得到了灾区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7月23日,长宁县常务副县长华涛等领导来到同济大学,赠与同济规划院锦旗,对同济规划院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为灾区重建规划所做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长宁灾后重建工作还在持续进行,建设长宁美好未来,第四党支部将同济的“文化抗战”精神在宜宾发扬光大。

四、校地合作,社会实践中的规划启蒙教育

2019年11月13日、11月29日,第四党支部先后前往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静教院,通过《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师的使命》主题讲座,给广大在校学生宣扬规划建设的目的及规划师的社会责任,让在座学生了解什么是城市规划、什么是一个规划师的初心与使命。在活动形式上,第四党支部采用主题讲座结合分组互动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向学生们科普规划设计小常识并介绍设计师的日常工作。

在上外附中,现场《5.12震中映秀地震灾后重建》的主题演讲深深震撼了在座的每位学生,大家近距离了解了作为一名人民规划师在抗震救灾中的爱岗敬业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少学生在活动之后都表示今后想学习规划与建筑专业。规划师是描绘城市发展蓝图的人,是在祖国大地上谱写建设诗卷的人。而年轻的莘莘学子,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规划院总支第四党支部将规划设计与党史教育结合是在工作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今后还会继续发扬光大。

章明,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博士。199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同年被免试推荐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95年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任教;2009年取得博士学位。章明同志于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十余年中努力践行一个优秀党员应当履行的职责,在多个领域建树卓著,成绩引人注目,完全符合上海市教委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

一、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章明同志长期聚焦城市建成环境有机更新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历史城区风貌保护、土地复合使用、基础设施建筑化与景观化,形成良好社会效益。

以“新天地”改造和上海世博会滨江改造及后续利用工程为始,章明同志参与了“上海市2035总体规划”、“黄浦江两岸地区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技术规范”等重大项目的咨询工作。尤其是他参与的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实现了杨浦滨江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并深化到“一江一河”空间品质提升。章明同志担任杨浦滨江公共空间项目的总设计师,还江于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后续又担任2019SUSAS城市空间艺术季总建筑师,将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完美融合。积极探索城市有机更新的实施策略,推动城市空间转型。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项目获得了多方面的认可。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认可了其从“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实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杨浦滨江公共空间项目还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好评,获得了包括CCTV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三十余次争相报道,还成为了2020年9月开幕的第31届上海旅游节6个“2020年上海文化旅游推广窗口”之一。从杨浦滨江出发,章明同志任上海、台州、海口、青岛、苏州等城市建设专家,目前实践已深入至深圳观澜河、茅洲河、杭州钱塘江、京杭运河、台州椒江等大型碧道整治再生工程之中,继续履行其作为一名优秀党员的光荣使命。

二、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一流人才培养

章明同志集“教师”、“学者”、“建筑师”、“教学管理者”于一身,用实践成果引导、激励、塑造学生,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加大国际交流,积极支持高层次人才参与重大科学计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录制由多名院士领衔的同济大学通识课《劳动教育》,讲授“建筑复兴中的匠心与传承”,将工匠精神和宏大情怀落实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之上;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评论》主讲教师,建立正确的建筑评论价值观和方法论;承担本科生实验班设计课教学、从事教案计划编纂、教学展览布置、跨学院授课、博士生培养等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将常年实践总结的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公共空间再造前沿理念带入教学中,推动建筑学一流学科建设,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导向,积极投身国家重大事件和城市重大项目,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章明同志坚持以人为本、课程育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相联系,积极从引导学生从业价值观的层面入手构建课程内容。连续多年获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可爱教师”称号。参与本科、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得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教育论文1篇。章明同志主张产学研三位一体,使学术平台和实践平台与教学互动,将城市有机更新的研究实践与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使其言之凿凿,行之有物,与现实密切关联。章明同志在教学中注重价值观的构建之外,寓教与用,积极搭建国际、校际以及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平台,指导学生竞赛、参与各项国际工作营等。社会实践方面,指导学生在上海城市双年展城市项目“你的地方”参展、以及2019SUSAS城市空间艺术季当中从策划、建造到展位布置的一系列工作实践,发掘学生在各个方向的潜能、拓展行业跨界的视野与敏锐捕捉前沿动态的能力。

三、发挥一流学科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章明同志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跨学科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树立系统思维,推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八个工种合一。2021年章明同志参加了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的城市规划、设计专家座谈会,为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研究与公共决策、制度设计、新型智库建设等深度融合献计献策。

