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青年 说 · 张思德精神|为了人民 服务人民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2-02-08浏览次数:16


图片

张思德精神图标


在中南海的新华门后,有一块大红影壁,上面镶嵌着“为人民服务”的大字,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宗旨。它源于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上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深刻诠释了张思德精神的内涵。


精神内涵


1915年,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8岁他便参加红军,22岁时,他通过层层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凭借过硬的能力和聪明的才智,他曾担任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

他不怕牺牲,骁勇善战,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敌人两挺机枪。

他意志坚定,吃苦耐劳,在长征途中,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

他心系人民,奉献至死,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张思德精神是对张思德的思想道德、理想追求和奋斗足迹进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是张思德精神的本质所在。


1、为人民服务是爱岗敬业、艰苦奋斗

延安时期,张思德学习开垦、纺纱、烧木炭等生产技能,全心全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通常烧一窑炭要10天时间,为了多烧一些,张思德就和大家在压火后木炭尚未完全冷却时出窑,将烧炭周期缩短了3天。

开窑出炭非常辛苦,每次出窑,张思德就用破布把双手包上,冒着高温,下到窑的最里面取去木炭。他带着战友们日夜苦战,一个多月就烧了2.5万公斤木炭,超额完成了当月的生产任务。苦战3个月,经过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4万公斤烧炭运到了延安。


2、为人民服务是不讲条件、不讲报酬

1942年,受部队整编合并影响,作为班长的张思德又当上了战士,但他却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战友的衣服破了,他担心战友感冒着凉,总是热心地帮他缝补;战友的草鞋坏了,他总会点着蜡烛偷偷编织好还给战友。他还经常带头帮助驻地群众锄地种菜,帮老乡干农活,大家都认识他,称赞他是好战士。


3、为人民服务是不怕牺牲、舍己为人

据其班长张显扬回忆,长征路上,有一次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水塘旁边有一丛叶子绿绿的、模样很像萝卜的植物,一个小战士高兴地嚷嚷着发现了野萝卜。饥肠辘辘的小战士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连忙打住了他,自己先尝了一颗,味道又甜又涩。一会儿,他便感到头晕无力,肚子剧痛,大口呕吐。他连忙让小战士告知大家草有毒,随后自己便晕厥过去。半个多小时以后,当张思德逐渐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还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为了多烧些木炭,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中午,窑顶突然掉下几块碎土,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突然坍塌,张思德不幸被埋。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时代新语


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不怕牺牲、舍己为人都是张思德精神的高度概括。艰苦奋斗是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过硬本领是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条件。革命和建设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先辈们以艰苦奋斗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惊天成就。



心得体会


张思德家境贫寒,生命短暂,他没有显赫的官职,没有惊天的功绩,没传奇的故事,他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离开,短暂的一生却写满了为人民服务。他将党的远大目标化为朴素的工作,在平凡的岁月里默默奉献,他是人民的英雄!

习主席强调指出: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为此,党员干部必须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埋头本职工作,认真钻研业务,以行家里手干出卓越成绩,保持先进性,体现示范性。

新时代里,我们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持续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传承张思德精神,更好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本期CAUPer  |  张鼎 王乐浔 

   统筹编辑   |   杨君

       活动策划   |   欧阳燕菁 

    指导老师   |   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