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声回响·乡村浙里十年 ——学用相长篇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3-02-01浏览次数:20

“习声回响·乡村浙里十年”活动 

用以促学篇——浙里十年,朋辈导师乡村展读

活动背景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八支部聚焦“乡村振兴”主题,自2017年起共开展六年7期“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本学期时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领悟二十大新征程、解读二十大中有关乡村振兴与农业发展的战略指引,研八支部本期对标争先 “习声回响·乡村浙里十年” 活动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三个方面溯源浙江乡村理论、寻访朋辈导师乡村实践、畅谈二十大相关金句。 

活动介绍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研八支部进行“学用相长”主题分享,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大”内容,学习未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内容结合对党的理论与专业背景的理解,紧紧围绕“人民城市、乡村振兴、空间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展开对于“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的思考,形成了部分思考成果。该篇章由霍伟同志统筹负责,由霍伟同志代表本活动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小组成员为殷清眉同志、蔚韵同志、吕一平同志等共七名支部成员。


01



二十大金句手册

活动小组成员总结学习二十大重要内容,选取与城乡规划相关的二十余条“金句”,从“中国式城乡现代化内涵”“人民城市设计”“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法制中国建设”6个方面进行解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十大金句分享与解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中国式城乡现代化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城乡现代化既符合世界规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与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向协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式城乡现代化内涵

P1: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

P2: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

P3:2022-2023年度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十大关键词

P4: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的内涵


二、人民城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深刻地指出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同时赋予上海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人民城市建设深刻的回答了“城市是什么”、“城市为了谁”、“城市依靠谁”、“城市如何治”等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民城市设计及上海实践

P1-P2:人民城市观的发展阶段与逻辑脉络

P3-P12: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注重空间赋能、注重以点带面、注重共享共治


 三、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家层面重要空间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

P1: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内涵

P2-P8: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P9:构建高质量的国土空间体系


 四、乡村振兴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方位的振兴,对象更广、范围更宽、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农规发〔2022〕23号)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乡村振兴的具体任务。上海市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实践,为其他地方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乡村振兴及上海实践

P1-P2:国家战略:从提出乡村振兴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示范创建

P3-P9:上海实践:乡村建设阶段、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整体组织方式、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数量及空间布局、乡村规划介入


 五、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

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要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来先进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运用,充分汲取古今中外富有智慧的城乡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经验,兼收并蓄丰富当代理论与实践,在城乡建设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传承赓续的方式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的注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历史文化传承与城乡规划

P1、P6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P2: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P3-P4: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六、法治中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关于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立法问题,习近平在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明确要求“要研究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性法律”,为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明确了方向。但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工作还在进行中,国土空间规划亟需法治引领,希望可以对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工作展开一些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土空间法律体系建设的思考

P1:法治中国建设背景

P2: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与基本内容

P3: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意义

P4、P5:空间规划立法现状基础

P6: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与民法的衔接

P7: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框架



中国式城乡现代化内涵丰富,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生态文明、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宜居城市”等诸多内容。通过此次“习声回响·乡村浙里十年——学用相长篇”分享学习活动,同学们感受到党的二十大对城乡空间具有相当高的重视程度。城乡空间质量改善最直接的工具就是城乡规划,本次活动激励了支部成员和积极分子作为城乡规划学子,为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通过此次“习声回响·乡村浙里十年——学以致用篇”分享学习活动,支部党员与积极分子深入学习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发展理念与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了同学们对七个重要思想的认识,为接下来的两个活动篇章以及今后的乡土实践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

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作为城乡规划学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党支部牵头,五年来已联合多个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目前已开展学校-社区篇、战疫特别篇、学党史促教育篇、城乡协同篇、城乡共富篇六期活动。本学期将开展第七期传习之路篇(“习声回响·乡村浙里十年”)活动。

其主要内容为:①学以致用——习声回响,美丽乡村久久为功;②用以促学——浙里十年,朋辈导师乡村展读;③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传习之路,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

本支部以“乡村振兴、党建破题”的工作思路,在浙江黄岩、上海金山、上海宝山等地的乡村广泛开展调研、学习和实践。在浙江黄岩建立全国第一个高校乡村党建教育基地——“同济·黄岩党建教育基地”,在乡村中组织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为村两委和村民授课,举办乡村振兴成果展览;在疫情期间编制《乡村防疫手册》,在浙江黄岩乡村中广泛发放并获好评;举办“同济·复旦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组织编制了《黄岩乡村振兴手册》、《四史学习手册》,力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济样板”。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党支部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党支部现有成员31人,其中正式党员29人,预备党员2人。

“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在国内领先的学科优势,依托党建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提高党支部工作的政治站位,提升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做出同济探索,扎根乡村基层实践。

“党建引领、思想先行”。在学校与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组织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扬专业在地优势与实践特色,将践行党的理论学习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地化结合。严格落实校党委生活指导意见,搭建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高校平台。


资料收集:                            

崔家滢、祝颖盈                         

PPT制作:

张莺、李心恬

研讨汇报:                                

耿钱政                                       

展板制作:

范佳慧 

本期推送制作:                     

单瑞琦 冯麒羽      

活动总体策划:

辛蕾 杨宇驰 刁海峰 

指导老师:

唐育虹 郑晨 方勤

审读:

唐育虹 郑晨 辛蕾 杨宇驰 高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