章明同志为近现代既有建筑改造与再利用“一流团队”和建成环境技术中心“现代木构实验室”负责人,组建学术创新团队,着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带领团队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既有城市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诊断评估技术与策划方法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滨水工业文化遗产廊道从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的转型研究——以上海黄浦江两岸为例”的研究工作,取得软件著作权《既有城市工业区改造诊断评估软件》(2021SR0278827)1项,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2014105045615专利名称:一种带装饰面防护层的楼板2017);参编参编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既有工业建筑民用化绿色改造技术规程》(2020.09.28发布,编号T/CECS753-2020)和《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编纂工作,任总编委会委员;担任第一分册及第三分册编委会副主任;任第三分册“司法建筑”主编。

章明同志还将其专业学术能力为全社会服务,受邀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演讲100余次,参与及组织国内外学术及相关社会活动50余次,策展与展览20余次。章明同志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竞赛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学术委员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小城镇建筑分会副会长及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筑创作学术部主任、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注册建筑师分会副会长。章明同志的作品展览,近及东亚,远赴欧美,曾先后参与法国里昂中国建成遗产展、意大利米兰三年展、德国柏林Aedes展、美国哈佛设计学院展、釜山国际建筑文化季、韩国首尔世界建筑大会等国际建筑盛会,作品刊载于Casabella、ArchitecturalReview等重要建筑媒体,反响广泛。


2017年7月30日至2020年9月14日,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共783人书写大爱,奉献边疆,足迹踏遍天山南北,汗水洒遍戈壁荒滩。三年来,他们视援疆为使命,把新疆当故乡,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牢记初心使命,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推动援疆工作结出丰硕成果、取得显著成绩,为新疆稳定发展各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济大学共安排了六人作为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成员,其中四人的援疆时间为一年半,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倪春任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副局长整整三年,具体分管规划编制管理处和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多规合一审查和审批工作。

2020年9月12日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上共有182名援疆工作优秀个人和44个援疆工作先进集体获得表彰。倪春因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被评为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获颁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荣誉证书和援疆干部人才奖励证书,同时获得援疆干部人才记功奖章,记功一次。

弘扬同济精神,奉献边疆报效国家

当前新疆天山南北尤其是首府乌鲁木齐呈现出社会大稳定、民族大团结、民生大改善、城乡大变样的全新气象,伟大事业催人奋进,援疆干部人才既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担当者、建设者。

三年来,倪春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援疆工作的重视和对援疆干部人才寄予的厚望。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他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认真领会党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准确理解党对新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牢固树立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有了较大的提升。他主动自觉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治疆方略,特别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三年来,倪春远离家乡亲人和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但来自新单位同事以及各界援友们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呵护,舍小家虽然让他对家人有万般的愧疚,尤其是2020年4月岳母突发心梗去世,没有见上最后一面,深以为憾,但顾大家也让他站在了人生的新高度,收获满满。

三年来,倪春把足迹刻在了乌鲁木齐市域13783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为乌鲁木齐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同济力量。工作中秉承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以实干和奉献书写着家国情怀。

“双一流大学”新疆大学新校区选址及后续规划服务工作

2017年7月入疆开始工作后,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高峰要求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在新疆大学新校区的选址上依照自治区雪克来提主席、艾尔肯常委的指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刚入选国家双一流大学的新疆大学新校区选址服好务。倪春接到任务后,与新疆大学校领导多次对接,实际踏勘,咨询了解校方需求,同时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市测绘院通力协作,在两周内完成了选址分析和方案比选,通过多次协调和会议研究,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三方取得共识,顺利完成新疆大学新校区的选址工作,为新疆大学新校区在2020年9月开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新疆大学新校区的后续规划服务工作中,倪春又继续指导和督促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规划中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新疆大学新校区所在的河马泉新区创新高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河马泉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各类企业在河马泉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

通过新疆大学新校区选址项目的工作,倪春发挥了他在规划领域上的专业优势,取得规划局和市里领导的信任和好评,为后续三年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深化规划改革,推进“一张蓝图干到底”,做好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的规划编制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地区绿色发展。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2018年至2020年倪春带领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国土勘测院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联合编制工作组走访了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和昌吉州昌吉市、兵团十二师、五家渠市,深入现场,向市区县领导、企业、居民了解发展需求和实际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带领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全域数字化现状一张图的工作,同时与上海规划援疆专家组详细对接了乌鲁木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初步成果方案,听取了老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三区三线的划定上,与乌鲁木齐市环保局、新疆自治区环保厅紧密衔接,积极上门对接划线情况,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严肃性和精准性,全面掌握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同时在永久性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林地、草地边界确权上与市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紧密衔接,确保空间不重叠,突出部门事权的对应性,真正面向规划实施与部门协同管理。

