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云:信念做帆,筑梦浦东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1-06-27浏览次数:2387

校友简介:

尧云,男,中共党员,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曾任福建省莆田市规划局副局长,兼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现任上海陆家嘴新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十一部负责人。他更是一名愿意、善于、敢于奋斗和拼搏的优秀党员,扎根一线,“拓荒”临港。他用他的敬业之心把关工作,为浦东的二次大发展添砖加瓦,助力浦东在上海绘就全球科创中心蓝图的进程中成为主战场和核心区;他以他的爱国之情把个人信仰追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为更美好的上海和更强大的祖国默默奉献着。



以梦为马,信念做帆

本来中学成绩优异应该保送北大的尧云,机缘巧合听到朋友提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番了解后顿时心生兴趣,跟家里商量后便通过正常高考的方式,在2000年顺利来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从此与同济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校期间因品学兼优,硕士阶段的尧云通过学校选拔被公派到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进行深造,获得了一段难忘的留学经历。在外求学的过程之中,尧云抱着建设国家的坚定信念,并充分肯定祖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德国导师的挽留,回到国内在同济继续攻读建筑学博士,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在校求学阶段,尧云的梦想就是一笔笔把砖石钢木绘在图纸之上。

博士毕业后,尧云参加了由中央组织部发起、福建省委组织部选拔的福建省“引进生”项目,通过层层选拔,担任福建省莆田市任规划局副局长,兼莆田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在职能部门中从事着建设规划审批工作。在福建工作了将近两年,最开始尧云是以科技副职干部的身份挂职,挂职期满后再任职,当时组织上给的条件很好,在各个地级市职能局里做副局长或各区县里面作为党政的副职。挂职期间,在局里和管委会领导的支持下,工作开展的都还是比较顺利的,这也为他今后的党建工作和管理工作积累了充分的经验。这时尧云的梦想便是通过一项项规范和指标检验项目,去真正地改善城市风貌,提高建筑品质。

挂职期满后,组织上对尧云的正式任职安排有两个,一个是去平潭综合试验区做规划局局长,第二个安排是去福建省建设厅处室做处长。但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福建的发展理念和上海相比差异比较大,二是政府工作偏管理、偏指导,而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和培养教育更偏重于参与和实践,尧云最终决定回到上海,步入陆家嘴,戴起安全帽,进行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管理的工作。从此,尧云的梦想变成了把图纸设计的点线面块砌筑到地上,让它们从一双双摩挲的工匠手中倾城绽放。

在各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党和党组织的坚定信念,一直支撑着尧云不断开拓进取,他的梦想也不断向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中国梦靠拢。在校时他就是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毕业后也将对国家和城市发展的贡献看得比所谓的待遇丰厚更加重要。因此他毅然选择将政府和国企作为自己发展的平台,用更严格的标准和规矩要求和锻炼自己,打磨自己接人待物、做事行文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祖国发展。


深耕临港,筑梦浦东

近年来,浦东区委区政府提出“挥师南下,决战临港”的战略决策,作为陆家嘴集团挥师南下的野战排头兵,尧云在基层一线得到的唯一指令就是——“仗打到哪里,人就要冲到哪里”。这时候,尧云选择默默地放下家中一切,奔赴浦东建设的最前线。

项目的现场建设,要进度、要节点,更要保证安全与文明,要“设计品质”也要“效率计划”。在平行推进计划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时,尧云所在的临港建设团队经历3次重大的设计调整,概念方案到报批图纸前后修改20余版,但是依旧为集团实现了临港国际会议中心项目的“三个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批复、当年开工,开创了浦东新区国有企业南下临港开发项目的新速度,为临港新城的建设开发品质树立了新标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虽然去年受到疫情的深刻打击,但尧云所就职的国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于是决定免除租户租金数亿元,同人民群众一道共克时艰。尧云作为党员干部更是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疫情严重之时合理协调返工人员,做好防疫工作同时也不耽误经济生产。疫情发生后的一年内尧云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包括周末和节假日,全天转,每天住在工地追工期,不让疫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用实际行动践行国企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尧云一直深刻的意识到,一直以来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自己的功劳。与自己一同在滴水湖畔并肩战斗的,还有临港近两万五千名奋斗在工地一线的建筑工人,以及支持着这些工程建设的属地行政管理工作者。这人中大部分都是新上海人,大家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共同用自己的青春经历和事业梦想将造就不一样的临港、不一样的浦东、不一样的中国品质和中国速度。即使大家远离了亲人,但在临港他们彼此就是齐头并进的一家人,用共同努力加深了党与群众之间的牢固联系。

临港,就是尧云的第二个家,作为党员的他在这里默默的奉献自己的青春,用“大国工匠”的奉献与担当在祖国的东海之滨塑造着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


访谈实录:

1. 我们了解到您在本科同济毕业以后,前往德国的魏玛包豪斯进行了硕士的学习。在硕士的学习结束以后,即使在教授的挽留之下,您毅然决然的回到同济攻读博士学位。请问您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当时我经过学校选拔以后公派到包豪斯去读硕士,有位导师叫 Wolfgang Christ,从美国进修回来,沟通得比较好,他希望我继续留在德国读博士。但后来我觉得,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基础建设急需工程管理类的人才,于公于私都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就放弃了留德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了。

2. 您博士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即是福建省莆田市规划局副局长,请问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从事这份工作呢?

