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疫情防控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局势,身处战疫的关键期,这座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在一次次的大考中看见了它的凝聚共识,它的守望相助,也看见了无数的“负重前行”,守护着每一个岁月静好的日与夜。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三尺讲台走来,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又走向抗疫的第一线,在社区,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发光,发热,传递着希望,播种着温暖...... 我们需要这样一份内容的呈现,去定格老师们在社区抗疫第一线的担当和奉献,也想要告诉大家:风雨之中,我们同舟共济,我们始终拥有这样一个不可战胜的春天。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建筑系司马蕾老师在疫情期间投入了自己的热忱与耐心,也在这场特殊的“客房服务之旅”中收获了感动与情谊。她走下讲台,走进社区,用自己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专业知识助力这场抗疫攻防战......
--------------
Cauper在“疫”线
一次期间限定的72家房客服务之旅
——司马蕾
1
机缘加入志愿者
我的这次社区志愿者旅程始于3月16日的全市第一轮社区封闭核酸筛查期间。当时按规定可以在小区内部活动,于是照例晨跑完毕,却发现广场上通常忙着晨练的老人们没有往日的热闹,纷纷举着手机面面相觑,走近发现是对居委刚通知的测核酸需登录“健康云”的要求摸不着头脑。虽素不相识,邻居有难当仗义相助,忙活了一圈,帮在场几十人都申请了二维码并顺手截图保存。
本是举手之劳,不料检测开始,健康云遭遇过载限流,使得已有截图人士瞬间成了VIP。来到广场,与早上的晨练团队重新聚首,不免又得到几句表扬,并被一位这才披露了其楼组长身份的长辈拉进了小区志愿者群,就这样报到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开始了一段特别的旅程。
2
虚拟世界的72家房客
本以为是限定2天帮着维持核酸采样秩序的短期服务,但随后又不定期地出现了发放抗原检测盒的需求,为此每栋楼聚齐了固定几人的小团队,我所辖楼栋更幸运地得到一位区人大代表前辈统领工作。不过对于如何开展工作,大家也有不同想法。因为没有现成的业主群,邻居们日常都是点头之交,大多人认为挨家挨户发放物品和收集结果比较可行。但我的想法是借此契机建立完全的业主群,以便进行无接触的抗原发放和结果回收,并方便疫情期间的联系。
建群看似简单,在一栋有72户的高楼里,要做到一户不落并不太容易。大多家庭很快入群,对一些纯老户,就要手把手地帮忙了。所幸所有独居老人都有智能手机,而一些特殊家庭,如合租户、被困的装修师傅等也相对配合,通过锲而不舍的沟通,最终建起了齐整的“数字孪生楼”。在后来的封闭期,群里除了通知各类事宜,也互相鼓励、共享信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前所未有地熟悉和友爱起来。戴着口罩至今对不上面庞,作为信息管理人的我倒先是对各家ID了然于心,体验了服务72家房客的苦乐,并总结了一些小心得。
3
自下而上的楼栋治理
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在本专业常有提及,实践的机会却不常有。新建的楼群在初期就建立了民主自由的氛围,大家畅所欲言,但要维护和睦气氛也需要一些技巧。对此的体会有二,其一是尽量提升所有人的参与感和决策感,这次则主要体现在物资的发放。时间仓促,本街道的援助物资来得较及时,但留下了诸如72家如何分8只鸡的发放难题。经过商议,志愿小组希望不学其他楼组直播切鸡秀,而是基于前期的细致摸排,将其送给有高龄老人、孕妇、婴幼儿等的最需要的家庭。为此,群里进行了民主投票,并顺利获得了邻居的赞成,让所有人了解物资去向的同时共享手有余香的满足感。
其二则是对需求和情绪的疏导。非常时期,除了传达信息,对合理需求表示理解并及时上报、对不满情绪进行疏导和安抚尤为重要。面对此类工作,小团队也默契地对工作内容和人设进行分工,24小时维护虚拟楼栋里的秩序。虽然内容繁复琐碎,但功效长远,所辖楼栋不但做核酸抗原都最为配合高效,且在后期物资不足时互助氛围尤为良好。
(物资发放谦让重点家庭) (结对子帮助独居老人)
4
硬件之外的环境适老化
从操作健康云,到协助纯老户们上传抗原测试结果、进行群接龙投票、参加物资团购,帮助老年人克服信息鸿沟的工作贯穿始终,也让以老年建筑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我第一次深入体会硬件之外的生活环境中的适老化需求如此之多。虽然老年人的使用也是建群之初的主要顾虑,但半个多月的工作证明只要适当地引导,许多老年人可以克服对新事物的畏惧感,熟悉并融入网络生活。
相关心得主要有二,一是在初期亲切、简明、反复地进行说明,让老人能搭建起初步记忆框架并相信自己可以胜任;其二是在遇到困难时及时疏通堵点,帮其建立流畅的操作体验记忆。第二步全由有限几位志愿者来执行较为费力,因此我们为每户老人挑选了一对一的专属邻居,当老人在群里提出问题时主动回应解答,让老人消除不安,也帮本来面熟心不熟的邻居们牵起连线,这份情谊相信在疫情后也会延续。
(科学有序安排核酸检测) (营造良好邻里氛围)
5
总结
在11年前的东日本大地震中,我曾在东京参与过一些志愿活动。相隔多年再次上岗,能感到我们的邻里关系更团结和热情,并总能快速地形成共识并付诸行动,我想这也是构建我国严格的疫情防控网的重要内在基石。虽然封闭期的志愿工作颇为繁琐,几乎成了一段时期的主业,但作为建筑专业的教师,我也从中对许多与社区和老年人相关的本职研究课题有了不同以往的思考,也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助力上海的抗疫攻防战尽快取得成功。
众志成城,攻克难关
供稿 | 司马蕾
编辑 | 杨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