针对近期重点项目的规划配合工作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核心,乌鲁木齐市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探索实践、奋发有为。”在三年的援疆工作中倪春先后主持并全程参与了乌鲁木齐临空经济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概念性城市设计编制、乌鲁木齐文化公园的选址和规划、水磨河流域两岸土地梳理、大南山国际旅游区总体规划、乌鲁木齐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长胜大队土地征迁、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高新区(新市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水磨沟区馕产业园建设、乌鲁木齐甘泉堡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升及核心区城市设计等市上重点项目的规划选址和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这些重点项目可落地、可操作、可实施;同时弥补城市功能短板、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推动城市集聚配套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市在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工作

从2017年刚到新疆的“大干五十天”、“喜迎十九大”到2020年奋战疫情,倪春通过历时三年的各个节日期间和每月一次民族一家亲活动中,倪春和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驻社区的访汇聚工作队和局派驻人员同心协力,努力开创新疆持续稳定、全面稳定、长期稳定的新局面,坚决维护全疆各族人民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带头做反分裂斗争的表率。通过主动与各族干部群众真诚交心交友、交往交流、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凝聚人心,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坚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仇敌忾、勠力同心,助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早日实现。2018年,获得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的荣誉。

服务国家战略,方显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深感职责重大、使命光荣。”家人和朋友问起他为何要放弃上海的优渥生活,扎根边疆三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倪春说:“能为国家战略服务,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人生有价值!”

“援疆工作磨练了我的意志,砥砺了我的品格,历练了我的人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锤炼,精神受到了洗礼,这是我援疆的最大收获。”倪春表示回沪返院后将会一如既往继续支持新疆工作,始终和新疆心连心,永远把新疆当故乡,情系援疆事业,心系新疆人民。

李丽,现任学院图书分馆馆长、信息中心主任,教职工党员第七支部书记,管理学硕士,馆员(中级)。199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本科,同年入职同济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获得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入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曾担任团委书记、采访部主任、资源建设部主任、嘉定校区图书馆信息咨询部主任等职务。

一、修炼党性,专注思想组织建设

李丽同志于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对党忠诚,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己任,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的政治立场。她坚持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讲话精神,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始终注意团结群众、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李丽同志任学院图书分馆馆长后组织关系属于教职工党员第七支部,2016年6月经支部大会投票选举为支部书记,2019年6月支部委员会改选时,得到几乎全票支持连任支部书记。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她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兢兢业业的风格学习党建工作,认真参加学校学院党委组织的各项支部书记培训课程、论坛会议,同时,她带领支部委员会响应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部署,组织全体党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历次主题教育中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并依托学院学科特色,和专业教师、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如“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电影党课、青浦区重固镇章堰村乡村振兴特色考察等等,在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的同时,提升支部全体党员的党性教育水平、提升支部团队凝聚力,使支部作为基层党建堡垒始终保有强大的战斗力。

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李丽同志作为支部书记始终把支部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带领支部委员会坚持学习规范的支部工作规章条例,保证党建工作记录台帐的质量,在历次的巡视巡察、学习教育、党务工作检查中都能得到资料丰富、记录完备的评价。

二、爱岗敬业,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2018年入选第一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紧紧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抓党建,党委带领党员群众坚持落实“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促进一流人才培养”的工作理念;李丽同志作为教职工第七支部书记,也始终注重发挥建在管理团队上的教工党支部在管理育人中的引领作用。

在学院图书分馆的管理工作中,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学校图书馆工作多年、任职多个部门负责人期间获得的实践积累,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三馆的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进行了深度的整顿和规划,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从人力到物力全方位整合资源、挖掘学科服务潜力,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管理服务科技应用、落实“三馆联动”服务理念,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技术支持等各方面,推出“图书图档院史一体化资源建设平台”、“嵌入式”信息素养提升课程、学科和专业评估科研数据支撑、学位论文在线查重等具有新时代智慧图书馆特色的创新服务项目。

在图书分馆业务工作之外,作为支部书记,李丽同志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结合支部党员任职各职能部门的优势,依托支部力量,团结开展教改课题研究,推动学院教师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研发和应用进程,充分挖掘、整合学院空间、师资、成果资源,为学院师生解决多个痛点堵点问题;培养筹建“金牌讲解员”特色服务队伍,为学院对外交流提供新型服务人才。

