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规划明日梦想之城的同济建筑师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1-05-23浏览次数:1430

简介:

章明,男,汉族,中共党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届博士毕业生,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总设计师,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总建筑师,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和世界建筑节WAF年度大奖获得者。荣获2018年 “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突出贡献奖-勘察设计之星”、2019年度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称号。

章明


文化是城市活的灵魂,是城市空间的底蕴,也是打造“人民城市”的重要载体。作为上海市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工程,杨浦滨江改造工程就是保护文化遗产、打造人文空间的典范。而这一重要工程的顺利完成与同济人的智慧密不可分。


还江于民,做有温度的杨浦滨江

对于依水而建的城市来说,滨水空间是城市建成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在整个公共空间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品质紧密相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杨浦滨江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工厂,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却也在黄浦江同城市之间建起了一道“隔离墙”。 如今,废弃的工业锈带,保持着当时“闲人免进”的空间状态,割裂了附近居民与水的亲密关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而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周边居民区密集,是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员,章明设计的初心是将城市发展与人民福祉相结合,他说:“为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活动体验,我们要把封闭的生产型岸线转变为开放共享的生活岸线,还江于民,努力把这里打造成为百年工业文明展示基地、后工业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行走在杨浦滨江段,章明最大的关注点是如何破除“临江不见江”的割裂状态。建成于1883年的杨树浦水厂,曾是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中最长的“断点”。由于水厂属文物保护单位且至今仍承担供水的重任,无法对其进行加建或从中穿越,加之严格的水域条例限制,章明曾反复推敲提出的多个方案(包括在防汛墙外设置一条平行于水岸的景观步行桥、从水厂上方架设空中走廊以及用10余个趸船连接成一段长“浮桥”等),都未能实现。在当时,似乎水厂段滨江步道只能向外两三百米借用杨树浦路步行道实行绕行。 章明对此表示:“如果要市民绕行,我会于心不安的。”

最终,在现场踏勘中章明发现杨树浦水厂将在防汛墙外设置拦污网和防撞桩,这为滨江步道实现贯通提供了新的契机。章明敏锐地向有关部门提出利用防撞桩顶部,融合景观步行桥,形成公共滨江临空步道,这样既可以满足水务对于河面宽度等要求,又可以实现贯通的同时,营造出一个全新的视角,供游人同时观赏江景与水厂历史建筑。

章明说:“滨江贯通工程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它对于上海整个城市公共空间格局的改变贡献巨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不是简单地获取商业回报,而是用以打造普惠于民的公共空间。”

杨浦滨江示范段于2016年7月正式对公众开放,黄浦江两岸45km的滨江地段也的贯通工程随即展开。居民可以在饱览江岸美景的同时,在这里散步、慢跑和骑行,流线通畅,再也不用绕道远行。

与此同时,杨浦滨江的公共空间建设激发了地块功能、产业和文化升级。章明在规划设计中强化示范段与周边地块沟通联系,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组织人民城市理论的观览路线对市民进行科普展示。通过公共空间营造带动城市发展,章明的设计激发了城市活力,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最终,杨浦滨江转变成为了人居友好、游学一体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周边新的办公商业在逐渐生长,住区在逐步升级,公共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机遇。

现在的杨浦江


循脉潜行,把过去转向未来的人民城市

工业锈带虽然降低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却也是这里特有的城市记忆,为当下形成区域的空间与文化特征提供了有利的厚重积淀。章明认为对工业遗存再生利用可以强化场所记忆,在保护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同时提高了空间的丰富性,可以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对这片土地进行深入调研之后,章明教授提出了“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的设计策略。

“我们不仅评估房屋建筑,对设施设备、特色构筑物、地坪肌理甚至原生植物都仔细评估,凡是对场所精神的存留有帮助的‘痕迹’能留尽留。我们认为,场所精神既存在于锚固在场地中的物质存留,又是若即若离于场地的诗意呈现。”

章明在设计中将江边近百年的工业历程连通实体空间一同归还市民,让工业文明的记忆以具有时间厚度和空间深度的城市景观的方式丰富城市文化和融入城市生活。杨浦滨江的改造,转变了人们对于工业遗存的旧有观念,项目的落成让以往被忽视、被拆除的工业遗存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章明教授团队还重点强调了对原生植物复原保留。不同于传统景观的植物设计,章明认为在地性植物、原生植物是人们关于滨江的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杨浦滨江的景观根植生态理念,保留对环境与空间塑造有益的原生植物,同时通过先进的生态设计手法修复改善城市生态水文条件。在这里,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共存,过去的图景在随风起伏的茅草中得以再续。

最终,在流线整合、可达性提升、城市文化传承、遗产转化和生态修复等方面,杨浦滨江示范段对其他各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全中国范围内的大量产业转型期的滨水工业遗迹,杨浦滨江示范段在城市更新方面所作的探索也体现出了引领性和示范性。

身为党员,章明始终致力于将设计与民生相联,与文化、与生态相联。响应党在中国特色城乡建设道路上的号召,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还江于民,循脉潜行,杨浦滨江最终成为一段有城市温度、历史厚度、有社区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曾经高墙林立、闲人免入的生产型岸线华丽转身为开放共享、绿色人文的生活型岸线。2017年韩正视察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时,指出杨浦滨江“独具特色,是送给上海人民的礼物”。

2019年总书记到访杨浦滨江并给予高度评价。杨浦滨江成为了“两城理论”的首提地。当时,章明教授正在孟加拉国参加亚洲建筑师协会论坛,看到相关报道时,不免兴奋的回应道:“这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极大肯定,我们将加倍努力,为上海建成环境的再造和高品质开放共享公共空间的打造,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不仅如此,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自建成以来获得了包括2021三联城市人文生态贡献奖、2020WAF·China组委会特别推荐奖、2020圣芭芭拉景观大奖入围、2019WAF年度景观大奖金奖、2019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大奖金奖等十数个国内外专业奖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在打造国际卓越城市中滨水空间营造的国际影响力;项目还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好评,获得了包括CCTV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的三十余次争相报道,是2020年第31届上海旅游节6个“2020年上海文化旅游推广窗口”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杨浦滨江2019城市空间艺术季


使命在肩,做原创设计产学研一体

章明是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他以高校教师的身份创建了这个工作室,希望将教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原作’这个名字本身就表达了我们希望自己做原创作品的决心——原得始终,作而新之。我们一直维持原创性、探索性、产学研一体化这样的特质。所以我们并不区分项目大小——哪怕很小一个项目,我们都愿意接,只要它具有研究价值。我想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使命所在——持续性地做具有原创性、探索性和学术价值的设计。”

尽管有时会面临设计费不足的困扰,但章明和他的团队依然坚持追求更高的设计品质和完成度,他表示:“最重要的是坚持以振兴中国原创设计为己任,这个情怀和理想一直在,也是很多业主选择我们的重要原因。”

章明


“顺应城市重大发展战略,躬身入局,对建筑实践来说非常重要。”章明以对于场所精神历史记忆的保留、还江于民不放过任何一个节点的坚持、做原创性、探索性和有学术价值的设计为己任。

章明身为设计师党员的情怀和担当,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建筑学子,把设计做在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