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共创,博学笃行——乡村振兴博士团先行、共建与启航”博思论坛顺利召开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1-04-15浏览次数:10


       2023年4月13日下午,“乡村共创·博思论坛”暨同济大学城规学院与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校地合作工作站创建启动会在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曲水善湾原野学社召开。

      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党委兴野TJ Campo原野学社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联合举办,旨在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共谋乡村共创方案,探索未来合作方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唐育虹、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陈晨、学生党委副书记方勤、辅导员孙亚琛、刘顺、兴野联合创始人黎威、徐驰、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代表、学院学生代表参与此次活动。

▲校地师生代表们在论坛现场合影


兴野联合创始人 黎威

介绍兴野团队与原野学社相关情况

       兴野团队是以高校人才为核心的青年乡村振兴创新联盟,旨在搭建以乡野为基的文化交流平台和以高校为脉的学研产品生态,目前已链接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十余所长三角地区高校,汇集超过100位高校教师、设计师和艺术家。作为兴野的示范项目,原野学社主要提供两大核心产品,一是以乡野为基的文化交流公益性活动,如乡野主题画展、知识严选读书会、高校工作坊、设计竞赛等,二是以高校为脉的学研产品可持续体系,包括高校师生实践游学、企事业单位会奖培训、亲子家庭自然研学课程等。

▲黎威介绍兴野团队与原野学社相关情况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  陈晨

介绍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相关情况

       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为乡村振兴播撒了同济种子,并经历了从“乡村调研”到“设计—理论—人才—服务”四个下乡再到如今“乡村共创”的三个阶段的模式探索。乡村振兴博士团在时代使命与各方诉求中孕育而生,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战略,依托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优势,集结乡村振兴相关专业博士生力量,旨在搭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共享、共建、共谋、共治的合作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良性循环并深入乡村实现共赢。目前,博士团已招募涵盖16所院校、21个专业共186位博士生,并对未来活动组织形式、基地建设联络情况、成员管理考核制度进行初步构想,即将蓄势待发,共谋乡村未来。

▲陈晨老师介绍乡村振兴博士团相关情况


学院师生代表

自由研讨环节

      在自由研讨环节,学院师生代表就乡村振兴项目中遇到的科研、实践困惑展开交流讨论。兴野联合创始人徐驰结合自身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分享了实战经验、现实困惑、未来思考等,与大家深入交流、互相启发。方勤老师指出,乡村振兴实践中应构建资金、人才、项目有效整合的机制与平台;陈晨老师指出,博士团应充分发扬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精神与学科优势,通过建立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响应国家对于乡村振兴高学历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

▲乡村振兴博士团成员提问(左滑更多)

▲徐驰、方勤老师、陈晨老师发言(左滑更多)


       最后,唐育虹老师作总结发言,从基于导师引领的“乡村振兴学院”,到基于学生探索的“乡村振兴研习社”,再到基于人才共创的“乡村振兴博士团”,同济大学深耕乡村振兴的征途仍在继续。今天在原野学社的博思论坛是第一站起点,希望未来能不断集结乡村振兴相关专业高校博士时代青年力量,共建符合时代需求的乡村振兴学术科研与实践育人共同体。

▲唐育虹老师总结发言


实地参观

项目“曲水善湾”

       论坛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师生们共同参观了由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吴江区与蓝城集团共同打造的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美丽吴江样板项目“曲水善湾”,体验喜柿乡村会客厅、雅极半岛、无声船坞民宿、水杉居乡村会议室等精彩节点空间,在大地、自然、人与村落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活样板间”畅谈乡村振兴未来设想。


▲校地师生代表们在原野学社前合影


END

研究生第七党支部协办

图文编辑 | 管毅 霍逸馨

活动组织 | 沈逸菲

现场摄影 | 薛泽鑫

海报宣传 | 林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