在学院党委准备“双创”标杆院系建设周期报告期间,李丽同志参与编写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建“双创”成果汇编》,以严谨的文风梳理、回顾了“双创”期间的优秀党组织和个人事迹,以及学院党建引领学科建设获得的丰硕成果。这次成果汇编的撰写过程,既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又是理论基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党建引领创新思路的启发。

三、求真务实,做好党员群众的贴心人

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李丽同志带领支部党员坚持开展线上学习,严格遵守防疫措施,全方位参与学校学院疫情防控管理,如为疫区人民和医疗团队捐款捐物,为被隔离的学生送饭,为图书分馆购置书籍消毒专用的仪器……支部全体党员在学院各职能部门团结一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约束好自己可以约束的人,绝不给疫情防控的大好局面添乱,为学院学校疫情防控管理打好坚实基础。

作为已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丽同志对支部的年轻党员始终坚持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的态度,积极主动开展沟通交流,了解思想、工作上的困难和需求,对个别工作学习中作风散漫的党员勇于指出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批评教育,并认真督促改善,帮助他们的成长;在支部党建工作中注重发挥支委和优秀年轻党员的能动作用,考察、发现可以培养的苗子,为支部委员会准备骨干后备力量。

李丽同志始终坚持爱党爱国的坚定立场,坚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无论自己身在何处,担任何职,都能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时刻用优秀党员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为师生解决问题为己任,只问付出,不问收获,默默坚守在管理服务第一线;勇于面对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虚心接受意见建议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担任支部书记5年来,其本人的党务工作在历次年度党员民主评议、年终述职考核中都能得到支部党员和学院党委领导班子的一致好评,2019年度被评为“优秀支部书记”,2020年支部党员民主评议获得全体党员“优秀”的评价。学院师生一致认为李丽同志是勤奋工作、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表率,推荐评选“同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肖夏璐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科级专职组织员、学院纪委秘书、研究生党总支组织委员、心理辅导员、2019级景观1班、2班班主任,对接指导研究生第九、第十党支部,兼任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职业咨询师。怀着对党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对师生负责的信念,肖夏璐坚持勤勉敬业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深深投入到基础党务和思政教育工作中,扎扎实实耕耘,兢兢业业奉献,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立德树人,助力学生成长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栋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是每位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任务。肖夏璐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工作导向和根本出发点,重点关注学生理想信念、思政教育,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助力成长成才。

担任辅导员以来,肖夏璐负责学院千余名研究生毕业就业、心理健康、交流访学、资助育人、档案管理、民族学生和突发事件、社区社团管理等多块面工作,力争将千头万绪的工作串联成教育、服务、管理学生的丰富载体和纽带,并主动深入学生群体,以心换心,充分地尊重学生,为其排忧解难。

在毕业就业工作方面,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职业发展困扰,把握节点,开展丰富职业指导活动,如组织企业参访、政策宣讲、职业规划讲座等,促使其增进自我认识和了解行业动态;搭建平台,扎实做好校园招聘,举办博士生专场人才招聘交流座谈会、中西部及基层就业动员会、创新创业论坛等,增加优质就业机会;强化联动,链接校内外优秀教师和行业资源,加强学生与外界交流,拓宽其眼界和见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面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定期一对一深度谈话、宿舍走访,工作至今已与学生进行1000多小时的谈心谈话;妥善处理危机突发事件十多起,接触跟进的困难学生全部成功毕业或顺利结业;加强日常教育与管理,以预防、教育为主,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家校医等多方协动机制,做到重点关注数据库实时更新,把握思想动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连续5个学期开办OH卡潜意识卡团体辅导,录制“人际心理分析”心理微课等,为学生提供安全、信任和放松的心灵空间。

肖夏璐力争重点工作出亮点,常规工作求突破。连续5年做好2014级至2018级研究生新生迎新教育工作,打造研究生“学术共同体”,为新生融入学院、学校氛围,增强团队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做出积极的探索;依托“三型”党支部和“对标争先”项目创建,开展创新党建活动,多个项目获得校级重点立项,并指导学院研究生第八党支部获得“同济大学先进集体标兵”荣誉称号;注重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国家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其带领的静安区“邨坊里弄”调研获上海市优秀实践项目、“知行杯”特等奖,带领的福建龙岩市区域竞争力调研获上海市优秀实践项目,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肖夏璐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其一直以来用心、细心、耐心的付出换来师生的信任与肯定,先后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名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心理咨询师等荣誉称号。

担当谋事,提高工作成效

从辅导员转入组织员岗位从事党建工作以来,肖夏璐时刻牢记党员的初心使命,牢记组织员是组织党建工作的排头兵。她以饱满热情快速投入,努力成为党务工作的“多面手”,扎实落实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专题教育、组织换届、干部管理、党建研究、统战工作等各项党务工作。

