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持续深化学校学生党建“信仰启航”“先锋示范”“卓越领航”三大工程,学校本学期继续组织开展学生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申报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申报范围
全体学生党支部
二、建设目标
1.筑牢思想根基,强化政治引领
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党员深刻领悟新时代伟大成就的里程碑意义,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着力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科学规范、精准有效的入党申请人培养机制,提升培养质量。
2.激活先锋动能,构建常态机制
创新党员作用发挥载体,推动先锋模范作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着力构建党员在学业帮扶、校园治理、社区服务、社会奉献等各领域发挥骨干作用的常态化、制度化路径,引导党员在服务师生、奉献社会中亮身份、作表率、勇担当,锻造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靠得住的先锋队伍,辐射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
3.深化群众路线,创新服务治理
推动党建工作深度融入育人全域、全过程。着力构建党支部在社区思政、学风建设、困难帮扶中的前沿阵地作用,激活社区党员活力,营造互助友爱、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
三、建设内容
本学期“对标争先”设立“学思践悟·固本强基”“先锋领航·校园善治”“党旗飘扬·社区聚力”“师生结对·双向赋能”“育苗成长·薪火相传”五个板块。各支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申报学校项目经费支持。
1.学思践悟·固本强基
深化“四史”教育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深刻理解新时代伟大成就,提升政治理论学习质效,挖掘培育理论学习品牌,促进校院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精学细悟,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结合本市红色资源、校史资源、新时代发展成就,设计主题鲜明、形式生动联系实践的研学方案,通过实地参观、口述史采集、邀请亲历者与专家讲座、主题辩论、党员演讲等形式深化理解。
品牌升级,鼓励现有成熟理论学习品牌主动开放资源,通过品牌优化、资源整合,策划面向全校或跨院系的联合学习、实践活动,提升影响力和覆盖面。
2.先锋领航·校园善治
探索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常态化、制度化路径,让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学习生活各场景,让服务师生、奉献校园成为党员习惯。
筑牢校园服务“微阵地”,延续“党员先行·校园治理”实践经验,支部结合所在校区实际,在校园公共区域,围绕一项具体、可感知的校园治理或服务需求,自主设立并长效运行党员责任岗,开展秩序引导、便民服务等,明确岗位职责、轮值机制、服务标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运行模式。
搭建学业成长“连心桥”,针对学业困难同学,组织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明确帮扶内容,注重服务成效,形成可持续模式。
拓宽社会贡献“实践圈”,结合专业特色,对接校外平台组织集体志愿服务,引导党员在服务社会中强化责任担当。
3.党旗飘扬·社区聚力
推动党支部工作深度融入学生社区,发挥党员在思想引领、学业帮扶、文化建设、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打造学生社区党建前沿阵地。
构建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机制,如通过“开展一次日常宿舍走访调研”“进行一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一次优秀朋辈分享会”等形式,激活学生党员在学生社区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学业指导、生活帮扶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责任担当。
打造社区特色主题党日品牌,在学生社区内策划开展主题鲜明、形式生动的主题党日活动。
4.师生结对·双向赋能
与教师党支部,特别是与教师“双带头人”党支部结对共建。着力通过组织联动、活动联办、资源共享,将党建活力转化为育人动力,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
共建高质量组织生活,主动邀请教师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学习研讨等,提升组织生活的内涵和吸引力,如围绕与专业领域相关的重大决策部署,邀请教师党支部对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战略方向进行导学、解读,深化对“国之大者”和专业使命的认知;结合校史、院史和学科发展史,邀请教师党支部分享奋斗经历、治学心得,引导学生党员坚定专业理想,树立科技报国志向;优秀榜样引领,邀请“双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党员进行榜样事迹分享,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学生。鼓励依托党建活动室等社区空间进行。
共解学业科研难题,将组织优势延伸到学业促进和科研启蒙中,主动寻求教师党支部的专业支持;邀请教师党支部开展前沿讲座、大国重器参访等,强化学生科研启蒙,培养创新精神。
5.育苗成长·薪火相传
提高入党申请人培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确保“培养不断线、成长有方向”,避免“因流程未推进而培养断档”现象,实现精准引导、持续跟踪,提升申请人培养质量与获得感。
为支部所联系的每位入党申请人建立“成长档案”,指定党员联系人追踪、记录,关注申请人表现,并定期向支部汇报,确保培养“可追溯、有衔接、不脱节”。
探索制定分层培养计划,针对“不同时长申请人”,精准匹配培养目标与内容,差异化开展基础认知培养、实践能力提升、思想深度与责任担当等教育。
强化激励反馈,传递组织温度,探索设立支部层面的“理论学习标兵”“服务先锋”等阶段性认可方式;深化党团衔接,主动向申请人所在团支部反馈申请人培养表现;对暂未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人,由联系人进行定期一对一沟通,明确其当前短板与改进方向,做好持续关心和引导。
三、项目管理
1.项目申报
各学生党支部围绕要求撰写申报书,申报项目负责人一般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每个项目应明确一位指导老师。原则上每个支部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请将申报材料(《项目申请表》和《申报汇总表》),于9月27日(周六)前发送word、excel格式电子版至邮箱20094@tongji.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对标争先建设项目申报-支部名称”。
2.立项评审
学校组织对申报支部进行评选和定级。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5000元;特色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000元;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000元。预计于10月上旬发布立项结果。
3.项目实施
立项支部于10月-12月按照项目计划开展建设。经费使用应按照勤俭节约、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重点项目、特色项目需投稿“支部书济”微信公众号进行项目成果宣传交流,鼓励一般项目投稿。
4.结项验收
所有项目应提交结题报告和报销材料。列为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的,需按要求提交工作案例;列为一般项目的,需按要求提交活动总结。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相关规定做好经费的使用和报销工作。结项验收预计于12月中旬进行。
5.项目评优
为发挥优秀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将根据学年度各项目的建设成效和结项总结情况,评选先进典型,并在同济大学“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中进行表彰。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与资源整合。学院应主动谋划部署,指导学生党支部精准把握建设目标与板块要求,结合支部特点与实际,协助优化项目方案,帮助支部找准发力点,确保项目设计紧扣目标、切实可行;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协调解决支部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严格申报质量与过程管理。学院在审核申报材料时,要突出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确保项目能有效强化党员先进性、服务意识和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对获批立项的项目,学院要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督促支部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实施,确保项目不偏离目标、不流于形式。
3.落实指导责任与成果凝练。学院应确保每个项目配备得力指导教师,并明确要求指导教师深度参与项目全过程(方案设计、资源对接、难点攻关、成果凝练等)。指导教师要在把准政治方向、拓宽实践思路、协助联络资源、提炼工作法等方面为支部提供帮助;学院要指导并督促支部高质量完成项目结项工作,按时提交结题报告和成果材料(案例、总结、报告等),推动项目建设成果转化为提升学院党建工作质量的实效。
附件:
附件1 同济大学学生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项目申请表.doc
附件2 同济大学学生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项目申报汇总.xls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202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