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 胡劲松:匠心筑梦绘蓝图,创业有成展宏图

来源: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建网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212


2024年7月15日,研究生第十一党支部、十二党支部和本科生第五党支部对同济大学优秀校友胡劲松进行了采访。胡劲松校友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鼓励大家珍惜韶华,增强本领,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  胡劲松先生与同学们合影




嘉宾介绍



胡劲松,男,毕业于同济大学,拥有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执照美国建筑协会(AIA)成员

创立JUND骏地设计20余年,胡劲松先生主持并参与了500余个项目设计,在酒店、人居、文旅、产业办公、城市综合体和区域性发展等项目中累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并具有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乃至室内设计的多项专业设计能力。

主导了很多项目从规划、策略、定位直至多个单项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帮助JUND在豪宅、旅游地产与养老、城市再生等诸多设计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广受关注和好评,近十年来屡屡问鼎国际、国内设计大奖。




个人分享



01

求学生活

胡劲松先生出生于建筑世家,父母曾从事建筑工作,后来在管理学院任职。当时建筑系规模较小,学院楼宇不多,建筑系与土建两个专业都在文远楼。由于父母的影响,他从小便习惯于模型观看,入学前对建筑系的工作内容也有清晰的了解,如结构、土建等与建筑系的区别,他都非常清楚。

1992年时,同济的研究生人数尚少,但他与章明和张雪伟成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章明和张雪伟留校任教,而他则选择了直接参加工作,保留了三年学籍,但因工作繁忙未能回校攻读研究生。他始终认为,建筑是一门实践学科,在实际工作中能学到更多。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的基本功在同济大学的五年学习中奠定,这段经历无疑是他专业发展和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图  胡劲松先生分享个人求学生活


02

创业经历

创业背景

1992年,中国正受到西方制裁,开放程度不及如今,整体经济形势严峻。为了积累实践经验,也为了原计划的返校攻读研究生,胡劲松先生在当时选择了一家小设计院——中建设计

当时中建设计在上海规模很小,办公室设在静安寺,仅有十几人。同济建筑系毕业的学生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因此,他在这个小工作室里能独当一面,直接参与实践。这种经历如同游泳,只有真正下水才能学会。他们自己承接项目,管理技术和人员,亲力亲为。这段历练对他非常重要。

在工作第五年时,JWDA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胡劲松先生便离开中建设计,加入了早期的外资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1997年,JWDA设立了办事处。2005年,为了适应中国市场,公司决定采用中文名字,并定名为“骏地”。自2005年起,“骏地”这一名字已经使用了近20年。


创业挑战

骏地虽然于2005年正式成立,但其起源可追溯至1997年。当时,经济状况不佳,经历了1992年的改革开放后,1997、1998年经济再次波动,大量国企下岗倒闭。1998年,外资企业参加的国际招标竞争异常激烈。那年,骏地参与了上海公开的国际招标项目,共参加了7个,成功中标5个。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时的挑战极为严峻,缺人、缺钱、缺资源。团队必须全力以赴,从头开始,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胡劲松先生离开央企去创业并非易事,他当时在央企担任副院长,职位相当于副处级,待遇优厚。突然离职创业,与外资企业合伙,压力巨大,收入不确定,家庭也不一定理解。然而,他和几位年轻人认为,相比在美国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生涯,中国的建设刚刚起步,充满了实践机会。

图  胡劲松先生分享创业经历


03

重要实践

关注城市更新,建立生态系统

骏地设计完成数千个项目,目前特别关注城市更新,其中一个有趣的主题是通过直播间进行的“双城记”项目,比较上海和伦敦的城市更新。最近一个对公司内部非常重要的项目是福州市中心的城市更新项目,名为“海月江潮”。 “海月江潮”项目位于市中心,刚刚开始运行,还处于初期阶段。

像上海现在的许多崭新项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建立生态系统,真正理解社会的运营与发展。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这不仅仅是建筑的更新,更是城市活力和社会发展的象征,体现了对未来的深远思考和对城市生活的热情投入。

图  同学们参观骏地设计获奖项目

图  同学们参观骏地内部环境


传承城市文化,保留历史记忆

骏地设计发现许多项目仍然过于关注场景和表象,忽略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累。例如,上海有大量的石库门建筑,为何要复建这些百年前的建筑?上海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所做的一切在未来50年将成为历史,而10年后今天的事情就是未来的历史。城市应该保留所有过程的记忆,做假古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逻辑上讲,这样的复建毫无道理。如果百年前的建筑还在,只需修缮维护,甚至保持一些破损以展示历史痕迹,也是有意义的。

他们更关注的是城市核心文化和历史过程的保留,包括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痕迹,让大家参与其中,实现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应该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从文化到生态都需要平衡,并且不断变动,保持生机与活力。

图  骏地设计项目模型


创造生活平台,激发城市互动

骏地设计认为需更多地创造生活的空间和平台。他们的公司打下基础,然后让所有人像拍电影一样,大家都来参与,各种“演员”在其中不断表演,而且不同于电影的结束,城市更新是不断演进的。因此,在他们的项目中,尝试了许多突破,包括功能创新和结构调整。