被动地等待工作任务下达,永远无法真正做好工作。肖夏璐意识到只有提高站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才能推动工作更上新台阶。她将各项工作要点、任务迅速消化、分解到日常工作中,力争各类事务性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并协助学院党委成功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结题报告和支撑材料多达40多万字;协助学院教工第八党支部获批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顺利通过中期考核,获评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等;参与拍摄《乡村造梦》优秀党员宣传片获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优秀奖等,发挥标杆院系党建示范作用。她结合党务工作经验,协助学院和学校编制《同济大学党员发展工作指南》,并将发展党员、支部建设等经验转化为校级党建思政研究课题。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倍感焦心,作为学院疫情防控总联络员,肖夏璐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及时跟进疫情最新情况,严格执行上级指示要求,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发布各项防疫通知30多项,做好教职工人员排查梳理、核酸检测、进校权限、离返沪登记、突发情况应对,以及每日数据统计校核上报等工作。每天早上八点健康打卡提醒,中午下午两次未打卡提醒,晚上数据校核,有时要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完成全院数据的提交,确保全院380位教职工每天100%全打卡。每天24小时待命、365天全年无休,正是基于对组织交给任务的这份责任和担当,肖夏璐也因此获得2020年度同济大学人事考核和组织员考核优秀。

勤学善思,发挥模范作用

近年来,党建思政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肖夏璐敏锐地注意到,必须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学习动力,时刻锤炼专业技能,方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周末和晚上等业余时间来提升自己,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国家社会工作师(中级)、国际职业导师(中级)等专业资格证书,并围绕核心工作开展业务实践;勤于向优秀的领导同事学习,进一步提升规范履职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等,同时对接联系新任组织员,做好传帮带,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2014年,肖夏璐在领导支持下率先申请开通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在其后4年中一直负责公众号运营,粉丝数从0增长到将近4万,同时维护学院官网、研究生网,每年投稿、编发新闻1000多条,开设“CAUP思享”专栏,学院获2015、2016年度同济大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个人获同济大学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19年,她又参与建设学院“党员之家”,开设学院官网党建专栏,负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标杆院系”学院网站更新维护等,进一步加强宣传展示工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肖夏璐始终要求自己提高思想格局,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坚守初心使命,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踏实干事、担当成事、创新谋事,为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汪统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技术梯队2018级博士研究生,自2018年底开始担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他始终追求卓越,脚踏实地,奋勇争先,在努力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支部活动和社会实践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专利4项,2020年被评选为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曾获得2018中国照明奖一等奖等荣誉。

一、坚定信仰,服务社会

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对党忠诚,关心时政热点,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常反思自己,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向身边优秀的党员学习,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抵制不良的生活作风。在困难面前,勇于担当,保持良好的心态,迎难而上,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不麻烦他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积极上进,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社会,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明确了新时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

他积极组织和开展支部活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与研六党支部合作,先后开展了让党建走进生活:同济大学学生党建活动室设计与施工和同济大学学生宿舍党建活动室认知地图对标争先项目,借助于同济大学学生处和后勤部门改造党建活动室的契机,带领支部同学对四平路校区西南三楼、西北四楼、西北五楼、西南七楼、西南八楼、西南九楼、沪北二舍、嘉定校区九号楼、十号楼等宿舍的党建活动室进行了方案设计与施工指导,以改善部分党建活动室场地缺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让党建走进生活,为同学营造了更佳的党建活动场所。后续继续配合学生处对西北三楼和西南十楼的党建活动室和导师工作站进行了改造升级;基于前期的党建活动室改造经验,进一步整理宿舍党建活动室的类型样板宣传手册,总结设计导则;针对四平路校区的其他宿舍党建活动室现状(学三楼、学四楼、学五楼、西北一楼、西北二楼、西南一楼、西南二楼、西南十一楼、西南十二楼),如尺度规模、学生特征和主题特色等,带领支部同学挨个进行了现场勘查和问题总结,为下一步的改造设计和总体规划提供建议。后续整理了学生宿舍党建活动室的改造案例成果集,构建了同济大学宿舍党建活动室的认知地图。与研二党支部联合申报了新的对标争先项目:以城营国·从城市设计与建筑技术角度学习四史系列微党课,共同组织学习四史·参观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成果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本支部同学参观了同济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巡礼云腾龙跃,山乡巨变展览。疫情期间,积极发动支部同学参与志愿活动和捐款,加强心理疏导,支部同学多为建筑技术方向,线上分享了各自学科领域在疫情下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二、深耕专业,敢为人先

