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楼导师讲座暨党课学习活动

​第九、十、十六党支部党课学习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1-05-27浏览次数:270

527日上午10:00,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驻楼导师讲座暨党课学习活动在彰武路8号楼党建活动室顺利举行。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发展建设在新时代也迈入了新阶段,从注重空间的经济性逐渐转向了注重空间的健康性。本次活动荣幸邀请到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王兰教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健康城市发展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而有深度的党课,主题是“响应国家战略,开展实证研究”。

支部辅导老师姜凡出席了本次活动。第九、十、十六党支部党员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党课学习。在主持人康宁的介绍下,本次专题党课正式开始。

响应国家战略 

2012,国家卫计委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2014,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201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王兰老师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讲起。围绕我国健康城市近期的建设进程,强调“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y)”的意义和价值。在梳理城市发展影响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介绍了健康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素与路径框架。

开展实证研究 

接着,王兰老师介绍了健康城市研究通常的三条路径,分别为描述性研究、规范性研究、实证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大部分研究的基础,也是许多研究开展的前期分析。讲座列举了三个描述性研究案例,内容涵盖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卫生设施的现状与反思、中国医疗卫生设施体系构成、上海市发热门诊空间分布。

规范性研究侧重于框架、模式的建构,需要结合文献、经验、判断等,提出有说服力的构想。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讲座以“针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城市空间干预策略”论文为例,介绍了开展此类方向的研究开展。

实证研究通常侧重定量,也包括案例质性分析方式。讲座以“高铁通勤者自评身心健康变化的影响因素”论文为例,展示了从数据收集、模型分析、结果讨论到政策建议的完整实证研究流程。

王兰老师指出,未来健康城市领域的研究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与智慧城市相结合是主要方向之一。

老师寄语 

规划最早应对城市病而来,健康城市理念的提出就是规划本源的回归和提升。规划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类和星球健康。

在党的领导下,科研工作者更要能够发现国家发展迫切的需求是什么。每个人的努力点点滴滴汇聚起来,才能推动国家上层战略落实落地。王兰老师号召研究生、博士生们以“响应国家战略,研究拓展青春”的信念开展科研工作。在充实发展自身学术能力同时追求对国家的发展有所贡献。

最后,王兰老师以《钱学森》这部电影勉励同学们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兼顾理性的科学技术和感性的文化艺术。

交流讨论

王兰老师的精彩讲解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在Q&A环节,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面对高铁通勤现象的规划策略”、“疫情之下对开放社区的反思”、“理论框架建构的心路历程”等问题,王老师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鼓励同学们重视文献综述,有筛选有观点地阅读文献,并引导同学们思考规划如何能够让城市生活更加舒适健康、更加有人文关怀。

本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驻楼导师讲座暨党课学习活动圆满结束。各位党员也意犹未尽地进行了深刻思考。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新气象。响应国家战略,开展真正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研究。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会务 | 周楷宸、吴候康

图文 | 李紫玥、张苏榕、张静

策划 | 康宁、秦梦迪、谢子昂

指导 | 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