他们的项目类似于新天地的复建,将住宅和商业混合在一起,打造多样化的商业形态,并且充分考虑到销售和可持续发展。这种创新和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使得各种生活形态和工作状态在市中心能够持续发展。这类项目代表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融合多样化的功能和创新的设计,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城市空间。

图  胡劲松先生和老师介绍骏地设计重要项目


04

行业未来

改变工作流程,优化项目运营

未来,改进传统的方案设计和咨询方式,利用AI改变工作流程将成为趋势,真正依靠脑力的综合咨询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都至关重要。

过去,综合咨询难以实现,因为计算量和数据分析的局限。如今,AI和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使同步解决问题成为可能。设计师不再只是按照任务书完成工作,而是像医生一样诊断问题,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规划。

公司进行项目运营,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等进行数据分析,了解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情况。同时在投资上,也可以结合数据分析,明确实际使用率,提升投资的合理性。

总之,通过AI和大数据的结合,精准分析需求并通过空间表达,公司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并能够持续关注项目运营,提升整体效益。

图  胡劲松先生带领同学们参观骏地设计


致力面向用户,塑造社会生活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全球将涌现出真正高科技的设计公司。作为企业,真正有价值的在于与C端,即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前,他们的工作主要面向B端客户,但当他们开始涉足C端,与个人用户直接互动时,这个行业和企业以及设计师们将真正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因此,他们的主业正是致力于此。在与C端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在提供服务,更是在通过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这一转变标志着设计行业的新篇章,设计公司将不仅是商业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社会生活的塑造者和推动者。


开辟虚拟领域,提升数据体验

所有成功的行业,包括生活方式,一定是线上和线下结合。未来,行业很大一部分将是在线上的元宇宙,生活、交易、支付都将在线上进行。例如,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在虚拟空间内的使用没有本质区别,数字货币只是纸币的一个号码。在虚拟空间中,设计师创造的过程与现实中的设计相似,但更少受到重力、投资等限制条件的影响。这种虚拟空间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创意。

因此,建筑行业将不仅是在现实中构建美丽的建筑和空间,更是在虚拟世界中开辟新的领域,创造出令人惊叹和充满乐趣的数字体验。虚拟空间的设计,不仅拓展了他们的专业领域,也为未来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图  胡劲松先生畅想行业未来发展


05

个人风采

慈善助学筑梦路 实践教育育英才

骏地设计虽然不直接从事教学,但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筑设计需要大量的实践和观察。仅靠阅读资料无法替代现场体验,因此,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尤为重要。公司设立了慈善基金,最初是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教育机会,使一两百名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上学。后来,公司的资助范围扩大到学校建设,为这些学校建造教室并命名为“未来教室”

他们坚信,通过这些努力,不仅可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还能为未来的建筑设计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


智慧捐助育栋梁 桃李满园兴未来

骏地设计作为发起人,不仅捐赠资金,还捐献人力,设计公司员工为孩子们教授基础课程和设计课程,十年内共资助100名学生。每个学生如果可以影响10个人,这意味着通过他们的努力,至少能够影响到1,000名未来的建筑师。

这些学生将来会在不同的重要岗位上,不论从事什么工作,这份教育将在20年、30年后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行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不仅为社会培养了未来的建筑人才,也为行业的进步和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胡劲松先生分享骏地设计慈善事业




未来寄语



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拥抱未来,这一点尤为重要。尽管生活在当下,但对未来的追求和期待是不可或缺的。要了解未来的方向,学生们需要多研究历史,进行横向比较,才能清晰地把握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通过了解过去和比较不同的发展路径,同学们将更好地理解未来的走向。这种对未来的拥抱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要求,更是对社会进步和变革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图  同学们合影留念




心得体会



1

陈一然

访谈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胡劲松先生对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可能对行业未来方向产生影响的看法。胡劲松学长认为AI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他以鸭嘴笔绘图练习、更加高效的针管笔绘图练习到工作后的计算机绘图学习为例,告诉同学们应该积极接受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2

朱彦蓉

我有幸与支部成员一同前往骏地集团参观。在访谈中,胡劲松学长对当下行业内新技术与挑战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的学科所对应的行业正经历着寒冬,我们时常被消极的信息、焦虑的声音所环绕。而胡学长分享的其在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事实上“行业寒冬”不仅是今天有,过去也曾有,这意味着行业“危机”并非偶然,适应变化才是常态

3

柳迪子

我有幸参观了骏地集团,并聆听了同济大学优秀校友胡劲松书记的专访。胡书记讲述了他的成长故事,也以前辈的身份向学弟学妹们传授学习、创业、管理的经验。胡书记在采访中提到“因为热爱而选择同济建筑”,让我强烈感受到“热爱”是选择职业道路的重要驱动力。关于创业,胡书记回顾到在行业初期,面对资源的缺乏和市场的不熟悉,没有畏惧和放弃,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在建筑行业中开辟了新的天地,这也体现了在困难和不确定中寻找“机遇”的重要性。



END



记者 | 张霄宇 桑智慧

摄影 | 柳迪子 胡京京 汪宏涛

编辑 | 罗雨佳

审核 |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