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学习教育进行时 | 追寻前辈足迹,传承同济基因:研六支部专题讲座与建筑导览活动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4-08-05浏览次数:33


    2024年8月5日,研究生第六党支部党员基本培训实践教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学院党委书记王桢栋教授,为同学们讲述“阳光伉俪”戴复东院士和吴庐生大师的建筑人生。支部全体党员通过线下参与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听取了专题讲座,并跟随王老师漫步校园,参观两位先生的建筑作品。在支部书记陈有菲的主持下,本次活动正式开始。

专题讲座活动


悠久历史



首先,王老师用三个生动的关键词——“八国联军”、“航空母舰”和“同济学派”,为我们揭开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悠久历史与鲜明特色。

王老师以历史戏称“八国联军”一词幽默强调了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际化和多元化上的显著成就。老一辈教师如陈植、黄作燊、冯纪忠等的留学经历为学院赢得了国际声誉。如今,学院以其国际交流项目和高质量英文课程、讲座,继续吸引着全球目光。“航空母舰”这一壮丽比喻则生动描绘了学院的规模和综合性,3000多名师生和逾万人的设计院、规划院员工构成了强大的设计领域群体,同济人在设计行业的广泛影响力,确立了学院的学术地位。而“同济学派”体现了学院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创新精神,被誉为“开启中国建筑现代性的一把钥匙”。戴复东和吴庐生先生正是同济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同济沃土中的现代建筑探索之路,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同济学派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象征。


点滴故事

随后,王老师分享了他与戴先生和吴先生相处的点滴故事,向同学们展示了两位先生的风采。他们不仅是建筑领域的杰出人物,更以其人格魅力和对事业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位听众。

两位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学者都深受家庭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的影响,致力于国家复兴和民族崛起,因此积极投身建筑等实业领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批建筑前辈们的成长轨迹,正是时代使命的生动体现。

同济大学逸夫楼
上海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

通过杭州华侨旅馆全国设计竞赛、波兰华沙市英雄纪念碑竞赛、湖北武汉东湖梅岭工程群、山东荣成北斗山庄、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同济大学逸夫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馆(B楼)、上海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等实践项目的解读,王老师带领支部同学纵览了戴先生和吴先生从早期探索到改革开放后的不同创作阶段,展现了“低材高用,普材精用”“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创作原则,和两位先生朴素真挚、以人为本的建筑观。


精神传承
建筑导览活动

接着,王老师阐述了同济建院在传承与发展中走过的历程,这种传承在学院的办学特色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他用民主性、国际化、多学科、重实践四个词来概括学院的核心价值观,分别对应着民主的学术作风、宽广的国际视野、多元的学科组成、丰富的社会实践,最终精炼为兼、收、并、蓄的四字精神。这种思想传承被历代教师团队所践行,并通过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

讲座结束后,王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B楼钟庭。作为学院最重要的建筑空间之一,钟庭不仅曾接待过国家总理的到访,也记录着历任教师的足迹。从门口的钟、阶梯上的灯、墙上的刻字和装饰图案,到建筑空间与材料,王老师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每一届毕业生在钟庭的合影,敲响的一下下钟声,都成为了学院传承的历史见证。

活动结束后,研六支部全体参与,整理老师在讲座中提及的建筑故事片段,并撰写心得体会。本次活动不仅是对戴先生和吴先生建筑生涯的回顾,更是一次同济精神的薪火相传,正如王老师在讲座前对同学们的寄语:“要知道从哪里来,再思考到哪里去”。


END

图文 | 张广益  陈沛瑶  刘祥麟  陈有菲

排版 | 赵颖杰

摄影 | 瞿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