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史学堂 | 第二期:“耕者有其田”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1-12-27浏览次数:14

为了更好地贯彻学“四史”的要求,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研究生第八党支部和第十三党支部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四史”,研究乡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重大事件与历史地位,推出“学四史”系列漫画故事,直观展示乡村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发挥的历史作用。敬请关注。


第二话 “耕者有其田”


1949年9月29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写道

第三条:“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


图片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孙中山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并在晩年把它作为实现平均地权的口号

但作为不利于大地主阶级的政策,它随之被取缔。


图片


“耕者有其田”的真正实现

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完成的

1928年5月

井冈山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同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

1931年2月

毛泽东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中

明确地提出了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

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

均归农民所有


图片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4年9月20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

这使得“耕者有其田”的法律地位得到了保障


图片


“耕者有其田”不是封建的土地私有制

而是革命的土地私有制

彻底消灭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的、剥削性的土地制度

把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迅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也赢得了农民阶级的支持

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


今天的“学四史”系列漫画故事到此结束,期待下次再会:)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品牌活动介绍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村民等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党支部牵头,联合研究生第一、二、五、十三党支部已经连续4年开展“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

以“乡村振兴、党建破题”的工作思路,采用“党建 + 实践”的工作方法,在浙江黄岩、上海金山等地的乡村开展调研、学习、座谈、实践等工作,在浙江黄岩建立全国第一个高校在乡村的党建教育基地——“同济·黄岩党建教育基地”,在乡村中组织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为村两委和村民授课,举办乡村振兴成果展览;在疫情期间,编制《乡村防疫手册》,在浙江黄岩的乡镇与村落中发放,受到广泛好评;举办“同济·复旦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等;组织编制了《黄岩乡村振兴手册》、《四史学习手册》等,力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济样板”。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党支部介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党支部现有成员40人,其中正式党员32人,预备党员8人。

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八党支部已连续4年开展“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实践”的研究生党建工作路径,充分利用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在国内领先的学科优势,依托党建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提高党支部工作的政治站位,提升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做出同济贡献。

在学校与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组织四史学习,严格落实校党委生活指导意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搭建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平台。


本期漫画制作:

周叶渊

本期编辑:

许琳 林菲菲 崔家滢

活动策划:

初松峰 肖求波 王晶逸 王宣儒

指导老师:

唐育虹 王宁 郑晨 方勤

审读:

唐育虹 郑晨 初松峰 肖求波 王晶逸 辛蕾 刘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