他勤奋刻苦,踏实稳重,严于律己;尊敬师长,与同学关系融洽。在完成课程学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导师团队的科研工作、工程项目和教学任务,在科研意识、设计思维和个人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在生活中,他积极乐观、乐于助人,与班级同学和同门相处融洽,经常交流学习和生活经验,分享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仪器的操作和设计案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业上,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各项技能,积极拓宽知识面和理论素养,时差查阅健康照明相关的文献研究和应用案例,更新知识储备,积累照明设计相关的设计手法和优秀案例,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

他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心血管内科CICU空间光照情感效应研究,协助完成结题报告和发表小论文等收尾工作;重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健康照明产品的循证设计与示范应用,协助完成健康照明循证研究与设计方法的编写,多次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现场调试和反馈调查;积极参与亚明工厂车间流水线照明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D楼教室的健康照明改造,协助现状调研、灯具定制和实验设计等工作。此外,积极参与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领域项目申报工作,基于健康建筑的高品质室内环境营造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课题已立项。

三、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他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工程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包括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建筑景观照明设计、室内健康照明设计等方面。城市夜景照明规划项目包括:黄浦区景观照明规划设计、东钱湖夜景照明规划设计、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彰武校区和嘉定校区的夜景照明规划设计,负责内容包括文本框架梳理、对标案例及现状分析、夜游策划、导则撰写以及效果图、分析图制作、现场试灯等。建筑景观照明设计包括上海博物馆东馆夜景照明设计、清远市奥林匹克中心夜景照明设计,具体负责概念设计、效果图制作、灯杆设计及照明效果模拟、布灯图绘制等。室内健康照明设计包括温州眼科医院健康照明设计、洛阳医院血液科照明改造、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照明设计、龙湖马桥椿山万树养老公寓健康照明设计、青浦区红房子医院健康照明设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室健康光环境示范研究等社会服务项目,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照明及室内色彩方案设计、灯具布局及照明效果模拟、控制面板设计、人因实验、现场交底和反馈调查等,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专业的认知。

他一直不忘初心,认真做好每件事,诚心对待每个人,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现任校研会执行主席、学院研六支部书记、兼职团委副书记、公建梯队班长、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曾任校青马工程殷夫班班长。坚定理想信念,她积极参加青马工程培养,夯实党支部建设,立足专业,用设计激活党建空间;深耕专业领域,她勤奋参与科研,成绩优异,发表学术论文5篇,协助导师申报成功多项市级及以上项目;投身社会实践,她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乡村共振,设计助农”“探寻同济英烈,弘扬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取得较大社会效力并在上海市社会实践大赛中获奖;致力学生工作,她作为校研会执行主席,推进科学精神培育、导生关系融通、成长发展关怀、身心健康促进四大行动,竭诚服务青年。过往三年,曾获评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同济大学研究生社会活动奖学金,2020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同济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第三届青马工程殷夫班优秀学员,2019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

一、政治忠诚,信念坚定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412月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201512月按期转正。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思想建设,提升政治素养。

1.青马培训,在学习中锤炼品格

20204月被录取为同济大学第三届青马工程殷夫班学员。受疫情影响,学习不能线下开展。她积极探索线上开展学习的模式方法,改革创新,开班仪式祭奠英烈、读书研讨学习理论、线上电台学习四史、开展讲座夯实基础、朋辈微课互相启迪,累计开展线上活动9次。通过学习实践,在理论学习、责任担当、实践锻炼等多方面提升自身素养。

20205月被录取为2020年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9月在中央团校接受2周集中理论培训,理论测试成绩83分,位列全国高校学员第3名;11月在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接受1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理论培训,体悟井冈山革命精神,返校后于1120日在学校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向方守恩书记等师生汇报学习体会。她在一次次学习中提升理论水平,将忠恕任事,人品服众深深记在心中。

2.寻访英烈,用事迹弘扬红色文化

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团队35名同学开展探寻同济英烈,弘扬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奔赴8个实践地点,通过实地调研、现场采访、开展座谈等方式,寻访殷夫、刘宗歆等8位同济英烈足迹。殷夫烈士四次被捕入狱,在一次次挫折中坚定崇高信仰,最终为捍卫政治理想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刘宗歆烈士面对肆虐的鼠疫,在医疗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将人民安危、社会安定摆在第一位,毅然决然守护人民生命线,不幸感染殉职,她如是说,更将烈士精神传递给了更多人。她带领团队打造七一成果包,并通过融媒体传播模式,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四史学习。项目获评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三等奖。

