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迎百年|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第五期)之送课下乡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1-04-13浏览次数:251



学四史 迎百年

恰逢建党百年、以及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一、二、十三党支部以“乡村振兴+四史教育”为抓手,于2021413日与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小学合作开启了“学四史、迎百年: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第五期)”之送课下乡活动。本次活动关注乡村中小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支部长期以党建助推乡村振兴活动的延续,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借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优势,团队打造红色、乡土、空间认知等主题课程,向乡村中小学生传递“四史”知识,增强对乡土社会的认知,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趣味课程旨在带领乡村中小学生学四史、爱祖国、爱家乡,同时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未来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发展的梦想种子。

支部成员与屿头乡小学五年级学生合影

本次“四史”学习教育课堂内容包括四个主题:“国旗”的故事、黄岩我的家、乡村聚落与城市——重拾我们的家、建筑趣味空间组合与建筑作品赏析。在支部成员的精心组织与耐心打磨下,课程内容充实有趣,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同学们也积极参与课堂谈论与互动,师生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且有意义的下午。


一、“国旗”的故事


第一堂课是《“国旗”的故事》,主讲人为研八支部的王晶逸。课程主要围绕国旗的诞生,结合近几年来国内优秀电影片段,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为五年级小学生们带来一堂丰富有趣的党史课程。

主讲人首先以“中国共产党建党时间”和“新中国成立时间”两个简单的问题切入,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随后,主讲人播放了《建国大业》“选国旗”的片段,为学生们讲述五星红旗的来历和蕴含的含义,接着用《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升国旗”片段,讲述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背后的工程师林治远的故事,让学生们体会先辈们爱国敬业的“工匠精神”。

主讲人 王晶逸

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

在互动环节中,主讲人以小组分角色配音的形式,通过朗读“选国旗”的视频台词,加深了同学们对国旗诞生过程的印象与理解

同学们认真参与配音

二、黄岩,我的家

第二堂课是《黄岩,我的家》,主讲人为研八支部的汪滢、夏小懿。课程旨在通过生动的方式介绍黄岩地区的发展概况,鼓励同学们知乡、爱乡,树立好好学习、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志向。

课程展示了黄岩区的地理区位、山水城乡格局,探究了“黄岩”之名的历史由来,并引导同学们归纳汇总了黄岩地区以及屿头乡的地方特产、文物古迹、山水资源、特色建筑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同学们踊跃参与,列举了黄岩蜜桔、高山杨梅、长潭湖水库、屿头乡太尉殿、沙滩老街馒头等要素,将抽象的“黄岩”概念与具象的生活认知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立体、丰满的家园认知。

主讲人 汪滢

同学们踊跃参与课堂讨论

课程最后,主讲人组织全班16名同学共同完成了1m*1m的《黄岩,我的家》主题蜡笔画一幅,在互动、协作中加深了课程印象,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同学们合作完成主题蜡笔画

同学向大家讲解自己的绘画。绘画中有西瓜、杨梅、橘子、枇杷、草莓、葡萄等多种食物,体现了小朋友对家乡美食的自豪与喜爱。

三、乡村聚落与城——重拾我们的家

第三堂课是《乡村聚落与城市——重拾我们的家》,主讲人为研一支部的李孟琦、张珍。课程从三个角度切入带领同学们进行建筑认知:我们现在的家是什么样子、原始人的家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去设计一个家。

主讲人首先邀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重新认知自己的家,并以 “疯狂的原始人”视频为导入,向同学们列举了不同的聚落形式,接着追根溯源,展示了人类最早的居住单元,进而介绍了窑洞建筑、干栏式建筑等,引导学生思考原始人的房屋和现代房屋有哪些异同。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根据居住需求,亲自动手建造房屋,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房屋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建筑的形态与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主讲人 李孟琦

老师们为同学答疑解惑

同学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作品的优点是三角形结构稳定,且制作了斜屋顶便于排水,在动手实践中,同学感受到了制作房屋的乐趣,也锻炼了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趣味空间组合

第四堂课是《趣味空间组合》,主讲人为研二支部的王禹翰。课程通过让小朋友们识图、猜图和亲自动手等多种方式,结合本专业特色对同学们进行课外兴趣的拓展与延申,锻炼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主讲人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空间”,空间的要素组成,并通过猜图的方式锻炼小朋友们的眼力,生动地展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认知空间的。同时通过设置悬念引出观察方法——格式塔心理学,结合例图形象地展示了格式塔的五原则: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简单。随后结合平面构成的作品向小朋友们简单介绍了创作的过程,并从平面构成拓展到立体构成。最后让小朋友们利用海绵块和牙签等材料亲自动手完成立方体构成,过程中小朋友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享受动手的乐趣,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小创作。

主讲人 王禹翰

老师们指导同学完成立方体构成

同学上台展示立方体构成作品

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通过小组协作,同学探讨了立方体构成的多种可能,并在亲手制作中感受到空间组合的魅力。 

活动反馈

 • 今天很高兴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了这四节有趣的课程,每个老师都很有趣。我特别喜欢第二节课,第二节课的老师也特别有趣让人亲切。——徐灵玲

 • 敬爱的哥哥姐姐你们好,今天下午你们能来我很高兴祝你们漂亮帅气。——郑洪

 • 希望让你们再来一回。上这节课非常好玩,学了很多知识,我喜欢第二个老师。——汪奕桥

 • 谢谢哥哥姐姐来我们上课。我喜欢第一个姐姐。谢谢你们!——戴欣凯

 • 大哥哥、大姐姐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体会到了许多。如:第4课的图形,第3课的建筑,第2课的“家乡”画和第一课的国旗故事。我喜欢第2课的老师。——张晓雪

 • 每个哥哥姐姐都特别温柔、帅气、漂亮,每个老师我都喜欢的!——黄雨婷

学生们的心里话

学生作品展示

本次活动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一、二、十三党支部、屿头乡政府与屿头乡小学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通过本次活动,支部党员既加强了自身的四史学习,又向乡村地区的村民、学生普及推广,完成了四史知识的转化。四史学习与乡村结合,创新了学四史的形式,丰富了同济·黄岩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的内涵。在屿头小学的四史课程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支部党员将继续加强四史学习,持续关注乡村,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献礼建党百年。



策划|初松峰、王宣儒

参与|王宣儒、王晶逸、汪滢、南晶娜、夏小懿、王禹翰、李孟琦、张珍、黄唐子、胡嘉伟、肖求波、初松峰、徐钰彬、卢慧霖、郭谌达、韩赟、顾卓行、李思颖

供稿|南晶娜、汪滢、王禹翰、王晶逸、王宣儒

供图|王宣儒、南晶娜、夏小懿

排版|南晶娜

  

感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 黄岩屿头乡党委 屿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