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史|CAUP研究生十四支部“回溯历史·展望乡村”主题党日活动回顾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0-05-17浏览次数:161

活动简介

20201月以来,因新冠疫情影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十四党支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支部委员会筹划、组织与倡议下,以自主学习、网上交流的方式展开支部学习与组织生活。在这个时期有这么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如往常一样和老师同学围坐,在线下进行毕业论文的讨论。支部利用网络方式,在毕业“季”和战役“季“重合的特殊时期,邀请支部内两位毕业班党员分享硕士论文阶段成果。两场分享会围绕前三十年的大寨、公社的建筑设计建造问题与乡村组织生产问题展开。依托支部的梯队背景,结合“四史”学习,形成“回溯历史·展望乡村”的支部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支部成员积极参与、讨论,顺利完成支部活动。

活动共两场,由预备党员赵颍同志和正式党员王霞飞同志分别汇报介绍,研究生十四党支部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等参加,会议由支部书记王雨林同志主持。

参与活动同志部分合影


回溯历史·展望乡村

江南大寨

2020317日下午,赵颖同志作了题为《“江南大寨”的空间变革:绍兴上旺大队新村研究(1968-1978)》的报告。赵颖以浙江绍兴南部山区上旺村为对象,回顾了它从1968年开始建造,到1975年建造完毕,再到1978年最后一批社员迁入,直至今日的历程全貌。从大寨空间类型,到公社组织结构,从多角度呈现了上旺大队这一个例与“农业学大寨”与“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模式,对其中的背景成因、现实条件、优劣利弊和对当下的意义都做了汇报。同志们针对其中一些基本概念、生产生活方式、研究展开方法作了讨论。

赵颖作专题报告

乡村漕渡

428日下午,王霞飞同志作了题为《我国乡村渡槽设计(1950s-1970s)的地方建构与工程体系》的报告。王霞飞从渡槽的概念开始谈起,从我国1950s-1970s水里发展事业的历史进程、渡槽的时代标签、使用效益等角度阐释了渡槽随历史进展的变化,并以河南、山东、浙江、湖北等省份的渡槽案例,分析说明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渡槽建构在材料、技术和形式上的不同影响。活动还邀请博士党员蔡宣皓同志作嘉宾,围绕我国水利建造历史研究的现状、前三十年工业化成果、研究记录工作等,结合疫情期间生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王霞飞作专题报告


小结

赵颍的报告从个案出发,引向整体结构背景;王霞飞从整体出发,深入不同个案之中。两人的汇报互相呼应互为补充,为同志们扩展了知识,对学大寨时期的乡村规划、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的乡村组织架构以及相关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渡槽、建造建构与工程体系等方面有了系统的认识。汇报、讨论、交流对我国进入城市社会、政策推动城乡统筹的背景,对乡村本质、乡村价值和乡村组织结构的可能,乃至遗产保护与乡土景观发展都作了思考和展望。


在“回溯历史·展望乡村”中学习四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1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关于历史时期的重要讲话,并在十九大强调历史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观。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重大战略之一,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学习“四史”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关注前三十年探索建设,投射当下乡村议题,学习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回应了党的历史观,回应了国家战略的方向,从专业视角加深了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唯物历观的认识。在党理论引领下,在防疫战疫背景上,以历史照现实,对继承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对乡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与人居环境健康,对城乡规划建设体系观念和治理,作持续而深入的思考。系列活动基于支部梯队背景,不仅在支部内形成良好学术氛围,为同志们提供学术帮助,也将建筑史论专业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学习相结合,尝试了适合支部的组织生活模式。

通过这两次线上组织生活,同志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建党九十九载,要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 姜晟 王雨林

编辑| 姜晟

审核| 唐育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