二、本领过硬,引领学风

1.瞄准需求,深耕专业前沿领域

她勤奋科研,绩点4.41,研究方向关注低能耗建筑、环境建筑。有在研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项目名称:环境性能与热力学导向的崇明生态岛低能耗建筑整合设计研究,30万元),参编学术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2篇被EI收录)。此外,以基金和科技进步奖申报、工作室实践项目为载体,系统性地在相关领域开展学习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协助导师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2项、上海市基金申报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申报1项,已成功申报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项目实践方面,参与导师工作室多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123号楼、河南省科技馆等多个项目,学术结合实践,依托项目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为公共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2.设计助农,用专业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目标下,她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团队开展乡村共振,设计助农实践项目,招募家乡代言人,结合专业能力及优势,以创新农产品包装设计为切入点,通过设计产品包装和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为因疫情而销售受阻的云南云龙、福建龙岩、湖南张家界等地特色农产品提供助力。项目获评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一等奖。

三、竭诚服务,榜样引领

1.支部建设,在组织生活中凝聚青年

在党支部工作中,研一担任党支部青年委员,负责党员发展工作;研二担任党支部代理书记,负责支部日常工作,申报2019对标争先项目,结合专业所学对西北三楼党建活动室进行设计改造和施工,获评优秀项目;积极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研三起至今担任党支部书记,统筹支部工作,申报2020对标争先项目,开展西南九楼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设计,获评常规重点项目。一直以来,她立足专业,瞄准需求,带领支部致力于学生社区党建空间改造设计,用设计激活党建空间;2021年,带领支部积极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承担起学院党建网站建设任务,打造学院党建工作展示平台。

2.团学工作,用实际行动服务青年

赤诚、热情、奉献、卓越,她秉承这八个字,积极参与校、院两级团学工作,脚踏实地,竭诚服务青年。

她在校研会坚守三年,现任研会执行主席,组织改革、抗击疫情、校院联动、四大行动,她秉承初心,切实为同学做更多实事。深入推进组织改革,从广开渠道引活水、强基固本促活血、校院联动展活力三个方面,让研会活跃在每位同学身边。抗击疫情期间,集思广益寻求团学活动新思路,发挥线上优势,推出推送34篇,总阅读量超8万人次;积极开展线上倡议,提高安全意识;组织开展手书中国为武汉祈福、同济抗疫志愿者风采展示等活动,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工作。强化校院联动,组织开展主席联席会、枫林菁英荟,与学院合作开展同心接力、二十四节气等活动,促进校院交流,集中力量打造王牌。在校第二十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上她代表研会作工作报告,结合研究生群体需求,提出科学精神培育、导生关系融通、成长发展关怀、身心健康促进四大行动,引导研究生志存高远、德才并重,主动对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基于此,开展学术先锋评选、推送阅读量超9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推送点击量超7万……数字背后是她带领团队一起向着更深入的改革和更好的服务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在学院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协助老师处理研究生团支部工作;曾任学院研会秘书处部长,推进研会组织改革、制度修订,负责财务报销、人员考核;组织破冰之旅、元旦年终晚会、研究生总结大会、学院第三十二次研代会等活动。曾任公共建筑设计梯队班长,配合学院常务工作,探索党团班一体化工作模式。

过往三年中,她秉持着赤诚热情的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甘于奉献的决心,为新时代、新征程奉献了同济优秀党员的青春力量!

李柳醒,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职辅导员、学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书记、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她严格贯彻三会一课制度,不断规范支部组织程序,以党建活动推动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并依托学科知识,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支部品牌活动,即靠谱师说靠谱有声书靠谱电台,激发党建活力,勇担新时代青年党支部的使命。以校级三型党支部和对标争先项目为契机,她带领支部积极申报,先后立项了8个项目,其中追本溯源大手牵小手党员传承系列活动获得同济大学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优秀项目,《大手牵小手,党性共传承》获得同济大学2017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优秀奖,《讲好中国故事:寻访可爱老师的初心和使命》获得优秀项目,《我的四史记忆》获得品牌项目。她担任支部书记期间,发展了学生党员62人,她所培养的学生党员曾荣获同济大学优秀党员、同济大学卓越奖提名奖、同济大学学术之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先锋党员等。

一、大手牵小手,党性共传承

1.追本溯源,新老传承

李柳醒担任支部书记期间,常与关工委的老同志学习请教。她组织支部与建筑系退休党支部融合共建,邀请阮仪三同志和贾瑞云同志讲述入党的初心:我们的故事,同时联系吕典雅、阮仪三、朱谋隆,胡岩良、贾瑞云、刘云、张为诚、庄荣、韩建新、伍远玲10位建筑系退休党支部的老党员与支部的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员结对成组,以传承为主题,开展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对话的相关活动,发扬专业精神、提升实践服务能力,引导支部学生不忘初心、追溯历史。此外,李柳醒还带领支部的成员前往同济新村老教授协会,教老教授们使用手机、安装和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软件,每周二一次的与老教授们的相约坚持了两个学期。大手牵小手,小手握大手,传承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也展现新时代年青的活力!

