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社区延伸育人时空·回顾

2020-2021学年CAUP社区驻楼导师工作站活动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2020年秋季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四平路校区西南一楼和彰武校区八号楼开展社区驻楼导师活动。从20201026日至20201229日共举办12期驻楼导师工作站活动,驻楼导师结合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四个专业不同特点,围绕学科前沿知识、专业学习方法、心得体会、知识体系构建、作业答疑、学业帮扶等内容,采取学术沙龙、社区讲堂、成长问诊、师生对话等多种不同形式,为保证“责任到楼、片区协作、导师轮转、学科交叉”,学院还选取了西南三楼展开楼宇间驻楼导师轮转工作。

 

01

20201026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一期活动


1026日,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彭震伟教授走进西南一楼驻楼导师工作站,以“城乡规划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题,与本科新生亲切交流,通过讲述同济大学校史和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历史与国家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系,启发同学们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开启专业人生。

学生感想:

由于之前对各专业的不了解,存在很多疑惑。今天听了彭教授的一席话,明白了各学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而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正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而我们之所学,也是服务于国家。要将目光放长远,了解国家战略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培养路线,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通过与彭教授的交流,也更让我了解到城乡规划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不同的分工与特色,也让我更加相信,凭借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让国家的战略性发展越来越成功。

 ——20级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 罗文畅

 

02

城市风险与安全防灾

2020113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二期活动


 

2020113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赫磊老师与几十位同济大学本科生相会于西南一楼驻楼导师工作站,就城市风险与安全防灾话题为同学们展开讲述。从城市风险与灾害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种类分析,到防范必要性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也对同学们应担当的责任与使命提出了要求。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获益良多,对自己未来学习实践的道路走向也有了新的思考。

 

03

城乡二元关系与生态文明建设

2020117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三期活动

117日下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驻楼导师工作站活动在彰武8号楼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彤宇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健教授,共同探讨城乡二元关系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唐育虹老师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围绕乡村如何在新中国工业文明建设下的城市危机中发挥作用,旨在增进同学们对“三农问题”、城乡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识。

 

04

我们的城市

20201111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四期活动

 

1111日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驻楼导师工作站活动在彰武路8号楼党建活动室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翔宁教授,进行了主题为“我们的城市”的讲座,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探讨新时代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案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唐育虹老师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人民城市”的主题,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深入解读,探讨“自下而上”反映人民需求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重点以上海的杨浦滨江、城市空间艺术季等案例,重新解读规划师、建筑师在城市建设中的桥梁作用。旨在引导同学们打开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而是更多地将专业知识与城市和社会相结合,为祖国美好蓝图贡献力量。

 

05

中国的乡村与木构传统

20201117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五期活动

 

1117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易知老师就中国的乡村与木构传统给同学们进行了讲述。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自己在工作坊制作的木构件,为同学们演示了木材之间是如何相互巧妙地插接牢固的。同学们也亲身尝试了木材的凿洞、插接等手法。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榫卯的精巧和古人的智慧。同时,老师也对同学的疑惑进行了解答。

Q:用钢结构的实质体系和木质表皮表现建筑是否可以称之为木构复兴?

A:因为木构建筑在当下建筑中存在很多使用问题,因此对于实用性来说,将现代材料和手法结合进来也有其合理性。

 

06

作为一个青年建筑师,

我都做了什么?

20201119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六期活动

1119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婷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作为城间所的主持建筑师,她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历给同学们解惑答疑,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一个青年建筑师的工作,更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

 “希望能将实践带入教学。因为我在学生时代也经历过许多困扰,所以我特别知道学生想要什么。我希望引导保留每个学生最初的想法,不管是顺畅还是曲折的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构成好的设计。所以一开始的概念并不是决定性的,要坚信无论如何一定能做出好的设计。”                                                                            

——张婷老师

 

07

城市感知、建模与设计

20201124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七期活动

本次驻楼导师进社区活动于1124日在西南一楼党建活动室开展,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沈尧老师带来了“城市感知、建模与设计”讲座,吸引了来自城乡规划和建筑学等多个专业的同学参加。在活动现场,同学向班主任沈尧老师赠送了同学的书法作品,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08

建筑设计基础与入门

2020123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八期活动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群老师首先介绍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基础的课程序列设置和每个课题的训练目的,帮助同学们树立起建筑学习的一个大体框架,启发同学们自主培养对空间的认识和科学专业的表达方法。 然后强调认真研读任务书、主动阅读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学生感想:

今天赵老师和关老师先与我们分享了建筑专业的教学计划和精彩纷呈的活动,给了我们对未来学习的了解与预期。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老师以聊天的轻松形式解答了我们这些设计初学者的疑惑和烦恼,更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非常感谢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我们提供的这些课堂上难以获取的知识。

 ——20级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 张芸涵

 

09

解码立体城市

2020128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九期交叉活动

本期驻楼导师工作站活动与法学院进行交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灵珠老师给法学院的学生带来了城市设计方向的讲解。讲述了在高密度城市,城市的网格开始打破二维空间,拥抱三维立体网络,许多街区的建筑高度,已经和水平尺度接近。立体化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也分布于三维空间网络中,人们不仅会在地面层活动,也会在包括天桥、地道等不同层面通行。最后,同学们结合自己对座谈内容的思考,在城市用地的“可达性”与空间正义的关系上,和老师进行了亲切交流。

 

10

身边的建筑:上海近现代住宅艺术风格

20201216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十期活动

在本次讲座中,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屈张老师介绍了上海近现代住宅的风格:从1850年到上世纪1910年,上海近现代住宅还属于旧里弄住宅,石库门是其主要的形态特点,发展到上世纪30年代,被称为新里弄住宅,外形上保留了旧式石库门的形式,但内部逐渐采用西式的结构布局与材料。随后又经历了独立住宅时期到高层住宅时期的变化,最终发展为现在的商品住宅。其设施结构的不断完善使得不同开发商与设计师发展出来的住宅形态千变万化,满足了居民的使用需求。

  

11

重新认识规划师的角色与任务

20201222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十一期活动

1222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寇怀云老师以“重新认识规划师的角色与任务“、”为题通过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规划师在都江堰西街历史街区灾后重建项目中的工作实录,让同学们全方位的认识了规划师的工作。从总体规划设计,建模出图,再到实地考察,寇老师以援建项目实施过程为线索,讲述了“规划师是做什么”的这一问题。

学生感想:

规划师可以以个人的身份参与这种大型项目,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寇老师说:“在人生的阶段中,能够参加诸如都江堰西街历史街区、贵州世界银行这种项目,是很难得且珍贵的。”这也是同济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与使命!"

 ——20级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 邓闯

 

12

专业认知和学习方法

20201229

驻楼导师工作站第十二期活动


1229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帆老师以“专业认知和学习方法“”为主题,向同学们介绍了专业学习方法。首先杨帆老师建议大家摒弃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主动拥抱世界、感知世界。同时老师进一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等之间的关联,以城中村改造和陆家嘴建设为例说明设计就是改变现实世界中的不合理现象、创造更符合未来发展的新世界。

学生感想:

在今天的学习中,杨帆老师从人体的尺度出发,从日常中使用的家具到一个房间,到一座建筑,再到一个城市,逐步扩大我们的视野,然后从较大的尺度出发,阐述了不同学科的学习重点,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专业,认识世界。

 ——20级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 王晓杨