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建筑技术视角下学习“四史”系列微党课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二、三党支部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1-06-26浏览次数:168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二、三党支部充分发挥学子专业特长,将学科与党建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从城市设计与建筑技术角度学习“四史”系列微党课讲座活动。在研究生党总支的指导下,8位党员同学通过分享城市设计与建筑技术相关历史知识,从丰富的专业角度、不同的时间维度、具体的事件深度,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城市发展与建设历史、建筑技术应用历史中的先进作用。系列党课活动通过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色学科与党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党中央、校党委“认真学习‘四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组织生活要求,从上海市城市建设发展历史与建筑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1:学习“四史”系列微党课合影


城市设计篇

《上海黄浦江沿岸公共空间开发史》

2:顾卓行同学


上海黄浦江沿岸公共空间历史变迁反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城市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上海开埠前一直到当下,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黄浦江沿江地区的功能组织和城市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其沿岸已建设形成了长达45公里的步行贯通公共空间体系,在未来将会向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的目标继续前进。黄浦江沿岸从运输、工业生产等功能逐步过渡为景观、生态、公共服务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属性,这个过程印证了“还江于民”的政策理念与发展趋势。

3:黄浦江公共空间系统现状


《上海城市公共空间演变史-以人民广场为例》

4:王禹瀚同学


上海市人民广场见证了上海公共空间的演变史。从最初充满帝国主义殖民意味的“跑马厅”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城市发展中如今充满活力、开放自由的公共活动场所,人民广场地区的演变记录着的是上海城市的进步以及建设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城市空间逐渐趋于开放、市民的城市参与度越来越高的发展方向。人民广场是广大市民对城市空间梦想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近代史、新中国史的一个切片。

5:上海人民广场


《上海站发展历史-重要的公共生活节点》

6:王俊凯同学


上海火车站的历史研究,展示了其从诞生到目前成为上海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变迁过程。一座大站的形成,是数代城市建设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最初单一的交通客运节点,到如今站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枢纽,上海站的不断演进,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规划策略的体现,车站建筑及其周边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也是每个时期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映射,体现的是城市决策者和实施者规划能力与设计手段不断提高,是极具代表性的多方营造的城市建设项目。

7:上海火车站图纸


《历史的活化——南京路公共空间与商业的分析》

8:陈恩山同学


以南京路的公共空间和商业为例,重点从界面围合与互动的研究层面,分析了此街道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过程。对于这样一条充满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街道,界面的处理方式与商业氛围的营造和人们的使用体验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多个经典案例与南京路的对照和分析,展示了城市设计所涉及的多个尺度、对象以及方法策略等。改革开放为南京路公共空间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商业模式的转变也为我们城市的空间提出了全部新的要求。

9:南京路商业区


建筑技术篇

《上海城市夜景照明发展史》

10:李一丹同学


从夜上海”初生、灯火海市从“亮化”到“量化”,李一丹同学向大家讲述了上海城市夜景照明史。“夜上海”的出生,从1926年的第一盏霓虹灯开始。1989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景观照明是中国室外景观照明的起点标志,并且也成为了全球规模化景观照明的起点。进入21世纪,随着各大重要会议在上海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照明事业发展。随着各类环境保护法颁布,上海照明也发生了由“亮化”到“量化”的转变,由此推动“夜上海”照明事业的发展。

11:从“亮化”到“量化”未来城市思考


《从技术到设计——上海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与演变》

12:严一凯同学


上海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演变历史讲述绿色建筑技术如何融入设计当中。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平面基本上呈长方形,中庭形成共享空间,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外墙保温。而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是

不依赖耗能的建筑设备,而完全通过建筑自身的空间形式、围护结构、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设计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方式。课程最后介绍了近年来绿色建筑总则的改进,阐述绿色建筑理念的变化。从一开始实用、低成本的要求,到后来追求舒适、美观,再到进一步对绿色、环保的追求,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对我们城市的建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13: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


《我国体育建筑发展的过去和将来》

14夏若青同学


本次党课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建筑的发展史。从1959年北京工人体育场,到2008年奥运会鸟巢,进而到2018年贵州省运会体育中心,我国的体育建筑历经数十载的发展,体量逐渐变大,形态也更加自由。步入全民健身时代,运动人群由运动员扩展到全龄段全职业,我国的体育建筑也形成了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1)由单一走向复合:全民健身多样性的兼顾,体育功能与非体育功能的融合;

2)体育建筑公建化: 尺度亲切、界面开放;

3)经济技术推动:经济的发展,使得体育场馆建设主体可以承受的造价大大增加。科学的发展,结构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大跨度结构的上下叠加成为可能。;

4)由大量新建,转为消耗存量。


15我国体育建筑发展成就



《艺仓美术馆改造历程中的结构表现史》

16张大慧同学


艺仓美术馆由老白渡码头的煤仓改造而来。在2008年配合老白渡片区的滨江绿地改造,煤仓被改造为一座观景台;2012年被改造成“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临时展览场所;2015年被改造成艺仓美术馆,成为了黄浦江沿岸的标志性建筑。

15年的改造中,由于新增展览面积要求,需要对建筑进行加扩建,最终确定为四周外扩一圈以及顶层加建一层。为此设计师提出了4种结构解决方案。最终选择了悬挂悬挑的方法:利用交叉吊杆网和桁架,既解决了设计面积问题,也解决了基地对结构施工的限制问题。艺仓美术馆能够成为优秀的地标性建筑,离不开建筑师杰出的设计才能以及对场地和文脉的深入理解与表现,更离不开党中央正确的政策指导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17艺仓美术馆改造方案演变



活动总结

在新中国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海人民探索了一条服务于人民的城市发展模式。回顾历史,上海城市面貌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在各个方面焕然一新。通过党课学习与回顾,研究生第二、三党支部同学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深入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系列微党课活动鼓励同学们以史为鉴,争取更好把握当下、赢得未来。

18杨霖怀老师

19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本次活动别出心裁地将专业特色与党建活动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既强调了学习四史的重要性,又突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必要性。通过本次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对“四史”学习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强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之余,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将来服务社会,成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努力。同学们清晰的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汇报中能够看出城市为谁而建、技术为谁而兴,毫无疑问是为人民。党员们、同学们应当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真正的结合起来,为推进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系列微党课汇报会在研究生党总支的指导下、对标争先活动的支持下、指导老师与筹备党员的认真努力下、研究生第二、三党支部全体党员的认真学习下顺利完成。其间,两个专业梯队共8位同学分享了大量关于上海市城市建设以及建筑技术应用的案例,党员同志们结合所学专业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变革中的客观作用。

20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供稿支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二、第三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