2.汇聚传承力量,党建带团建

李柳醒培养支部党员担任校园导游,带领同济一附中的团员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徒步校园,学习参观了深海馆、风洞实验室、陶艺室、声学馆等教学基地,传承同济精神,增进学生党员与团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启发彼此的专业学习兴趣,将对于校园的热爱、同济的文化、党员的精神传递给更年轻、更有希望的一代。老党员的大手牵着学生党员的小手,传承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生党员的大手再去牵青年团员的小手,每一个参与者最终都将成为传递者,李柳醒借助支部的平台锻炼党员、服务群众、促进共建,发扬专业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了学院各级党组织之间、学院党组织与校外党组织、共青团组织之间的联系。

二、担时代使命,传靠谱之声

1.靠谱有声台,传播战疫能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战中,李柳醒号召党员们发挥出来的力量,发出今年过节不出门,疫情防控靠我们,在家无事做什么,发发声音是同盟疫情防控,我在行动的倡议!支部随后依托靠谱有声书电台,运用喜马拉雅FM向广大师生及民众传播防战中的正能量,用声音助力战

支部创建了《疫情防控专辑》,结合抗疫局势、网课情况、心理健康、表白母校等时事,推出一系列的节目,目前该专辑的点击量为2100余次。原创电台剧《抗疫那些事儿》由支部成员自编自导自演,表达了对抗战士敬意,获得上海市教委的好评,李柳醒还接受了上海电台的采访。

2.靠谱有声书,助力学生网课

靠谱有声书是李柳醒带领学生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时创立的电台,现在不仅承担着传播专业知识的使命,还在疫情期间为学生网课出了一份力。目前已在喜马拉雅FM上发布作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史》《中国园林史》三本经典,共237集,总点击量66952,粉丝983靠谱有声书的活动还邀请靠谱师说中采访的可爱老师加入其中,实现支部项目的联动,现已经邀请李振宇教授、杨贵庆教授、周向频教授助阵导读。靠谱有声书广受好评,已被相关课程采用。支部成员通过阅读经典,以有声书的形式探索了自己的初心,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同时让广大听众能够在线学习专业书籍,在声音中感悟中国建筑的魅力,让用声音传播中国文化。

3.靠谱云生活,创新党建活动

李柳醒利用微信、zoom等平台组织开展特色组织生活学习,譬如四史知识竞赛、我做主讲人、学习Au等基本软件操作技巧等。疫情期间,李柳醒还成立了靠谱直播间。首播由李柳醒带大家游校园,用轻松的方式和学生保持联结,传递乐观的态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学生为什么不能返校,学校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学校食堂、图书馆、猫咪等情况,该直播达到小时榜热度40名。靠谱直播间与靠谱学子们相约星期二,为学子们的居家生活带去了温暖和陪伴,也为部分学生提供平台,点花样出来。大胆尝试的思政新模式,提高了靠谱学子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隔离病毒,但不隔离师生间的联结。

三、寻访红色记忆,聆听党史故事

1.靠谱师说,架起师生桥梁

靠谱师说是依托感动同济人物、学院可爱老师评选活动而产生的采访最可爱老师的特色组织活动,助力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旨在增进师生感情,立德树人,促进教学相长。至今已经采访董鉴泓先生等13位老师,参与的同学均表示收益匪浅,支部成员共同策划推出靠谱师说系列,已发表董鉴泓先生专访:《人行数座城,笔书城建史》。

2.寻访红色记忆,讲活党史故事

为了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李柳醒组织支部成员走访了上海16个区县,探寻人民群众最生动的红色记忆,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记录了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和感受,开展以我的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实践成果展,献礼建党百年华诞。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起从实践中认识党情、国情,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奋斗历程。


除以上市级、校级“两优一先”表彰的先进集体与个人外,院级“两优一先”表彰名单如下。

内容来源:《榜样的力量——“两优一先”事迹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