我博士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是由中央组织部发起、福建省委组织部选拔,我以福建省引进生的项目去福建省莆田市任规划局副局长,兼莆田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当时也是有这样一个机会,福建省率先推出了引进生这个项目。第一批只针对清华和北大,那么第二批则包括同济大学,当时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姜信治推出了这个青年干部培养项目,从第二批针对的五大高校里引进将近100多名博士和硕士,我们学校的建筑城规学院、土木学院和交通学院在项目当中。经过几轮的选拔,我就去福建工作了。至于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主要受到陈丹青先生的鼓舞。他来学院钟庭做讲座的时候,曾经说了一段话,对我触动比较大,这也是我现在做工作的原因。他说,你们设计学院这么多有才华的人,如果是真的准备改变这个城市风貌,改变我们的面貌,或者是提高建筑品质的话,其实应该多一些人员去政府机关里面做管理人员,可能起的作用还要更大。我当时就对这方面产生了兴趣,毕业时也正好遇到这个机会。

3. 您在福建的工作结束之后的职业发展历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在福建工作了将近两年,当时一开始是以科级副职干部的身份挂职,挂职期满后再任职。当时组织上给的条件很好,博士是副处级,硕士是正科,在各个地级市职能局里做副局长或各区县里面作为党政的副职。挂职期间,在局里和管委会领导的支持下,工作是比较顺利的。当时组织上对我正式任职的安排是两个,一个是去平潭综合试验区做规划局局长,第二个安排是去福建省建设厅处室做处长。福建的发展是没问题,但是我自己感觉到两个较大的问题,一是福建的理念和上海相比还是差距比较大;二是,政府的工作偏管理、偏指导,但是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培养教育更偏重于参与和实践。再加上我的家庭在上海,两年快满时,我就给组织上打了个申请回上海。回上海了以后,正好有机会到陆家嘴集团工作入职以后我就一直在做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管理的工作。

4. 工作选择上,相较于待遇丰厚的民营单位,您选择进入国企工作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追求呢?

说起来好像觉得是假话虚话,但实际上是我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想法。在校期间我就是学生干部,也是学生党员,所以我对我们组织的认可度比较高。我觉得对一个城市面貌的改变和对国家的贡献比所谓的待遇丰厚更重要。其实这一点我觉得在做设计时也是一样的,要去一个比较好的大的设计院去历练,设计院可以是民营的,民营有很多做得很好的,但是更多的其实是国营的院,比如一个城市的院或者省院,不可否认他里面可能会有很多顽疾和刻板的方面,但是他的底蕴和功底在那里,比如师傅带徒弟的工作传统;另一方面,最大的项目、重点项目、重要项目都是在国企这个平台上在运作的,同时你会接触到更严格的标准和规矩。那么接人待物、说话做事、行文等各方面都会更好。

5. 您在同济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整个学校氛围,在您之后的工作中产生过哪些持续性的影响呢?

其实很多。我举三个例子。

其一是动手的能力,指的是我们习惯于用图纸来表达问题。现在在与设计院、施工单位的沟通,听下属汇报的过程中,我比较喜欢看到表格和图,不需要大量的文字来说明,你把图一画出来,我就大概知道情况了。你说哪里跟哪里碰了,节点做不出来,或者交接面有问题,那就画出来,大家来想办法或者现场走场,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其二是表达能力,我发现设计学院出来的同学相较于其他学院,明显拥有更好的表达能力。我组织我们部门各项会议的时候,我们部门有同样来自同济的建筑师。他负责我们所有项目的设计管理,从方案一直到施工图和后期的变更。大家同样都用PPT上台宣讲,他就会更加从容。因为我们从大一开始一直锻炼到大五毕业,甚至毕业以后还要面对甲方去宣讲,再加上当年我们要在钟庭面对众多的人阅读我们的图纸、我们的模型,所以这方面的表达能力和面对大场面的从容与淡定,是学院给我们的巨大财富。这种能力部分人源自天赋,但大部分是经过训练习得的,我们学院整体的标准水平比别人高。

其三是在同济读书的时候养成了我们有担当的品质,遇到困难或者遇到做错的时候,要勇于承担、敢于承认错误,不要怕批评,要实事求是,这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国营企业也好、工地也好,大部分人每天都能在工作里面看到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你向领导承认了你的错误,即使这个问题不是你一个人是三个人的,你接下来怎么做呢?领导可能更关注你该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

6. 对现在的同济学生,您最想分享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上的建议是什么呢?

我的建议是尽快毕业,尽快参加工作。实践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早点去接触施工一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的,包括我们学院很多颇有成就的老师,他们也是有很好的积累才能出来。他们的积累在于对现场工人的做法是很清楚的,他了解这个材料,然后他了解这个东西如何建造,锻炼的方法就是要多看施工图、要多去现场,以求学的心态拿着图纸去现场找这些工人去聊,然后你就会成长得很快。到第一线去感受,然后多跟工作以后的师兄和校友们交谈,我觉得胜过一切,一定要早点工作。


供稿:研究生第九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